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生绝大部分是企业中高管,基本处于生育年龄的中末期,我上课时举例时经常和他们谈生育的问题,这导致次年通常会有两百以上的学生向我报喜,类似这样的——本文以问答方式多角度谈谈这个问题。需要提前说明的是,有点观点可能会颠覆读者的想法,希望大家怀着空杯心态来读此文、遇到和自己想法不一样的观点时不要轻易反对,多想想为什么!不久前结束的人口第七次普查数据显示,虽然我国人口仍然是世界第一,但印度追赶的脚步更近了。尤其糟糕的是,生育指数(每对夫妻生育的孩子)仅有1.3!在理想情况下,生育指数为2可以保证人口保持稳定;然而实际情况中有人不婚或不育,孩子也会有这样那样的意外(比如自然状态下男女婴儿比例为107:100,因为男婴的死亡概率更大),所以实际上生育指数2.13才能保证人类的正常更替、维持人口规模。十年前我听到的中日生育指数为1.4和1.8,这次的人口普查给出的数据是1.3和1.4,这说明中国人口潜在的衰退可能性极大,甚至超过了老龄化严重的日本。答:坏处太多了,比较典型的有:经济乏力、亲情淡漠、国家不安。比较少的年轻人照顾比较多的老人当然会造成亲情的淡漠,因为年轻人不需要对老人太好也可以获得遗产,而且老人太多也照顾不过来。养儿防老在古代更多是物质层面的、现在则更多是精神层面的。不要对养老院报以太高期望,要知道即便在鼓吹养老院的西方国家,老人进养老院的比例无非两成左右,而且也不会得到太好的照顾。新冠疫情中养老院死得早、死得多就是明显的证据!中美对抗的苗头越来越明显了,我们必须要做好战争的准备,而独生子女战士的牺牲意味着一个家族的终结,这肯定是我们的顾虑之一。加勒万河谷的独生子女烈士给家族的的确确带来了更多遗憾——在目前中美武器无代差的情况下,谁人多谁是最终的胜利者。打呗!答:我当然支持国家的计划生育、同时我坚决反对一胎化的计划生育。计划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之一,有合力、效率高。同时计划的意思是该多就多、该少就少,一胎化的计划生育在这方面做得不好。一胎化的计划生育最核心的理由是中国人口世界第一、所以要减少生育,然而这个逻辑其实是错的!描述一个国家人口多少的指标其实不是数量、而应该是密度。中国人口的密度大约是每平方公里135人,在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中仅仅排到60多位。同时人口密度和国家发展没有什么明显关联,比如加拿大和蒙古人口密度都很低,比如尼日利亚和荷兰人口密度都很高。一胎化的计划生育认为人口是负担、是消耗者,没有看到人口同时是资源、是生产者。只要中国还允许养宠物、允许外国人来,那一胎化的计划生育就毫无道理!比如宠物猫狗寿命无非15岁、对社会的贡献几乎是零,而孩子到15岁已经大致懂事了、可以为社会做贡献了。所以一胎化的计划生育是胡来,导致现在必须开放三胎来善后。如果按照毛主席当年“一个不少、两个合适、三个太多”的指导思想来,现在也不需要剧烈地提出三孩的政策。答:如前所述,现在我们需要用三孩来冲减之前一胎化计划生育的恶果,同时2.13是最起码的生育下限,所以三孩是基本配置、因为你无法生出0.13个孩子。三孩是和谐的,因为他们吵架的结果无非是3:0、2:1、1:2、0:3,家长根本不需要花心思当裁判、也不会得罪人;三孩是斗争的,这样他们很早就在家里体会到了合作、博弈和竞争,走上社会更加容易适应。不像现在教育部居然要求学校不公布孩子的成绩和排名以减轻其压力,可是将来孩子面临的高考、面试、择偶、摇号、升迁等等哪个不是来自成绩和排名?