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婴在齐国任相时,历辅灵公、庄公、景公三朝,称得上是“三朝元老”。为相期间,内辅国政,屡谏齐王,竭心尽力地拯救内忧外患的齐国。在对外斗争中,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楚国不受屈辱。将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成。他忠君而不保守,机智灵活而不国执呆板,他反对齐国参加对外侵伐战争。主张便武修文;反对横征暴敛,主张宽政省刑。节俭爱民、遵礼尚贤,为齐国贡献很大。司马迁著《史记》将他与齐国的另一著名宰相管仲并列在一起作传,并对两人做出了这样的评价:“晏子俭矣,夷吾(管仲)则奢;齐桓以霸,景公以治。”
齐景公即位之初,由于他嗜欲成性,荒淫无度,引起了极大的民愤。有次,齐景公最心爱的战马死了,他恼怒之余非要腰斩养马人。面对齐景公的不褐行为。晏婴大胆犯颜进谏,制止了景公的鲁莽行为。他向景公说:“尧、舜肢解人是从人的哪个部位开始的呢?”景公听了恍然大悟因为尧舜从来没有腰斩过人。他立即明白了晏婴的话中有话,便说道:“那就将他关起来吧,等着处死!”晏婴接着说:“这个养马人还不知道他究竟犯了什么死罪呢,请让我给他说清楚,也好让他死个明白,这样不是更好吗?”
景公无可奈何之余,只好派人将养马人带了上来。晏婴当着景公的面历数养马人的“罪行”:“国君让你养马,你却把马养死了,这是你的第一死罪;你养死的马,又是国君最心爱的马,这是你的第二个死罪;而你使得国君为了一匹马就杀人,老百姓知道后一定会怨恨国君极为残暴,邻近的诸侯听说我们的国君如此滥杀无辜,一定会瞧不起我们。你养死了国君的马,使得老百姓怨恨国君,使得邻国诸侯要进攻我们的国家,这是你的第三个死罪。如此罪不可放,你赶快进牢房等死吧!”晏婴的一番话,使得齐景公茅塞顿开,只好说:“快把他放了吧!别损害了我的好名声!
晏婴
正是凭着巧妙的谏诤方法,晏要挽救了不少人的性命,为齐国办了许多好事、实事。有一次,齐景公让晏要治理东阿(山东阿城镇)。在治理东阿的过程中,有一些人给晏婴说了一些坏话,这些坏话都传到了齐景公的耳朵当中,齐景公于是召晏婴来责间。晏婴不紧不慢地说:“臣知罪,请再给臣次机会,三年后臣保证让您听到赞誉的话。”齐景公同意了。三年后晏婴果然受到了很多人的好评。景公于是在召见晏婴时决定重重赏赐他但晏婴拒不接受,他向齐景公汇报了两次治理的不同。他说:“臣三年前治理东阿的时候,臣努力为百姓多做好事,修桥筑路,结果遭到了那些欺压百姓的富绅们的反对。因为尽心竭力地秉公办事。得罪了许多人。在臣判狱断案之时,因不畏豪强,依法办事,又遭到了豪强劣绅的反对。这样一来,大王听到的自然是对臣不满意的话。而后三年,臣便反其道而行之,那些原来说臣坏话的人,于是都高兴了,并开始夸奖臣。臣以为,前三年治理东阿,大王本成奖励臣;后三年大王应想罚臣,结果却相反。”齐景公这才知道自己过去错怪了晏要,并非常欣赏晏要的才能。于是,齐量公让晏辅佐自己治理齐国,成为齐国的宰相。
齐量公向晏要请教兴国安邦之策,但晏婴却提出要齐景公与他一起微服私访的条件。齐景公同意了。君臣二人来到京都临淄一个闹市中的一家鞋店。发现鞋店里生意冷清。来买鞋的人大都在买假脚。齐景公自然非常吃惊,店主神色凄然地说:“当今国君施酷刑,动辄就对人施以刖刑。很多人被砍去了脚。”景公听了心中刺激不小。回宫的路上晏要说:“先君恒公廉洁奉公,爱恤百姓,赋税微薄,选贤任能,君臣同心。所以建立了丰功伟业。而大王您……”景公打断了晏婴的话,说道:“相国不必说了。寡人已经明白了。算人也要效法先君,光大宗桐社稷。”于是齐景公在施政上宽松了许多。
晏要十分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残暴,对老百姓的疾苦十分关心。在他的心目中。民乃定邦之本。齐景公时,有一次天降数天大雨,时值寒冬,茅屋坍塌,饥民遍野。当时晏要多次向景公请求发放救济粮赈济灾民,可景公一概不允。而每天在宫里吃喝玩乐,不理政事。晏婴看到这种事情时非常不悦,他将自己家的粮食分发给灾民,并把装载粮食的器具放在路旁,自己步行去见景公。他对景公说:“外边下了十几天的雨,现在已是饥民遍野,百姓惶惶如丧家之大,而没有地方去诉说苦难。君王非但不了解百姓疾苦。反而每日里饮酒作乐。宫中的马匹吃着府库的粮食,后宫的嫁妃也都有充足的食物。您对待大马嫁妃岂不是太优越了,对待老百姓岂不太刻薄了吗?当老百姓穷困而无处去投诉之时,就不会喜欢君王了。我身为一国之相,既然不能为民分优,情愿返回故里,粗茶淡饭过一生。”说黑,他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晏要返回自己的老家。齐景公感到十分后悔,就亲自登门去请晏婴,并诚思地说:“我有罪过,先生抛弃我,我是没有资格来请先生的,难道先生就不能为国家和老百姓的命运做一下全面考虑吗?希望先生能够信任我,我愿意拿出齐国的粮食赈济灾民。”晏婴被景公虔诚的态度所打动,再加上他惦念老百姓的疾苦,最终返回了国都。晏婴回都后,便将这些粮食分发给受灾百姓,一时间民心沸腾,纷纷称赞晏婴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