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以来,有什么曾流行的东西现在几乎消失了?

发布时间 :2017-05-09

​​近日,一个关于“90年代以来,有什么曾经流行的东西现在几乎消失了?”的问题在知乎上异常火爆。


毕竟80年代对我们这些90后有些遥远,于是我们应邀搜罗了一批那些年的老物件儿,咱们一起看看哪些物件有你满满的回忆吧!


BP机

(一不小心暴露了年龄 )

​bp机名字很多,BB机、寻呼机、传呼机、电蛐蛐......


它是那个手机异常昂贵的时代的产物,曾在90年代后期风靡一时,后来又由于手机的普及而迅速退出了市场。


一个四四方方的小盒子,带一小块显示屏,装一节七号电池,或别在裤带上,或别在胸前……

​当有人找你时,使用电话拨打你的bp机号码,bp机就会响铃,“B—,B—”,通常还伴随着振动。


接下来你需要找到一台公共电话,按照屏幕上显示的号码回拨过去,这样两个人就可以通话了。后来bp机还发展出了短信功能,拨打人工台电话,将留言内容告诉寻呼小姐,就可以把留言发送到对方bp上。除此之外还可以订阅天气预报、股市信息等内容。


90年代初,手机(也就是大哥大)还是一种奢侈品,动辄上万的价格让人望而却步,相比之下bp机一两千元的价格非常亲民,但后来随着手机的降价和普及,bp机作为一种过渡产品,逐渐退出了市场。

​今天,用着大屏智能手机,享受着4G的快捷和高效的你,回想起那些年手拿bp机到处找公用电话的自己,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


磁带和磁带机


除了bp机之外,还有这个,磁带以及磁带机。

​那时cd尚未普及,mp3还没出现,更没有智能手机,walkman可是土豪的象征。


复读机

再后来我们有了复读机。

​你还记得那些听着磁带学英语的日子吗?

你还记得新概念英语里的“Last week I went to the theatre”吗?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提“打口带”了,所谓“打口带”就是以废塑料形式进口到国内的国外录音带,往往是国外市场卖不出去的磁带,说通俗点就是洋垃圾。


由于是废塑料,在过海关时需要对磁带进行破坏,通常是打孔或锯缺口,而其中总会有一些破坏得不是很厉害的,这些磁带就被一些商人收集起来贩售。


这些打口磁带由于价格便宜,得到了年轻人们的青睐,在90年代这是人们接触国外摇滚和流行乐的途径之一,Beatles、Pink Floyd、the Velvet Underground……那是“打口的一代”

​打口磁带只是这个时代某些现象的一种缩影:工业国家眼中的垃圾、废物,在广大不发达国家人民的手中却能“变废为宝”,成为他们手中为数不多的工业品之一。


一条来自中国的废旧轮胎,在非洲人民眼中是制作拖鞋的上好材料;一台产自美国的废旧电脑,在东南亚小贩的手里敲敲打打最后成了破破烂烂小网吧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中国制造”遍布全球,工业品匮乏的记忆已经慢慢离绝大多数中国人远去了。


但在诸多不发达国家,BP机、打口磁带这些“工业社会的残渣”依然存在着并成为许多人接触工业文明的唯一途径。


让全世界七十亿人口都能步入工业社会,在他们中普及工业品,仍然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目标。


所以,你们准备好当一个外国人口中的“中国工程师”、“中国推销员”,或者哪怕只是最普通的“中国工人”,为了让整个地球都能用上带着made in china标志的工业品而努力了吗?

来源:共青团中央知乎   作者: 锅炉工 


​【#阳光跟帖# 九条倡议】我们所站立的地方,就是我们的中国;我们的网络空间,应当是阳光理性的。青年,你怎样,中国便怎样。你光明,网络便不黑暗。愿青音朗朗,折射时代进步之光。我是中国好网民,清朗网络空间,看我青年力量!

​​​​​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