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出现“雷打雪”?对我们有何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发布时间 :2021-02-26

​​

昨天(2021年2月25日,农历正月十四),郑州不仅有雪花飞落,还有电闪、雷鸣。为何出现“雷打雪”?郑州市气象局以人为例做了一番解释:人吃完火辣辣的火锅,马上喝冰汽水,肚子就叽哩咕噜叫唤,要上厕所。

 

在我看来,这个解释根本不通。人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之间的异常变化肯定会影响人的生命与健康。所以,要用中医的理念去分析“雷打雪”这种天地异象。

 

从中医来分析,现在还在正月,且正月尚未过半。刚刚进入雨水节气,下一个节气才是惊蛰。一般来说,惊蛰才应该打雷(我们讲的24节气主要源于黄河流域。中国南北方气候不同,一般以黄河流域为标准)。

 

一、为什么惊蛰要打雷呢?

 

从中医来分析,去年秋天禀金气而敛降的暑火,经过冬天的闭藏,至惊蛰而升浮于地面。阴阳二气相争,发声为春雷。

 

惊蛰的“蛰”指的是躲藏、蛰伏的意思,而惊蛰就是指冬季蛰伏起来的虫子因为感受到了雷声,受到惊吓而开始出来活动了。惊蛰,顾名思义,是天地之间雷声隆隆,动物蛰伏结束,从冬眠中苏醒,开始一年的正常生活。由此而言,惊蛰节气自然界的所有生命都复苏了。不但是蛰伏的动物,即使是不蛰伏的生命亦开始在春风里展现出活力。

 

其实这些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它们是因为气温上升了才开始从冬眠状态中苏醒过来,民间所说的“春雷惊百虫”就是这个意思。

 

二、惊蛰打雷与农业的关系

 

农业很重视惊蛰是否打雷。为什么?惊蛰打雷,意味着天地气机升降平衡,符合正常规律。由此说,惊蛰是否打雷,被看成关乎一年气象的象征性标志。如果惊蛰有春雷滚过,农民们会认为当年是丰收的好兆头。

 

有谚语说:“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为什么呢?因为惊蛰打雷表示气候正常,不干不旱,容易有好收成。反之,若没到惊蛰就打雷,那就违反了节气的规律,预示着天地气机变化出现异常了。异常的天地气机变化会造成异常的气候,进而影响当年谷物的收成。用农民的谚语讲,是“未蛰先雷,人吃狗食”。还有一种说法叫“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

 

三、惊蛰之前打雷是怎么回事?

 

综上所述,打雷不能太早,一般在惊蛰节气打雷比较合适,这时地下的阳气正常升至地面。若打雷过早,是天地之间的阳气疏泄过度,阳气拔根,导致下元亏虚了。

 

惊蛰前打雷,打雷太早了。意味着冬天封藏于地面以下的阳气提前疏泄出来了。立春本来阳气应该开始温升,至惊蛰则升到地面以下。惊蛰前打雷表示春天来的过早,其实是逆反了四时规律,春生太过,阳气不藏,阳根浮动,木气疏泄,容易让人下元不足。下元为本,下元虚则根本虚,容易生病,特别是容易发作瘟病,也就是传染病。

 

人居天地之间,当地在惊蛰之前就打雷,我们应该怎么办?我的建议是,赶紧收敛浮起的阳气,建议服我的乌梅固本汤:乌梅10克,黑豆、绿豆、黄豆各30克,冰糖30克,杏仁10克。水煎服,日一剂。或者多煮汤代茶饮。此方能收敛浮火,引之归根,有助于预防生病。​​​​

 

四、关于“雷打雪”

 

“雷打雪”一般发生在正月,正是冬天,却提前打雷了。关于“雷打雪”这一现象,中国民间有这样一些谚语:“雷打雪,人吃铁”、“正月雷声发,大旱一百八”、“正月雷打雪,二月雨不歇,三月少秧水,四月秧起节”、“正月打雷坟成堆,二月打雷麦成堆”。

 

这些谚语都说明一个意思:“雷打雪”不是好兆头。因为逆反了四时规律,是阳气提前疏泄,导致木气升发过早了。结果就是农业受损,人民遭灾。

 

科学的解释是:在冬季,有时高空暖湿空气势力较强,当北方有较强冷空气南下时,暖湿空气被迫抬升,对流加剧,就会形成“雷打雪”的现象。但目前对雪天打雷并没有深入的研究,因为这在气象史上是概率极小的事情,没有足够的资料和数据对其进行分析。

 

从中医来分析,“雷打雪”多发生于正月。就2021年来看,正月属于立春和雨水节气。地面以下封藏的阳气开始生发,但还未升到地面。此时地面以上开始温暖,要等到农历二月才是惊蛰,那时地气上升,与天气相搏,发而为雷声,预示着万类生命开始苏醒。

 

五、我们当如何应对?

 

当地出现“雷打雪”,我们要如何应对呢?按以上分析,此时天地之间的阳气提前疏泄出来了,人生活于天地之是,人的阳气亦提前疏泄了。这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导致我们的阳根下拔,让我们的体质变虚,让我们更容易患病。

 

所以,我们要避免阳气提前疏泄,我们要重视收敛阳气。按中医的理念,我们可从饮食、起居、运动及心理方面调理。

 

其一,饮食上建议多吃些酸味食物,酸可收敛阳气。相反,当忌食辛辣、火锅之类动火扰火的食物,以免阳根下拔,加重体质变虚;其二,起居上建议尽量早睡,早睡可以养阳气的闭藏,使阳气勿过于疏泄。当避免熬夜,熬夜伤肝,耗损肝血,更会增加阳气的下虚;其三,运动上建议适当少动,多站桩或静坐,静则养阴,静可使阳气归根;其四,心理上建议保持情绪和畅,勿有七情过极,亦勿过生怨恨恼怒烦等负面情绪,以免干扰五脏的平衡,导致体质变虚。

 

总之,要养正气。中医强调:正气为本。我们要养生,就一定要养正。不管天地气机出现何种异常变化,都应该知道,只要“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读者亦可参考我的另外一篇长微博:《正月打雷好不好?》,其中有关于正月打雷的详细分析。​​​​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