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乳药者
亦是毒害,亦是甘露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亦称《大本涅槃经》或《大涅槃经》,简称《涅槃经》。这部经是佛住世时,所说的最后一部经。佛从兜率内院示现降生至十八岁,为太子阶段,主要是感悟生、老、病、死苦。十九岁出家,六年参访,六年雪山静坐为修行阶段,主要是证悟佛理和示现成佛。三十岁至八十岁之间,说法四十九年三百余会,主要是阐扬佛法与广度众生阶段。在第三阶段里,说《阿含经》等类似动员,说《楞严经》等类似发展,说《妙法莲华经》等类似高潮,说这部经类似总结。对修行人来讲,是非常难得之法。
这部经为北凉天竺三藏法师昙无谶翻译。有北本,南本之分。北本四十卷,南本为三十六卷。二版本内容相同,分卷目录不一。我们略释所选的是南本。
"涅槃"是超脱生死的境界。经名可简释为,"智慧能超脱生死"或"超脱生死的大智慧"经。
我们要知珍惜法缘。现代科学证明,地球寿命已达约四十五亿年,在这四十五亿年里,这是最后一次值遇佛法。我们虽未值佛住世,但今日幸遇佛法。还有九千五百年,佛法将在地球上灭失,须五十七亿年后,再值弥勒佛住世。无佛与无佛法时间多么漫长!难道不是"百千万劫难遭遇" 吗!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那我们就要珍惜听闻佛法的机会,珍惜法缘,精进修行,去证悟超脱生死的涅槃境界。
这部经的主要内容是:世尊示疾,预知涅槃,弟子请法,入般涅槃,舍利供养等。
此经核心思想:涅槃四德与三德秘密藏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中道第一义空、阐提亦可成佛。
《大般涅槃经》是佛的密藏经典,就像世间人藏宝一样。世间人为什么要藏宝呢?为了应付未来世遇到饥馑、谷贵、饮食难得时。如来也一样,密藏这部经典为了正法欲灭时,诸恶比丘不持戒律,正法说成是非法,非法却说成是正法。如来为了灭此恶业,才流通这部经典。
释迦牟尼佛灭度距今已经三千年了。三千年来,从正法兴旺,逐渐衰败到末法时期法欲灭时了!今天出家人很多已经不持戒了,这是法灭之相!这个时期,正法被诽谤成邪法,邪法被拥护成正法。这个我们看到了!《大般涅槃经》上讲,众生的恶业再大,也不过得见大涅槃日。大涅槃日一出,就能够消灭一切众生所有恶业。可见,《大般涅槃经》具足流通时,就是正法复当兴旺时!
经上讲,此大涅槃经在佛灭度后,由大迦叶尊者护持流通四十年,以后没地。在正法欲灭就剩下八十年时,此大涅槃经复当在阎浮提广行流布!但是,这部大涅槃经是二乘人不信之法!阿罗汉、辟支佛也难以相信,何况是凡夫!经上讲,若有人在熙连河沙佛所发菩提心,才能在恶世不谤此经。
综上,本平台“佛教经典”栏目继刊载《妙法莲华经》后,又推出《大般涅槃经》。祈愿十方有缘诸佛菩萨,高僧大德居士能够慈悲哀悯此娑婆苦难众生,不舍众生。在此佛法即将中兴于华夏大地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助力佛日增辉,正法久住。
本品大意:
从这一品开始,说菩萨修行此经的功德。这里的菩萨,于世间仍要理解为菩萨行人;并不是读诵受持此经就是菩萨,只是发菩提心或成就菩萨道的因。
经文:
尔时师子吼菩萨言。世尊。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金刚力士者。以何义故。一切众生不能得见。
佛言。善男子。譬如色法。虽有青黄赤白长短质像。盲者不见。虽复不见。亦不得言无青黄赤白长短质像。何以故。盲虽不见。有目见故。佛性亦尔。一切众生虽不能见。十住菩萨见少分故。如来全见。十住菩萨所见佛性。如夜见色。如来所见。如昼见色。善男子。如眼膚翳。见色不了。有善良医而为治之。以药力故。得了了见。十住菩萨亦复如是。虽见佛性。不能明了。以首楞严三昧力故。能得明了。善男子。若有人见一切诸法无常无我。无乐无净。见非一切法无常无我。无乐无净。如是之人不见佛性。一切者。名为生死。非一切者名为三宝。声闻缘觉。见一切法无常无我无乐无净。非一切法。亦见无常无我无乐无净。以是义故。不见佛性。十住菩萨见一切法无常无我无乐无净。非一切法分见常乐我净。以是义故。十分之中。得见一分。诸佛世尊。见一切法无常无我无乐无净。非一切法见常乐我净。以是义故。见于佛性。如观掌中阿摩勒果。以是义故。首楞严定名为毕竟。善男子。譬如初月。虽不可见。不得言无。佛性亦尔。一切凡夫虽不得见。亦不得言无佛性也。
释义:
这时师子吼菩萨对佛说:世尊。如果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如金刚力士。为何一切众生都不能见?
善男子。譬如色法中虽有青黄赤白的差别,长短直的形式。但盲人看不见。虽然看不见但不能说没有青黄赤白长短质等相。因为盲人虽不见,不盲的人却能见。佛性也是一样,众生虽不能见,而十住菩萨能见一部分,如来能完全看见。十住菩萨所见佛性如在夜晚看色,如来所见如同白天见色。善男子。譬如视力不好的见色不明了,有良医为他治疗后因药力而能清楚看见。十住菩萨也是如此,虽不能清楚看见佛性。但因首楞严三昧力而能明了。善男子。如果有人见一切诸法无常无我无乐无净,认为非一切法无常无我无乐无净。这样的人都没见佛性。一切就叫做生死,非一切者就是三宝。声闻缘觉见一切法无常无我无乐无净,非一切法也见无常无我无乐无净,因此不见佛性。十住菩萨见一切法无常无我无乐无净,非一切法部分见到常乐我净,因此十分之中能见一分。诸佛世尊见一切法无常无我无乐无净,非一切法见常乐我净。因此见佛性如同掌中的阿摩勒果一样清楚。所以首楞严定叫做毕竟。善男子。譬如初月虽不可见却不能说无。佛性也然,一切凡夫虽不能见,也不能说无佛性。
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五台山大圣竹林寺原创内容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
▼往期精彩▼
《大般涅槃经》(422)卷第二十五•师子吼菩萨品第二十三之一
《大般涅槃经》(421)卷第二十五•师子吼菩萨品第二十三之一
温馨提示:本平台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欢迎投稿:dashengzhulinsi@163.com
净土道场
微信:大圣竹林寺
点击往期精彩
查看更多内容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大圣竹林寺公众号
欢迎关注大圣竹林寺新浪微博:
dashengzhulinsi@sina.com
微信公众号:
wutaishandashengzhulinsi
爱 出 者 爱 返 • 分 享 者 福 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