——这是一个极其强烈的信号。
本周人民币出了一件大事,但很少有人知道——人民币中间价连续15天弱于市场预期。
这听起来似乎有点不好理解,我们先来讲讲这是怎么回事:
截止本周五(12月24日),人民币中间价已连续15天弱于市场预期,这被一些人认为是“2015年8月11日汇改以来发出的最大信号”。
这次人民币异常走势背后,难以理解的事情很多:
1、从货币政策看——人民币应当贬值,美元应当升值。
中美货币政策背道而驰(鹰派联储会对鸽派中国央行),美国正在进入紧缩周期,而中国正转向宽松。美联储正在加码缩减QE(收紧政策会令美元升值),而中国央行年内两度全面降准(放松政策会令人民币贬值)。
2、人民币和美元原本是负相关关系,但美元强,人民币更强。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升至2018年高点,此番大幅升值又不同寻常,因为适逢美元也在走高。换句话说,美元强,但人民币更强。离岸人民币兑美元今年累计升值约2%,并于12月18日一度突破6.35水平。
对一些人来说,央行的外汇意图并不明确。
当前仍旧有一个问题困惑我们,央行释放的究竟是什么信号——是阻止升值?还是释放贬值信号?
其实从央行本月的两次出手,我们能够从中一窥一二:
第一次出手:12月9日(突破6.35之后一天),中国央行上调了国内金融机构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放出减缓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信号)。5月末央行曾宣布上调外汇存准率2个百分点,推动当时触及年内高点的人民币回落。
第二次出手:12月10日,中国央行设定的人民币中间价低于市场预期达179点,为史上最大的偏离幅度(此前类似偏离幅度仅在2019年贬值压力较重时出现过)。
这两次出手,令人民币重回6.35上方。由此,华尔街也得出结论,6.35是人民币的(短期)政策红线。但我们同时也看到,人民币升值压力并没有消失,即便是在央行持续干预后,该汇率仍旧是在年内高位附近徘徊。
▎想获得精准的投资情报,可识别上方图片二维码加入“交易大厅”。
如果排除央行的因素,我们不难想象人民币未来的走势路径——先大幅升值,然后大幅贬值。
* 大幅升值
当前人民币持续升值主要是受到三方面因素影响:
可以说,只要疫情仍在困扰全球经济,人们就愿意为人民币支付溢价。
高盛预测2022年12月底人民币兑美元料在6.2。该行表示,我们认为美国在未来几个月内有可能排除一些有针对性的关税。我们看好人民币,主要是由于全球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投资仍然不足,资金可能流入中国。
* 大幅贬值
但一旦疫情消失,同时美联储加快升息步伐,到时候人民币就会面临更大的贬值风险。
根据MLIV对市场人士的调查,人民币2022年的前景轻度偏于负面,但也有人的预测明显偏弱,15%的受访者预计到年底时将在7.00或更低(有破7风险)。
各国央行都希望本国货币的币值稳定。
而中国央行现在做的,是在多数人都看涨的时,放缓人民币升值速度;并在未来多数人看跌时,提前释放贬值风险,避免出现一次性大幅贬值,保持汇率稳定。
你看懂了吗。
最后说一下我的三点预判,仅供参考:
1)人民币升值压力还没释放完,可能还要持续2-3个月左右;
2)6.35不一定是人民币升值的政策红线,现在干预可能是当前升值速度比央行预期的快了一些;
3)明年4月份可能是一个转折点,一旦美联储启动加息周期,中国央行可能抢先一步行动。
今天我们发布了年内最后一份《黄金策略》,惊奇的发现下周将迎来轻松赚钱的一周——我们的“点位计算、趋势预测和技术分析”都指向同一个方向,今年还是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
与此同时,在这份策略中我们发布了《2022年金价展望》,2075美元的历史高点会不会出现?在哪个点位做多,哪个点位做空?走势的密码就在美债收益率当中,这份报告对长期投资者将大有益处。可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订阅。
点击 “阅读原文”订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