教育部的做法是消极、渎职,借口无非是孩子承压能力差,而孩子多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三孩是孝顺的,因为彼此在竞争,其表现会影响父母遗产的分配,同时分担压力的兄弟姐妹多,自然会更加孝顺;三孩是成功的:孩子多了、自然会出现更为优秀的孩子——生孩子就像夫妻摇两颗骰子,加起来点越大越好,多摇几次出现大点的概率更大,而最大点决定了孩子们的发展高度,因为最成功的孩子会照顾兄弟姐妹,这就是多子多福的原理;三孩是开心的:一孩过年连麻将都打不起来、两孩一打麻将就没人洗碗了——看看,孩子少了连这种基本的活动都有问题,那日子过得有什么意思!孩子比较健康:女性卵子是与生俱来的,越往后质量越差;母亲恢复容易:生育存在最佳的黄金年龄期,女性更明显;夫妻更加成熟:养儿方知父母恩,生子后思想会上新台阶;家庭代沟缩小:和孩子更少的年龄差有利于孩子整体教育;加强婚姻稳定:家里有了孩子,显然更加不容易破裂离婚;损失相对较少:生育不可避免会中断事业,越早损失越小;父母可以帮带:父母精力身体尚好,更可以更愿意带孙辈;抬高社会地位:早生可以通过孩子和年长者交往得到提携;人生更加幸福:你退休的时候都抱孙子了,难道不是圆满?答:这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误会,甚至是一些人逃避责任的谎言!养一只猪是养、养一窝猪也是养,做一个人的饭是做、做五个人的饭也是做——了解这些生活常识的话,你就该知道我的意思了。甚至有人做过模拟统计,结果表明如果一个孩子的养育成本是1的话、两个孩子就是1.8、三个孩子就是2.5,越多单位成本越低。也许你会抬杠:那总成本还是增加了,我还是负担不起啊!那是因为你眼光太短浅、没有想到人本身也是生产者。一个孩子对家族的贡献是1的话、两个孩子是2.4、三个孩子是3.8。什么叫收益?就是产出减去投入,所以孩子越多收益越大,你越是没钱,通过孩子多来翻盘的概率越大、价值也越大!而且孩子多了就不需要太过于精细的养育方式了、孩子的天性也不会被压抑,什么辅导班补习班跟你更是关系不大了,因为老大老二就可以给老四老五当辅导老师!不但学习效果好、而且融洽温馨,至于钱什么的则根本不需要花!认识到这一点,当个全职妈妈或全职爸爸也没什么不好的。不要整天把负担不起放在嘴上,那是借口、那是逃避、那是矫情——真正困难的人哪有心思抱怨这种事情。我就说句难听的吧——那些人无非是贱人、蠢货、笨蛋!国家只是告诉你可以生三胎了、又不是强迫!这样叽叽歪歪的人不生国家还暗自高兴呢——你都这样了,还能生出啥好的!国家的政策是给有文化的人定的,毕竟社会上的主流就是有文化的人——注意这个文化不是文凭的意思、也不是学历的意思,文凭就是一张纸、学历可能是混日子。答:人的一生其实不长,理智的做法是以生理轴为中心来安排别的事情,简单说就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尤其是女性,因为女性的生育黄金年龄段比较短。然而现实中往往个人条件好的青年婚恋坎坷的概率反而更大,因为有更大概率将精力放在挑选对象上,尤其是女性。然而这是一种错误的婚恋观,因为挑选对象的价值远低于我们的预期,因为婚姻的幸福更多取决于自己的内心而非对方。简而言之,挑选对象没意义、你挑不到最好的,而且结了婚还能遇到更好的,那你为什么要挑呢?即便一定要挑,是挑第一波好呢、还是挑别人挑剩下的好?——显然是第一波,所以不要太挑,差不多就行了!尤其是女性在婚恋市场上是高开低走的,趁高位出手是最佳策略,所以晚婚对女性更为不利,老天就是鼓励你早婚早育啊。如果确实挑花眼了,给你一个很有价值的调查数据:师老师在中兴、华为、腾讯、移动、联通、电信、各大银行等课程上广泛做了调查,大约三千个样本后得到指标权重如下——颜值3.0%、学历17.2%、家族20.8%、人品10.2%、财产6.9%、地域15.9%、职业13.6%、感情基础12.3%。这样你就可以做决定了,比如你有五个备选,根据以上指标对每个人打分,加权求和——显然备选5最佳,虽然他的颜值最差——颜值是最无聊的,因为婚后吃住睡都在一起,慢慢就夫妻相了,所以他还丑的话那是因为你更丑啊!