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零后的广州:不要心灵鸡汤,要新鲜鸡汤

发布时间 :2021-06-28

​什么时候
你会突然意识到
那些熟视无睹的日常真好看?
 
6月底,广州迎来里程碑式的好消息。

核心疫区芳村大面积解封,海珠、越秀等区域恢复堂食,清晨的早茶档和零点后的宵夜天堂,炊烟四起。

这个过程的喜悦是平和的,因为在疫情最严峻时,这座城市也不曾滑落泥潭。一个“暖值”恒定的地方,会是市民在任何时候的精神避难所。

截至6月26日,广州中高风险区皆已清零,但那份齐心协力的精气神还在,一个城市中最可爱的部分还在。


解封后的广州,城市状态如何?生活方式研究院走访了复元中的生活实景,拍下了一组治愈感拉满的影像。

我们不想捕捉疫情之下的奇观,只想展现这个城市在持续一个多月的“战疫”中,最普通也最有韧性的样子。
 

 
6月24日,芳村正式解封。
第一个开车离开鹤洞大桥的市民温先生,
对着摄像机比了一个“耶”。
宅家近一个月的他,最想做的事是上班去。

芳村恢复通行,工作人员正在拆除路障和禁行标语。

6月25日,隔离在外的人陆续回到芳村。
下车时,他们一边扛着行李跑,一边齐声发出快乐的欢呼。

复工的小哥,把心情打在衣服上:
很想休息,不,你没钱”。

芳村铁路道口的理发摊刚摆上,就排起了长龙。
在封控管理期间,
很多人在家憋了一个月没能剪上发。
师傅手法极娴熟,十分钟就剪好了两个。

很多街巷的栅栏和告示还没来得及拆除,
但路边小摊档已经活起来了。


广州规模最大的岭南花卉市场,
正在准备开张。
店主们在打扫店铺,
修剪枯萎的盆栽。



花卉市场内的闭市告示还没来得及换掉。
 
一切都在整装待发。
   


村解封,堂食恢复,
也意味着全面复工正式开始。
与喊“三点几啦,饮茶先啦”的饮茶哥不一样,
广州人既要饮茶,
也要元气满满地上班。
 
清晨,一天的工作生活开始啦。








疫情时期的地铁工作人员,
或许不用面对平日里湍急的人流,
但其实工作强度会更高,
需要时刻盯紧有没有人偷偷脱口罩,
拉到鼻孔下也不行。
 
 

违的广州街市,终于热闹了起来。
海鲜干货市场飘起了熟悉的“海味”,
大爷大妈喝完早茶,
就溜达去老街区扫货。





随处可见的防疫人员,
已经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他们与人群融在一起,
有他们在的地方,就有安全感。
 



核酸排查不只出现在核酸检测点,
广州的医务人员,
还会跟着城管执法车寻找流浪人群,
给他们采样,询问检测信息,
争取不放过一个漏洞。
 
 

说老城区,
就不能元气满满鸭?



在广东,水果摊旁常常匹配一家药材铺,
毕竟吃了荔枝总要“下火”嘛。


关公保佑,一切顺利。




广州街头,各种舞团开始复苏。
六十多岁的何伯告诉我们,
他现在每天都和老伴来海印大桥底下,
先穿布鞋踢毽子,后换皮鞋跳恰恰,
因为要配老伴的小高跟。



 
PS:虽然阿伯说跟老婆跳就不用戴口罩,
但在户外还是尽量戴上哦,
向C位的CP看齐!


 一对老夫妻,找了个没人的僻静处开始晨读。
 
 

广州的暴雨天还在继续。
TVB曾有一段播了十多年的广告,
是一个小朋友站在雨中说:
“打球才来下雨,是不是连老天都不喜欢我?”
另一个小朋友给出了经典答案:
不会的,明天一定会天晴,因为“希望在明天嘛”!
 
“蝙蝠侠是不需要雨伞的。”

没啥能阻止外卖小哥骑上心爱的小摩托,
广东的暴雨也不行。
 
就算大雨让整座城市倾倒,
我们还是可以排排坐,玩手机。
 
 

食的大面积恢复,
也意味着广州的夜猫子生活开始。
停摆了近一个月的夜宵,开始恢复“锅气”。

一位餐馆老板娘在跟熟客拉家常:
“疫情期间,我看大家不是胖了就是有了,你怎么还瘦了呢?”
 


座一线城市的日常风景,
超乎寻常的好看,
只是被忽略太久太久了。
 


嘿嘿,把福气带回家。
 
曙光正在抵达。
 

有广州人说,比起自己的城市会不会被踢出一线行列,他们更在意家楼下的茶餐厅或大排档好不好吃。


事实证明,这实在是“广式谦虚”,因为广州人并不是只知道吃,他们让这座城市的软硬实力,都在最关键时刻都展露了出来。

钟南山院士称,此次广州在疫情应对上,很快锁定了传染源,查清传播链,流行病学调查很及时,并首次在全国建立了“黄码”制度,这一系列科学举措和积累的经验,将对全国疫情防控都产生帮助。

是的,广州人不需要心灵鸡汤。他们更想尽快回到路边就能喝上新鲜鸡汤的日子。

尽管,我们跟病毒可能还有漫长的战争,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但只要我们有好好生活的韧性,城市就能保持它最平凡、也是最极致的美。
 
——“这一生志愿只要平凡快乐,谁说这样不伟大呢”

 

END
出品 丨 生活方式研究院
采写 丨 白瑜彦
摄影 | YB 桑榆
海报 丨 Birdy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