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历史 ---三国中综合实力第一的上将军

发布时间 :2017-07-27

​​张辽

身平事迹

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曾从属丁原,董卓,吕布。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此后随曹操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在白狼山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又讨平辽东柳毅、淮南梅成、陈兰等。

濡须之战后,曹操任命张辽、李典,乐进等守合肥。张辽多次击退孙吴进攻,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合肥之战,张辽率800将士冲击孙权的十万大军,打到了孙权的主帅旗下,令孙权闻风丧胆,吴军披靡溃败。后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声名大噪,“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典故。张辽为历代推崇,并成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曹丕登基后,仍令张辽守御孙权。黄初二年(221年),张辽屯驻雍丘,染病。张辽大病期间,孙权依旧对其非常忌惮。黄初三年(222年),张辽不负众望,抱病击破吴将吕范。同年在江都病逝,谥刚侯,享年五十四岁。陈寿撰写三国志时,称他为“五子良将”。


作为一员名将,张辽一生,独当一面的战斗,几乎未有败绩。作为一员名将,张辽一生,独当一面的战斗,几乎未有败绩。

人生经历

投曹之前

张辽本是聂壹的后人,其家族为了避怨而改张姓。张辽少年时便已举郡吏。东汉末年,并州刺史丁原以张辽武力过人,召其为从事,命他带兵往赴京都。何进又遣张辽往河北募兵,共得千余人。可是当张辽募兵尚未还时,京中的何进已因剿宦失败而死,因此张辽所领兵尽归董卓所有。董卓死时,张辽统兵归属于吕布,迁任骑都尉(相当于骑兵队长,地位略低于将军)。

不久,吕布为李傕、郭汜等击败,张辽跟从吕布往东奔至兖州,为曹操所败后前往徐州。

建安二年(197年),张辽任北地太守、鲁相等职,时年二十八岁。

建安三年(198年),吕布遣张辽与高顺等攻破刘备, 但其后曹操破吕布于下邳,张辽率领吕布军余众归降,被拜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根据《三国演义》上的描写,在白门楼上,吕布,陈宫,张辽一干人等被曹操所擒。吕布伏地请降,向曹操求饶。张辽对吕布的行为是十分不屑的。张辽大骂吕布:”吕布匹夫,死则死耳,何惧之有?“

由此看,张辽表面上看忠勇之人,但其骨子里实质是个非常傲气的人,这点上他和关云长十分相似。在众人面前,命可以不要,但却绝不能被小看。也能怪后来他们能够交好,成为好朋友。除了关云长以外他和所有人关系都比较一般。

后来在关云长的求情下,曹操才亲自为张文远松绑,并好言劝慰,终于为其自己觅得员良将奇材。



张辽刚成名之时,以勇著称。张辽刚成名之时,以勇著称。


崭露头角

建安五年(200年),袁绍派颜良袭击白马,曹操命张辽与关羽同为解白马之围的前锋,击破袁军。数有战功,累迁裨将军。 等到曹操击败袁绍的主力部队后,另派张辽平定鲁国诸县。此时的职务相当于一个纵队的军长。

建安七年(202年),张辽从讨袁谭、袁尚于黎阳时,累有功劳,行中坚将军。此时真正成为一个军团的司令,开始独当一面带兵作战。

建安八年(203年),曹操攻袁尚于邺城,袁尚坚壁守垒,曹军久攻不下。因此曹操采纳郭嘉之计让二袁自行内斗而先还许都,同时令张辽与乐进攻拔阴安,把当地百姓迁移到黄河以南。

建安九年(204年),张辽再次随曹操攻打邺城,这次终于攻破邺城,张辽奉命别巡赵国、常山,招降了缘山一带的贼众及黑山孙轻等。 此后再度随曹操攻击袁谭。

建安十年(205年),袁谭败亡后,张辽受命安抚海滨一带,征破公孙度所置的营州刺史柳毅、与长广太守何夔合兵讨平矣平贼从钱等。曹操上表汉献帝,称张辽、于禁、乐进说:“武力强大,计谋周全,品性忠正,操守高洁,每次征战,身先士卒,勇猛顽强,无坚不摧;亲自擂动战鼓,忘了疲倦。他们单独领兵征讨,统率全军,抚慰将士,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临敌决策,没有失误。论功记职,应该给予显要荣宠。”收复东莱诸县后的张辽引军还邺城,曹操亲自出城迎接,邀请他同乘一辆车,任命他为荡寇将军。

