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兴村:依傍稻作奏华章

发布时间 :2021-06-24

​​图片图片

      荣兴村是2016年以前的称谓,后来改称社区,当地人仍称之荣兴村。当地人由稻作起家,更是依傍稻作,奏响“稻作人家”的华美乐章。


图片图片


      当第一粒稻种,在泛着碱花的滩地上破土而出的时候,便预示当地人百余年的光明与辉煌。不论是垦荒创业、发展特色农业,还是向专业化、产业化、集约化的深度和广度进军,都可以看出当地人依傍稻作,连续奏响一曲又一曲动人乐章。 


图片图片

      当初,那改天换地的苦楚,我们的祖辈、父辈替我们承受下来。“大干红五月,不插六月秧”是他们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俗语,告诉我们北方稻作最不可以忘记和拖延的季候和时令;“水盐相伴、水盐相克、盐随水来,盐随水去,水随气散,气散盐存”,这些简易口诀是他们一次一次在水里泥里,跌倒爬起的经验凝结,对于辽河平原克盐治碱获取水稻丰产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随着盘锦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城乡一体化持续推进,稻田认养渐成新业态,荣兴村有越来越多的民房闲置下来。这些闲置下来的民房被改成民宿,让城里人体验和重温稻作生活,近距离拥抱水稻,深情地守望它成长,当然也可以认养稻田,一展自己的水稻情结。


图片图片

图片图片

图片图片

图片图片


      村里的民宿越来越多,且栋栋不得闲。这些民宅多数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无论是选材用料、墙面装饰、房屋举架等,都颇具特色。比如那栋建于1975年至1978年之间的草顶老宅,考虑到人们对鞍山海城地震心怀余悸,便尽可能地减轻房棚的重量,以减少震灾带来的伤害。那栋墙体是石头的民宅,房主人用足心力,从外地淘弄石料,当然所费不菲。对于这些老宅的维修处理,不论村里,还是荣兴街道党工委都秉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尽最大努力保持旧貌,使每一栋民宅在晋升为民宿的过程中,外形基本保持不变,室内则只求收拾得舒适干净,安全安逸,最大的改动就是供水、排水、采暖管线的铺设,以及院里照明、监控工程的配套,哪里都不曾用力过猛。当入住的客户,看到民宿室内原封未动的水刷石地面,富有年代及地域特色的室内装饰,既感到闲适,又增进对这片濒海临河之地的了解。

图片图片


      荣兴人依傍稻作文化做出的“稻作人家”,迎合了人们回归自然和重温体验的心绪,让稻作文化在这里收集、集聚、固化乃至升华。当年点亮稻作文明的人一茬茬老去,“稻作人家”依然立在那里。当人们体验和重温过后,回到各自生活本身,稻作作为一种文化,深深刻在灵魂深处。​​​​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