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贫穷更可怕的是什么?这部电影用女主的人生经历来告诉你!

发布时间 :2021-06-13

​​最近大家都在探讨原生家庭。


然后米粒妈发现,自己在分析热点事件的时候,真的都会把事件主角的行为与原生家庭的影响联系在一起。至少要去了解自己所写的主人公出身自怎样的家庭。


确实,原生家庭的影响每个人都绕不开,有一部电影特别能说明问题:《我,花样女王(I,TONYA)》


图片图片


这部影片拍得特别精彩,而且很深刻。


米粒妈记得当时看这部电影,是因为自己之前很喜欢《X特遣队》里面扮演小丑女哈莉奎茵的玛格特·罗比(Margot Robbie)。


要知道,当时看《X特遣队》的时候,米粒妈可是很上头的!


图片图片


小丑女为爱跳化学池那段,米粒妈反复看了十来遍都看不够。玛格特·罗比真是把漫威的这个角色演活了。


图片图片


《我,花样女王》这部电影是根据美国著名的花样滑冰运动员坦雅·哈丁的真实事件改编的。


影片从坦雅的幼年时期开始,像纪录片一样完整呈现了她是如何从一个天才少女,一步步跌下神坛的。


不得不说,玛格特·罗比的演技真的绝,把女主那种内心的缺爱、奋力挣扎的勇气演得入木三分。


图片图片


缺爱人格的形成


坦雅4岁就爱上滑冰,可以说是一种基因里的天赋。她家境贫寒,奇葩的妈妈满口粗话,对她所有的教育就是:以为她好的名义,进行无情的贬低、咒骂和自尊打压(这不就是PUA吗)。


图片图片


老妈把4岁的坦雅带到教练面前的时候,教练因为她的家境贫穷不想收她。


但她凭借着变异般的精彩技艺亮瞎了教练的眼,于是教练决定破格录取她。


坦雅的职业生涯由此开始。


要说她老妈有多奇葩呢?那真是要多奇葩,有多奇葩。


她会教坦雅在质疑她的同学牛奶里吐口水;


她不允许她跟同学说话,因为她们是竞争对手;


图片图片


训练的时候,她不许她去洗手间,因为她花的每一分钱都必须用在训练上,以至于坦雅边训练边尿裤子。


图片图片


她因为认定女儿越挨骂就越会表现出色,甚至在比赛前雇人去骂女儿。


图片图片


甚至在骂女儿的时候,越骂越给劲儿,直接朝女儿身上扔飞刀。


图片图片


也是活久见了。


所以影片的后半部分,当坦雅再次试图跟母亲沟通而失败之后,她抛下一句:“你真是个怪物!”


图片图片


还好幼年的坦雅还有爸爸。


滑冰训练班需要每个同学都有一件皮草,毕竟花样滑冰本来就是贵族的运动。坦雅的妈妈骂骂咧咧跟教练理论了半天,最后还是爸爸带着坦雅去林子里打了兔子,勉强做成了一件奇怪的皮草。


当小伙伴在背后议论坦雅的皮草时,她对她们竖起了中指。


图片图片


不久,爸爸跟妈妈离婚了。坦雅哭得很伤心,从那时开始,她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爱她了。


妈妈越是贬损她,她就越会想证明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越是在这种打压中进步,坦雅的人格就越扭曲。


一次次比赛,坦雅在技术上行云流水,碾压全场,但分数却比摔倒的选手还低。


她愤怒地找评委理论,得到的答案却是:“打分的标准不是只有技术这一项,衣着的品味和档次,她远远不够。”


她出身粗鲁暴力的贫穷家庭,她的比赛服装都是自己做的。她的审美品味花哨俗气,选择的音乐都是摇滚乐。


图片图片


她的动作粗暴有余,柔美不足,教练就是怎么也看不上。


这是坦雅悲剧命运的开始。


从小被妈妈否定,她只有反抗和努力证明自己可以。而教练和评委已经提出了她的问题所在,她却固执得坚持:“我就是这样,我这样就是行,我要证明给他们看!”


其实如果坦雅早点修正动作,研究一下衣着品味,也许会走向另一种结局。


但她没有,她选择挑战全美无人能做的动作:三周半跳。


其实她就是想证明,她粗俗的方式依然可以成功,确实,她做到了。


图片图片


无可否认,她的运动精神值得灌一碗鸡汤。


但现实不是鸡汤,破碎的人格带给坦雅的是一记记重拳。


坦雅越来越像她的母亲,嚼口香糖翻白眼,叉开腿塌坐着,脏话随口就来,用冰刀碾烟头。


图片图片


她恨妈妈,想逃离妈妈,在心里无数次的反驳着妈妈。可她越来越像妈妈。


哈佛大学医学博士丹尼尔·西格尔在《由内而外的教养》一书中指出:童年经历塑造了我们的大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日后也影响我们在自己亲密关系中的行为方式,影响我们教育自己孩子的方式。


在坦雅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图片图片

低自尊的挣扎


被贬低的童年,使坦雅形成了低自尊人格。


15岁时,她遇到了自己的初恋男友,同样出身底层的杰夫。


因为从未被好好爱过,坦雅不懂得爱应该是什么样的。她说杰夫是第一个恭维她可爱的人。


于是她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选中了他。


在一起不久,杰夫就开始家暴她。但她从未想过这是不能容忍的。


坦雅在采访中说:“我以为打人是爱的表达,我以为一切都是我的错,毕竟,我从小就是在挨打中长大的。


面对家暴,坦雅倒也不是忍气吞声。她和杰夫形成了一种默契的相处方式:他打她,她还手,两个人粗暴地互打互骂,甚至动刀子动枪,然后毅然抵死缠绵。


图片图片


米粒妈想说,这种用肾上腺素过日子也真算得上轰轰烈烈~


20岁的时候,坦雅嫁给了杰夫,她终于得以逃脱了暴力的母亲,却跳入了另一个暴力的深渊。


转年的全美联赛中,21岁的坦雅完成了三周半跳,成为了全美万众瞩目的运动明星。


图片图片


全世界都开始关注她,爱她。她从未感受过这种感觉。然后她飘了。


“对于坦雅的加冕,花滑界极不情愿。”当年的杂志记者说,“可是没办法,谁叫全美国只有她一个人能完成三周半跳。”