建安十一年(206年),张辽率军攻打荆州,平定江夏诸县,在临颖屯兵,受封为都亭侯。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要征讨在柳城的袁尚,张辽进谏:“许都,是天子所在的地方。现今天子就在许都,曹公北征甚远,若刘表派遣刘备攻击许,占据它号令四方,您的形势将会大去。”曹操策判定刘表必不能任用刘备,遂继续出征。 行军中途与敌军相遇。张辽壮气奋发,力劝曹操接战,曹操十分欣赏张辽的斗心,又看见乌桓的军队尚未排成阵形,于是将自己的麾旗授予张辽暂用,任命张辽为前锋出战,于是张辽引军突击,大破乌桓,斩单于蹋顿于阵前。

此时的张辽已经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名将了,职务荡寇将军,相当于一个正式集团军的总司令。


作为将军的张辽,所打的胜仗,比五虎将中的任何一位都多。作为将军的张辽,所打的胜仗,比五虎将中的任何一位都多。


有勇有谋

建安十三年(208年),那时候荆州尚未安定,曹操命张辽屯军于长社。军队临出发之际,军中忽有谋反者起事骚动,半夜惊乱起火,全军尽受其扰。此时张辽对左右说:“不可乱动。这一定不会是全营尽反,必然是引起叛变之人,想藉此惑乱他人而已。于是传令军中,只要不是反乱者安坐勿动。而张辽则带领亲兵数十人,守立于阵中。不久情况稳定下来,军中随即擒获首谋者,并将其杀除,动乱亦告平定。

从这个实例中反应出,张辽有很好的指挥员素质,临危不乱,随机应变。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是最考验一个人的智慧的。其实常人来比,相互之间的智商相差不会太大,所差的也许就是临机而变得快慢,能够迅速判断,做出正确措施,就能掌握先机,获得主动。

建安十四年(209年),庐江人陈兰、梅成占据氐等六县作叛,曹操于是遣于禁、臧霸等讨伐梅成,又命张辽督领张郃、牛盖等讨伐陈兰。当时梅成诈降于禁,于禁引军便还。不料梅成趁机会带其军众往投陈兰,二人转入灊山自守。灊山(今为安徽省潜山县)中有天柱山,高峻约有二十馀里,道路险狭,陈兰等众避于其上,山下进军难通。张辽意欲登山进兵,诸将皆说:“此山道路险恶,我军兵少,很难可以深入用兵。”张辽却说:“这正是所谓‘一与一,勇者得前耳’(只有勇者可以前进)。”于是进至山下安营,起兵上山攻击,终于斩下陈兰、梅成首级,尽虏其众。曹操论诸将功劳,说:“登上天山,踏过险峻,成功讨取陈兰、梅成,都是荡寇将军(张辽)的功劳。”于是增其邑,假节。

张辽之勇自是不必说了,相对应的实例不胜枚举。但必须强调的是,作为指挥员,掌握着千军万马的生死,如果没有分析和判断,只做鲁莽的匹夫之勇,那只怕也谈不到建功立业,早就身首异处。


具备了各项优秀素质的张辽,怎能不脱引而出。具备了各项优秀素质的张辽,怎能不脱引而出。


威震逍遥津

张辽威震逍遥津成为他个人军旅生涯的事业顶峰,当时曹操正好领大军西伐张鲁。国内兵力空虚,孙权趁势进攻合肥。曹操只得任命张辽为主将,李典,乐进为辅。总共兵力不过七千人。孙权所带兵马据称有十万。估计是诈称,应该没有那么多,整个吴国常备军力估计当时也不过十万左右,赤壁之战时,倾全国之兵也不过才,五,六万,此时就算有所增加,也不可能倾国而出。估计也就四到五万之间。但即便如此,吴军也数倍于张辽的人马。

当时曹操在征张鲁前线,叫薛悌送信到张辽大营,信中言道:“若孙权军来到,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不得与战。”诸将皆为此感到疑惑。此时张辽便说:“曹公远征在外,待其救兵来时,敌军必定已攻破我们了。所以曹公教我等众将,待敌军未合便逆(迎)而击之,摧折敌军锋锐,以安众人之心,然后方可坚守。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须疑惑?”

