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档案丨追根溯源青白江

发布时间 :2021-07-02

​​百年之际回望过去,61年区史从何而来,因何而生?


一条河命名一座城


青白江区的得名,不得不提到流经北界的河流——清白江。这是一条沱江二级支流,水源来自岷江,通过都江堰枢纽蒲柏闸分流,向东至彭县长寿桥始称清白江,继向东流经新都,至我区境内朱家湾,沿弥牟西北边缘,于右岸纳弥牟河水,分出马棚堰,流向赵镇,汇入沱江。


作为一条过境河流,“清白江”如何为“青白江”命名的呢?


早在1956年,“青白江”三个字作为地址名称,开始得以运用,成都铁路局在弥牟镇北的火星村设立车站,因地处清白江畔,故命名“青白江站”;1958年,弥牟乡建立人民公社,也命名为“青白江人民公社”……


1956年,国家计委和国家建委决定,在大同、华严、弥牟三乡设立四川省金堂工业区,计划建设一个四川省的中等工业城市。次年,国家压缩基本建设,四川省规划建设院对原规划进行修改,制定了以四川肥料厂为基础,在这里建设一个工人镇的规划。


1960年3月1日,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关于同意扩大成都市行政区域的通知1960年3月1日,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关于同意扩大成都市行政区域的通知



这个工人镇如何命名呢?1958年3月,中共四川肥料厂现场党组向中共四川省委和成都市委作了关于在工厂建设地区设立工人镇的请示,并建议使用“青白江”为镇名。


这份请示中写到:镇的名称可为成都市青白江镇。值得注意的是,这份请示中,将河流“清白江”写成了“青白江”。


国家战略的选择


1956年9月1日,国内第一座自行设计和建设的中型氮肥厂——四川肥料厂在境内破土动工,开创了现代工业的历史。1958年8月1日,成都钢铁厂在境内正式动工兴建,开创了境内现代冶金工业的历史。


国家一五时期,两大承载着国家重托的国有企业,先后落户成都北郊(如今青白江)。这意味着,青白江从孕育之始就肩负着服务国家战略的历史使命。


1959年1月16日,中共成都市委就扩大成都市区的问题向中共四川省委提出,为了适应成都工业建设日益发展的需要,建议将新都和金堂、华阳、简阳、双流、新繁的部分乡划归成都市管辖。省委于同年10月31日作了批复,同意成都市委关于扩大成都市区的意见。


1959年底,中共成都市委新置两个郊区,其中之一就是青白江区。


据《青白江区志》记载,1960年1月25日,青白江区筹备组在川化厂招待所召开由金堂、新都两县和川化、成钢两厂负责人参加的交接会,宣布成都市青白江区正式成立,管辖弥牟、华严、大同3个公社。同年7月18日,四川省人民委员会正式行文批准。川化厂党委书记韦从俭兼任区委第一书记,钢铁厂党委书记金星兼任区委书记。


第一次党代会合影第一次党代会合影


“1960年,青白江区因厂而生,从一五计划到三线建设,干成了一件又一件大事,成为成都第一个财政总收入过亿元大关的区(市)县。”今年87岁的余厚发老人是第一批被市上派往青白江区的干部之一,他参与并见证了我区的建设和发展,回忆建区之初,他感慨万千,“如今,青白江因国际铁路港而兴,实现了由老工业基地向港口城市的历史性转变,如此好的发展局面,这是一代代青白江人共同奋斗的结果。”

大事记


● 1958年3月,公私合营永利、久大化学工业公司四川肥料厂现场党委请示中共四川省委和成都市委,要求在建厂地区设立青白江工人镇,以适应工业建设需要。


● 1959年11月,中共成都市委派出工作组,青白江筹建工作全面展开。


● 1960年7月18日,省人民委员会正式下文,批准建立成都市青白江区,辖华严、大同、弥牟三个乡。


● 1990年,青白江成为成都市第一个财政突破亿元的区县。


● 2010年5月12日,成都铁路港集装箱中心站正式开通运营。


● 2013年4月,首趟中欧班列(成都)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始发。


● 2017年4月1日,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挂牌成立。


● 2021年6月17日,成都市青白江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