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文明城市创建深化拓展,在公共环境保洁、公共秩序维护、公共服务提升、公共设施建设、公共文明引导、公益广告宣传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中央文明办一局、中国文明网联合推出点滴文明 美好生活——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实地点位治理案例展播专栏,选取部分城市在实地点位治理中的典型案例,供各地学习参考。
公共广场篇②
文明创建的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得到真真切切的实惠。2018年,应广大群众期盼,江苏省张家港经开区(杨舍镇)启动中心广场改造项目,在广场改造的过程中,区镇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全过程问需于民,把广场改造作为服务群众的“关键小事”。如今,有着40余年历史的中心广场已在文明创建的春风里“穿新装”“换新颜”。
戳下方图片
点亮广场
顺应百姓期盼,彰显民生温度
今年74岁的游惠平在这儿住了40多年,20世纪80年代,他刚搬来园林新村时,初心广场还叫中心广场。“当时这里算是城东比较大的活动场地了,一到晚上就有很多孩子在这里滚铁环、跳绳,大人们一边看管着孩子、一边聊着天,很热闹。”游惠平回忆,随着时间的推移,来广场的人渐渐少了,数来数去就“那几个跳广场舞的”,“主要还是因为设施老旧了,像广场上的砖,不是松了就是缺了……”
配套安全基础设施的老化,不仅让广场不再吸引人,还带来了一系列安全隐患。但周边居民普遍和游惠平一样,觉得中心广场就此“荒废”有点可惜。2018年,在扎实开展民情走访、充分了解民情民意的基础上,经开区(杨舍镇)决定对中心广场进行改造,并提出了结合广场周边居民老龄化程度提高的实际情况,增加“适老化”改造内容的方案。
中心广场的适老化改造主要针对的是原有的下沉式广场、健身场地和步道,在保证这些场所的功能性之余,还通过设置扶手、铺设防滑地砖等方式来保障老人的使用安全,降低老人户外活动中发生意外的概率。同时,经开区(杨舍镇)还在中心广场内重新规划了书法广场、弈棋角、韵律廊等老年人活动区域,以满足老年群体的不同需要。此外,区镇还在广场内配套新建了廊架、坐凳等休息设施,并对原有的绿化进行修复提升,以满足老人歇脚、放松身心的需求。
垃圾分类进小区活动在初心广场开展。
爱热闹的居民在柔和的灯光下起舞,喜静的居民在弈棋角下棋、观棋,热衷于锻炼的居民在健身区域打太极拳……改造后的中心广场,每日人流量得到显著提升,周边居民虽然爱好不同,却都能在此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现在广场功能齐全不说,还方便了我们老年人,我们都愿意来这里走走、坐坐。”游惠平表示。
植入党建文化,提升文明亮度
戳下方图片
点亮“广场”
初心书屋内开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图书专栏,并通过影音设备增加阅读乐趣,让群众在寓教于乐中接受党性教育。
嘈杂的酒吧变成了书吧,破败的广场成了全市党员和群众的“城市温度打卡点”……40岁老旧广场实现“逆生长”的背后,是张家港经开区(杨舍镇)一片为民的初心。
来源:中央文明办一局、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