其实评委还是对她各种看不上,但实力碾压,没办法。


坦雅在电话里对杰夫说,她已经不再需要他,人们如今都在对她笑。


坦雅飘了之后,在家颐指气使的样子,丈夫当然更看不惯了。


因为她任性想吃德芙雪糕,并且说:“我是做出三周半跳的人,我就是要吃德芙雪糕!”


杰夫的小暴脾气你懂的,俩人直接动枪了!


经过各种折腾,相爱相杀的他们又重归于好,杰夫给她买了一冰箱的德芙雪糕,他们又拥吻在一起。


图片图片


这样的神操作米粒妈想说,这不妥妥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吗……


也只有完全没被爱过的女孩,才会在这种暴力里挣扎不休吧。


正如坦雅对母亲说的:“I'm cursed by you.(我被你毁了)”


转年的冬奥会上,坦雅因为疏于练习和放纵饮食,在三周半跳的时候摔倒,比赛失败,位居第四名。


这个名次意味着她接不到任何广告代言,没有活动,没有收入。


没有学历的坦雅,只能跟母亲一样,选择去餐厅打零工维持生计。


这个时候,小时候的教练来找她,鼓励她不要放弃,再试一次,冲一下两年后的冬奥会。


图片图片


坦雅接受了挑战,开始减重,练习芭蕾,疯狂训练。


不得不说,出身底层的坦雅,内在的那种狠劲和韧劲无人能敌,那是跟自己较劲,也是跟所有偏见和质疑较劲。


比赛前夕,她拦住评委的车,终于听到了比较中肯的回答:“因为你的身份是代表美国,美国的花滑冠军,至少应该有一个健全的家庭。”


为了摆脱这种偏见,坦雅选择再一次主动跟分居已久的杰夫复合。为了凑一个完整家庭,她断送了自己的后半生。

 

图片图片


社会身份的失守


坦雅的竞争对手南希·克里根,1969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母双全,生活优渥,优雅如公主。


94年跟坦雅一起备战奥运会时,她甚至有自己的私人滑冰场。


杰夫的损友肖恩,一个社会闲散人员,在坦雅拼尽全力备战冬奥会的时候,策划了一场可笑的袭击。


他伙同流氓,潜入南希的训练场,用棍子打伤了南希的膝盖。


这一举动致使坦雅成了全美最有名的丑闻运动员,被判终身禁赛。


巨大的舆论压力席卷而来,坦雅的家门口长期蹲着记者。


那段时间她要面对媒体的质问、警方的审讯,最可怕的是,在坦雅最脆弱的时候,妈妈上门找她,假意安慰她,然后带着录音机套她的话,问她到底知不知道这起袭击事件的内幕。


图片图片


这一次是坦雅对原生家庭彻底灰心的节点。在这之前,她还对妈妈爱自己抱有幻想,这一刻彻底破灭了。


94年冬奥会,南希获得亚军。坦雅紧张精神失控,因为鞋带出问题,表演了2次,依然遗憾地排名第八,无缘奖牌。


图片图片


比赛后,丈夫杰夫在警方的审问中指出坦雅是这次事件的主谋之一,坦雅被判3年缓刑,16万美元罚金,终身禁赛。


在法庭上,坦雅哀求法官让她多坐几年牢,也别判她终身禁赛,因为滑冰是她的生命,除了这个她什么都不会,这比判她终身监禁还要残忍。


图片图片


但判决已下,一切都已成定局。


这是坦雅对丈夫彻底失望的节点,多少次的暴力、互骂、互相伤害,坦雅心中都没有真正放弃过对爱情的信仰。


直到对丑闻毫不知情的自己被丈夫出卖,自己的职业生涯彻底断送,她对爱情彻底幻灭了。


缺爱的破碎人格,使坦雅的社会角色彻底失守。


她的前半生,都在努力寻找爱的证据,试图在一堆玻璃碴子里面找糖吃。


直到找到最后,发现吃到嘴里咽下去的,还是玻璃碴子。


万维钢老师在介绍《行为》这本书时,提到“战士基因”这个概念。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种基因几乎没有表现。但从小生活困苦,经常面临威胁的人,这个基因会让他们有暴力倾向,成年后表现出更多的攻击行为。


而开启了战士基因之后,有爱的环境、教育支持,会让他们有所转变;反之,冷漠和鄙视,会雪上加霜。


出狱后的坦雅去打拳击谋生,那个浴血的运动仿佛更适合她,她说:“反正我对暴力已经是那么的熟悉。”


多么辛酸的一句话啊!


坦雅的天赋和努力其实比大多数人还要多得多,但原生家庭给予她的人格特征,已经早早将她的命运写好了。


试想,如果不遇到杰夫,坦雅会不会遇到其他的渣男?


如果不是因为袭击事件,坦雅就一定会走向人生巅峰吗?


人格的破碎,是坦雅的枷锁,牢牢锁住了她走向成功的路径。


当千帆过尽,坦雅已经可以平静地接受采访,平静地聊起过往。


影片的最后,再婚的坦雅说:“我只想让世界知道,我是一个好妈妈。”


愿我们被原生家庭治愈,愿我们缔造的原生家庭,治愈我们的孩子。

​​​​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