古代结婚进了洞房揭了盖头才能互相看到颜值,就避免了无价值的颜值对决策的干扰。人既有社会性、也有生物性。说一千道一万,人的社会性的基础是生物性,没生出足够的孩子连生物性都没体现,谈别的都是镜月水花了。当然这种和常人迥异的人可能是极其具有能力而特立独行的,但绝大部分是自以为是、被错误思想洗脑还沾沾自喜的,社会的毒打可以有效帮助他们。这些人其实很可怜,和社会格格不入、无法融入,往往事业受挫、生活不顺,然后更加顽固地强化并坚持错误思想,觉得是被社会害了——这个恶性循环不打破,最后无非是老景凄凉、悲惨收场!而且成为家族传承的终结者,死后无言去见列祖列宗、也没有后代祭拜而成为孤魂野鬼。当然我们唯物主义者受的是无神论教育,认为不存在鬼神。可是毕竟人类的认识是有限的,万一在别的不为我们所知的时空有新的世界呢?谁敢保证没有这样的可能性?2017年有个电影叫《寻梦环游记》,其中有两个设定:一是如果阳间没人供奉死者的照片、那么死者将无法回来和亲人团聚;二是如果阳间记得某个死者的人全部去世了,那么阴间的死者魂魄会消散而终极死亡。再补充一点,绝大部分鼓吹不婚不育的家伙以女拳或基佬、狗奴的面目出现,这三个鼓励青年断子绝孙的团伙后面是谁,你该多少知道一些吧!基佬中一部分人是心理问题、值得同情。然而绝大部分基佬是吃饱了撑了,非要跳出来让我们更加尊重他们——凭什么,正常人我都尊重不过来,我哪里有精力尊重你们不正常的。再说我尊重正常人的话至少他们的后代还叫我一声叔叔爷爷什么的、我的尊重是有回报的,你们这些断子绝孙的玩意有什么价值被尊重?基本的人伦都做不到,低调点生活不好吗?凭什么还好意思来要特权!狗奴就更不用谈了,一群认为禽兽比人高贵的家伙有什么好谈的,以其逻辑、他们还不如狗,哪有资格和我们对话!答:为什么听现在孩子的意见?他在这个问题上根本没有发言权好不好。而且连多个弟弟妹妹都不高兴、基本的人伦都忽视,你将来能依靠这样的孩子吗?那还不再多生几个?记住,孩子多了晚年幸福的概率就很大了!
只有一个小孩的话你们老两口要么落寞独居、要么到孩子家里遭冷遇白眼。三孩的话就没有这个问题——夏天去哈尔滨、冬天到三亚、春秋在成都,到哪个孩子家里他们都客客气气的,因为彼此之间需要竞争、需要表现。想想吧,我们中国人现在已经达到78的寿命,这是被早死者拉低的数据,我们没有早死(尤其是死亡率高的婴儿期)、那就会晚死,加上医学和科技的发展,我们将来活到90是大概率事件,从60退休到90还有30年,长度和职业生涯基本想当,那时你的关注重点一定是孩子,所以要早做打算!答:这个问题毫无价值——你为什么认为自己一定会遭遇这种极端事件呢?即便这种事情的概率对你很高,难道你不该反思自己的教育出问题了吗?难道不该现在做一些预防工作了吗?人不难只盯住这种小概率事件,否则就没法活了——你一辈子就死一次、概率很低,而将来最有可能死在床上,那么请问今晚还上床吗?答:没文化——她们自己就是父母生育的结果,岂不自认是个负担?这种逻辑混乱、立场污糟、自打嘴巴的人是很低级的,别当回事,走路避开就好了。生孩子这种事情在管理上的定位是重要而不紧急——重要很好理解,不紧急的意思是今年生和明年生的差别其实并不大。这相当于一年十二期的彩票,期期买比选择黄道吉日买更可靠。答:本文很多观点也许颠覆和很多朋友(尤其是青年朋友)的认知,甚至会引起你的不同意。更重要的是,我的很多观点是不是和你的父母很像?——这个世界上最不会害你的就是父母,如果连他们的意见你都不当回事,你仔细掂量掂量。答:是的,我的预判很准,上网分析问题没有错过,包括柴婊、崔脊梁、五花肉、梁本田、方妖婆、韩方便面、李医生、苟大专生等等,还有各种所谓的冤案。计划生育方面的预判我从2000年前后就开始做了,一步一步看到双独放开、单独放开、二胎放开、三胎放开,帮助很多人看清局势、及时生孩子,我觉得这是功德、是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