李典亦与张辽持相同意见。于是张辽在夜间募集敢于逆击敌锐之士,共得八百人,于是开剥牛支让将士饱食,准备明日大战。天尚未亮,张辽被甲持戟,独自先登直陷敌阵,亲手斩杀了孙权军队的数十人和2名将领,并于阵中大呼己名,然后突击冲入重垒,直至孙权麾旗之下。孙权见状大惊,其众手足无措,不知所为,只得走登于高丘之上,仅以长戟自守而已。张辽见敌军退避,便叱喝孙权,挑衅他下来对战,孙权惧而不敢动;及至望见张辽所领之兵原来甚少,于是忽聚众军数重围困张辽。张辽于吴阵左右突围,直前急击,其围不禁冲撞而开,张辽将领麾下数十人得以脱出。但阵中尚有馀众未出,皆号呼张辽道:“将军舍弃我们了吗!”张辽复又还入重围,救出被困馀众。孙权人马皆望风披靡,无人敢抵挡张辽。

早晨战至日中,吴军锐气为张辽所夺,曹军此时还城修业进行守备,众心方才安定下来,诸将对张辽所为均表示叹服。孙权攻打合肥十馀日,始终攻不下来,于是还军退师,张辽率诸军乘势追击,几乎捉住孙权, 江东名将陈武亦在此战中被击杀。 曹操闻此,对张辽的表现大加赞许,并拜张辽为征东将军。 张辽大败孙权一事震惊孙吴,计《三国志·吴书》连裴注中,述及此事的列传有七篇。 据《魏略》记载,此役之后,江东小儿啼哭不肯止者,其父母只要吓唬说:“张辽来了,张辽来了!”孩童就没有敢哭泣的。

这一仗,孙吴方面损失惨重,数位名将在这场仗里阵亡,孙权本人差点被生擒活捉。张辽之名威震天下,官爵被封至征东将军,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将军范畴,相当于东路野战军总司令。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张辽一生战绩彪炳。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张辽一生战绩彪炳。


​抱病退敌

黄初三年(222年),孙权再次向曹魏称臣。张辽奉命还屯雍丘,却在此得病。曹丕遣侍中刘晔带著太医审视其疾,并令虎贲卫士们往来传达张辽病况,为张辽问病的使者经常在路上互相遇见。梁章巨《三国志旁证》中提到“汉三公病,遣中黄门问病。魏、晋则黄门郎,尤重者或侍中。(张)辽位未至公,而遣侍中,盖宠之也。”可见曹丕如何重视张辽。

张辽之疾久未痊愈,曹丕命人把他接到自己的行营,自己则车驾亲临,握着他的手,赐给他御衣,太官每天来送御膳。病情稍有好转后,张辽便返回其屯军之所驻军,忠于职守。

正当其时,孙权再次背叛曹魏,曹丕派张辽乘舟,与曹休到海陵临江驻防。孙权知张辽至此,甚为忌惮,敕令诸将道:“张辽虽然抱病,但仍是勇不可当的,千万要谨慎在意!”同年,张辽与诸将同破吴将吕范。但他的病情却也日渐严重,最后终于在江都逝世,一代名将就此陨落。曹丕为之流涕,谥曰刚侯。其子张虎嗣任其爵。

黄初六年(225年),曹丕追念张辽、李典在合肥之功,诏曰:“合肥一役中,张辽、李典仅以步卒八百人,破贼十万之众,自古用兵,未见如此。他们使贼众至今仍气为之所夺,真可谓国之爪牙。现分封辽、典邑各百户,赐一子爵关内侯。”

正始四年(243年),张辽得享从祀于曹操庙庭。

历任官职:郡吏,骑都尉,鲁相,中郎将,关内侯,裨将军,行中坚将军,荡寇将军,征东将军,前将军,内朝官,亚于车骑、骠骑大将军。


张辽衣冠冢,合肥逍遥津。张辽衣冠冢,合肥逍遥津。


​历史评价

张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他为曹操统一北方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马功劳。直到晚年,他还带病征战。张辽的一生几乎全部是在战争中度过的。他先后跟随曹操战山东、讨袁谭、灭袁尚、平辽东,在极端混乱的三国时代,结束豪杰并起、军阀混战的局面,使北方渐趋统一,这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的。

从战绩和指挥的战役来说,在三国的诸位将军中都是是级别最高的,这些重要的战役最终都是以张辽获胜为结局。综合个人的能力和性格,张辽善于审时度势,运用谋略,但又不乏勇敢,张辽的名言:”一与一,勇者得前耳!“,翻译过来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张辽的综合实力绝对是三国将军中排名第一的。






























​​​​​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