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关注、点赞、评论、转发】
(1)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2)有一次,几个豪绅为了得到郑板桥书画,他们谋划了半天,决定付诸行动,郑板桥的书画是很值钱的,但又不是容易求得的。他们了解到郑板桥爱吃狗肉,就在郑板桥偕友外出交游的必经之路的路旁,借村民的茅舍,烹煮了一锅香喷喷的狗肉,狗肉的香味飘逸开来,路过的人忍不住耸起鼻子嗅一下。待到郑板桥经过时,几个人“笑脸相迎,并以狗肉好酒相待。”郑板桥放下文人的斯文,抓起一只狗腿,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边吃边喝,开怀畅饮,连连赞美:酒好肉香。饭罢,几个人把早已准备好的文房四宝端了出来,请大人留联以作纪念。郑板桥深觉今有口福,不假思索地立刻应诺,随即起身提笔,并询问主人大名,署款以酬雅意。书毕,尽兴而归。
(3) 婚嫁是家家户户的大事,六礼程序样样不能少,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尤其是婚礼,那是既隆重又繁琐。然而郑板桥嫁女儿,嫁得别具一格,嫁得爽快利落,利落的有点让人目瞪口呆! “板桥有女,颇传父学。”好家伙,郑板桥的女儿颇传父学,那就是学问了得,书画非凡!当女儿大到可以嫁人的时候,郑板桥说:“吾携汝至一好去处。”郑板桥把女儿带到一位书画至友的家中后,说:“此汝室也,好为之,行且琴鸣瑟应矣。”孩子这就是你的婆家,好好过日子吧,以后和丈夫琴鸣瑟应的和谐相处啊。一句话交待清楚,转身自去,而嫁女大典,也就此告成了。
(4)郑板桥辞官回家,“一肩明月,两袖清风”,惟携黄狗一条,兰花一盆。 一夜,天冷,月黑,风大,雨密,郑板桥辗转未眠,适有小偷光顾。他想:如高声呼喊,万一小偷动手,自己无力对付,佯装熟睡,任他拿取,又不甘心,虽无值钱之物,翻弄糟乱,亦是损伤。略一思考,翻身朝里,低声吟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此时,小偷已近床边,闻声暗惊。继又闻:“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小偷心里慨叹:罢!罢!罢!转身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