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离枝,败叶辞木,秋树寒枝满地铺--音乐剧《赵氏孤儿》repo

发布时间 :2021-06-12

​​《赵氏孤儿》20210602。首先这部无疑是今年我会不断安利给路人观众的音乐剧。剧本、舞美设计、原创音乐部分、演员唱功表演等均是近年来中文原创大剧场音乐剧的较高水准。距离看完后几天的冷静期,意识到对这部戏的喜爱更多是源自RSC版的剧本。芬顿新加的程子灵魂,让这个放在现世无法有过多价值认同的故事,有了一个新的观看角度,于我,是一个可以共情的角色。程子灵魂更像上帝视角,一个无法选择的人。看着自己被献出、被牺牲,无能为力;看着替代自己的程勃所经历、享受本该属于他的东西,怨恨和不甘……试图找到“为什么”,为什么恨,为什么爱。这几天也是突然想到,程子或许也可以对应另一部传统经典《红楼梦》中的角色:贾宝玉,同样是重新经历一遍人世间,都是去寻求原因,不过贾宝玉还需要去还泪。
因为对程子灵魂这个角色的偏爱,方书剑是最大的惊喜。没想到一开场就是《命运之歌》,第一首就需要情绪非常饱满进入角色的歌,方方的表现可以说是惊艳。其他程子灵魂的段落,献子还有与程婴的最后一幕,都是我哭得最凶的几段。
程婴,当之无愧的男一,也可以说是这部音乐剧刻画得最(唯一)丰满的人物。郑棋元也呈现得很完整。对于献子动机的问题,中国传统的权臣忠义是一个原因,另一个更同意之前看到过的解释,相对赵氏孤儿本身所承担期许,亲生子对他来说是更“轻松和容易”的选择。很契合程婴表现出的胆小懦弱下又带有某些理想主义的正义感。最后一幕在程子坟前自杀,是最终回归到了人性本身,牺牲亲子的赎罪或者说是代价。赵氏孤儿最后的复仇是对赵氏宗族,对韩厥,对公孙杵臼……的交代,唯独不是对被牺牲的程子,那这一幕可以说是补上了。更何况这对双生子的双双弑父有着更深的精神意味。
程勃(赵氏孤儿),下半场的主角,尤其知晓身世之后的段落,徐均朔的演和唱,都是我希望能在舞台上看到的赵氏孤儿。可遗憾的是,给到他这个角色的空间还是太有限,无论是安排的歌曲还是戏份上,但这其实是这部戏文本上的问题。没有给到足够的铺垫和描绘,让得知真相后,下定决心弑父前程勃的心理转变都显得略苍白和突兀。这些地方没有多安排几首歌曲也算是浪费了一部音乐剧本可以通过音乐来放大情绪的的优势。这个角色其实和程子一样都是生来就没有选择的人,人生里唯一的亮色就是游历最开始的那段,之后便是要去接受一个又一个黑色的真相。复仇也似乎是他唯一的选择。“我怕……”大概是程勃作为自我唯一能做出的反应吧。最后完成使命依偎在生母怀中的赵氏孤儿会怎么样,可能还是依旧无法与自己和解的,将余生背负着另一些重担。也许这一点上程子比他幸运一些……
屠岸贾,首先明道的表现对我来说放在这个舞台上算是合格的。和赵孤这个角色类似的问题,是没有完全立起来的人物,被塑造成很单薄的反派。他于程勃的父爱情感,祈求程勃了断自己时的心理……本可以重点高亮的地方都相对被弱化。也可能是这样不太复杂的人物对于明道的难度不算太高。我看的那场已经把传说中屠岸贾死前的“我曾经爱过你”和“你确实爱过我”改成了“若你曾爱过我”。但我还是觉得前一版更能贴和这个故事更大的母体:爱与恨。
晋国公主,算是略失望的一位。唱功上,没有先天条件,后天短时间内技巧也不太可能速成,想想其实也是对薛佳凝的为难。但可惜这个角色需要在唱上承担更多,演技上的完成度还是无法弥补这一块的缺失。后期希望能看到朱梓溶对这个角色的演绎。
其他角色,不得不提陈韬的唱功和黄冠菘的台词功底,太过优异,在这个舞台上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舞美方面,虽然有好几个朋友说有看到欧洲剧场的一些影子,但整体上还是觉得有不小的惊喜,能体会到主创们的诚意、用心和…舍得花钱。尤其前期吐槽过多的张叔平的服装,放在这样一个苍凉、凛冽布景下,适配度还算挺高。稍微跑个题,下半场的民间疾苦和边疆战士们的场景和歌不得不让我想到大悲的《Look Down》和《Drink with me》,甚至还会脑补如果用大转盘来做这两段的衔接!
音乐的部分,除了先行剧目发布的四首歌外,印象深刻的还是程妻的《飞龙睡在瓦片上》和士兵们的《边塞歌》。其余的歌曲,尤其承担剧情进展的几首,还是有些尬。其实一首歌的长度内是不需要完全用旋律填满的,可以留白让角色说台词,实在是不想听到“你是活够了吗”,“老匹夫”……类似台词,带着旋律唱出来。或许,还可以再修改一下歌词?还有一个同样出现在台词上的不白不古的问题。还有一点,既然这部音乐剧都用了这么多的时间精力心思去筹备,为什么最后没有用现场乐队?
最后说一说最遗憾的部分。在已经对芬顿剧本做了删减的基础上这部剧已经是3个多小时的长度了,然而还是有很多地方本可以花更多笔墨去展现。上半场删掉了晋国君,刺客和赵盾之仆的戏份。其中晋国君就成了这部剧最最最被遗忘的人物,也导致赵盾被杀、魏绛远驻边疆、公孙杵臼告老还乡,以及最后死前幡然醒悟将兵权交予魏绛,屠岸贾失势的前因后果都被隐去,让这几个人物的推进多少显得有些莫名;然而这个人物完全可以通过其他角色来完成叙述。但反观整个上半场的托孤献子,又过于平铺直叙。导演让每个有名字的配角都拥有了一首独唱歌曲来讲剧情,而且采用非常简单的点线式结构,显现非常冗长。但明明下半场国君薨逝的那段导演采用了双进程的方式,上半场怎么就没用上?到了下半场的赵孤复仇,又显得人物发展曲线太仓促,然而这其中的人物内心才是最最值得描绘的部分,尤其是程勃的成长和转变,还有那个“我是谁”的哲学诘问。
说了这么多,《赵氏孤儿》依旧是今年带给我最多惊喜的音乐剧作品。也值得更多的观众走进剧场。如果明年还有第二轮巡演,希望主创们有勇气在这一轮之后继续做更多更大的调整。​​​​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