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一段时间,由于A股市场的不少参与者都在担心美联储会因通胀问题而加息的事情。但周四凌晨,美联储在经过两天的会议之后,宣布维持基准利率0%-0.25%不变。另外,根据美联储声明显示,将超额准备金率从0.1%调整至0.15%,同时继续每月增持至少800亿美元的国债和至少400亿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显然,资本市场参与者此前担心的加息问题压根儿就没来,因此6月17日当日股市收盘时,以科创50和创业板为代表的指数一改前一个交易日的疯狂下跌,在图标走势上直接形成了反向上涨。这就是A股有意思的地方,人家美股参与者还没怎么在意加息的问题呢?A股就提前反应了,你说这一涨一跌得吓跑多少意志不坚定的投资者啊?
言归正传,为什么美联储不加息呢?难道鲍大爷看不到通胀来袭了吗?答案是否定的,鲍大爷他们不仅看到了,而且看得很明白。在鲍大爷的讲话中提及到:通货膨胀可能在未来几个月继续居高不下,然后才会有所缓解。通货膨胀可能会比我们预期的更高、更持久。从长远来看,推高通胀的因素可能只是暂时的。
可能有朋友一时不能理解,老伊给您简单的翻译一下,也许我会带有偏见,但这大爷确实有点不靠谱。首先鲍大爷他们肯定是看到通胀了。而且他还在告诫大家,通胀未来会更加猛烈,让大家做好准备迎接更激烈的通胀。但后来他也强调了,虽然通胀来袭,可是跟咱们美联储没什么关系,甚至跟咱们老美都没什么关系,这就有点扯了,你还不如直接说通胀跟你们印钱没什么关系就完了,有啥可遮掩的呢?
实话说,这番话多少有些耍无赖的意思,当然,里面肯定有值得认可的学术观点。比如通胀与部分国家或地区因为疫情原因无法开工导致原材料供应紧张有关系;同时疫情期间在国家大力支持下,需求总量虽有所下降,但与供给相比下降并不明显,这也是造就通胀的原因之一;可你能说跟你印钱没关系吗?太扯了!
另外,鲍大爷还提到:加息将发生在很长一段时间以后,我们离最大就业目标还很远。这句话的意思也很明确,就通胀和就业两者来说,美联储最先要考虑的是就业问题,换句话说,通胀就通胀吧,美国人民的工作还成问题呢?我们哪管得了这么多。所以美联储明确表示了每月还会增持至少800亿美元的国债和至少400亿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这也就说明美联储短时间内没有直接收紧货币的预期。
那是不是说美联储会如往常般继续放水呢?也不是。如果说把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趋势做成如股市那般的图标图形的话,那么目前应该处于其货币政策的宽松的顶点,有点类似于牛市后期触顶的样子,朋友们可以将其想象成头肩顶。用语言形容就是美联储已经逐步从最宽松的货币政策中走出来,未来会一步一步慢慢收紧,但距离加息和缩表还有很长一段路。就像是投资股票,在它特别高估的时候肯定是要跌的,可要说接盘还为之尚早,怎么也得等到它到达合理的估值区间才行。
我们可以看到,本次美联储会议,唯一动作幅度较大的变化就是将超额准备金率从0.1%调整至0.15%。这里老伊先解释一下,什么是超额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及存款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存款账户上的实际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说人话就是,央行要求商业银行将你揽到的存款中的一部分放到中央银行,这部分是按一定比例收取,超过这部分的存款就是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越多的银行,其放款能力也就越强。
美联储提高超额准备金率,主要是因为近一段银行里的钱太多,一下子找不到放款对象,为了防止银行乱贷钱,因此提高了超额准备金率,不过我们也可以看到,提高的比例很低。从更宏观的角度看,提高超额准备金率是央行所有加息手段中,最温和的方式之一了。证明美联储目前加息意愿不强。
在美联储议息内容公布的当日,美股和商品市场只是小小的下跌了一下就反弹起来了,证明议息内容并未超越大众预期,甚至说估计不少市场参与者都觉得美联储有些保守了。但不管如何,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不大,世界货币公司根本不在意通胀,投资者松了一口气了。
那么美联储会在什么时候加息缩表呢?根据媒体的预估统计,美联储中有5人认为2023年不会加息,有13人认为会加息,有11人认为会加息1次以上,另有7人认为2022年就会加息。具体结果无法预估,但不管如何,加息预期肯定是提前了。
所以,至少今年大家无需太担心利率的问题。不过就像我们此前文章提及的那样,加息这个事情它就是个灰犀牛事件,早晚会来!毕竟这件事儿已经存留于市场参与者的大脑之中了,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就会被付诸于实践,所以在投资的策略选择上,不能太过于激进,最好的方法还是有攻有守,既有低估值的价值股保底,也有估值不低成长能力出色的资产攻城拔寨,不押注单一方向,不然容易丢了西瓜,少了芝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