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之星丨守初心,担使命! 一名基层环保人的坚守

发布时间 :2021-05-30

 

陈丽,阆中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干部。2013年进入生态环境保护系统,先后在环境监测站、执法大队等岗位工作。无论在什么岗位,她都始终抱着“心之所向,无问东西”的心态,勤奋进取、无私奉献、敬业求实,坚守着基层环保人的初心。今年5月,她被评为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每月之星”。


一个积极进取、勤奋好学的“好学生”

环保工作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环保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多且更新速度快,无人机、雷达走航车、在线监测设备等科技手段不断融入且专业性极强,为了跟得上“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步伐,陈丽坚持每天至少学习半小时。

“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儿。唯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为了提高业务能力,陈丽每天都要登录生态环境厅电子政务综合管理平台,学习法律法规、综合业务、政策标准等内容,“学习专业知识是枯燥的,但一定要坚持下去,在具体工作中不断体会领悟,才能让知识真正进到脑里。”

除了学业务,她还主动学政治、学规矩、学先进,珍惜工作岗位踏实勤干。


一个甘于奉献、忘我工作的“女汉子”

“做得多学得才多、经验才多、收获才多嘛!”陈丽为工作熬过的通宵已经数不清了。毕业的第一站便从建立环境监测站开始,按上级部署要求,仅有短短9个月时间,监测站就必须完成达标建设。实验室药剂器皿的购买、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重金属方法验证、上岗证考核……工作内容千头万绪,时间紧,任务重,她常常早上六点出门,半夜三点才回家。在她和战友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建成了有资质有制度有业务的环境监测站

2015年,甘肃陇南“11·23”跨省锑污染事件发生后,陈丽招之即战,驻扎在临时实验室,废寝忘食地开展应急监测工作,为捕捉污染团、专家决策、应急处置提供数据支撑。那天是她生日,不巧的是,那夜临时实验室因为电费用尽而突然断电,为确保物样检验和战友们烤火取暖,她冒着雨跑去村干部家中取电卡,将其反向插进电箱后争取了10元电费,为了能坚持到天明,不进行物样检验的时候就关掉实验室烤火炉,蜷缩着过了一个“印象深刻”的生日。

到执法大队工作时,陈丽除了片区执法工作,还负责大队党建、信访等工作。环保督察期间,陈丽负责本级信访“24小时”接件、及时分件、规范收件、办理情况日汇总日更新,有时还现场处理投诉件,连续一个多月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但是一大批群众投诉及时得到处理,一大批矛盾及时得到化解,一大批环境隐患及时得到消除,她觉得很值得。

尤其是央督“回头看”刚完又马上被调往“二污普”基础数据现场参与复核工作,每天十几个小时,辗转多个乡镇,连续四十多天早出晚归,身体出现不适依然坚持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越是急难险重,越不能掉链子。”陈丽如是说。


一个不忘初心、脚踏实地的“实干人”

根据工作需要,近期陈丽被借调到南充市生态环境局,为适应市局工作要求更高、工作任务更重新要求,她秉持“大局观”“分内事”“一盘棋”思想和“立即行动、马上就办”的工作理念,以更加精细化标准完成好领导交办的每一件事。每一项负责的工作从国省如何规定的、兄弟市州是怎么干的、本市情况是怎么样的,都能说得清、讲得明。

根据南充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办公室工作要求,她建立了“清单制+责任制”“定期调度”和“督查督办”等工作机制,通过每月定期调度,实时掌握工作推进情况,总结提炼工作亮点和好的做法,对工作滞后的责任单位督办提醒,倒逼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工作成效得到了市委深改办的充分肯定,在年度目标考核中,获得了奖励加分。

陈丽说:“我很骄傲能从事生态环境工作,尽自已所能做好分内工作就是对自己负责,就无愧于绿水青山、子孙后代。”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