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阵地》创作手记

发布时间 :2021-07-04

​​1.【调查报告】 


在剧本创作阶段,最开始我们接到的创作人物并非是关崇贵,而是另一位抗美援朝时期的人物。但是经过多方论证与调查,论证过程中发现原型人物疑点重重,我们发现这样的战斗事迹很难通过画面来重现,最终我们决定从基本逻辑和实事求是角度出发,撰写了长达16页的调查报告以说服领导来更换原型人物,并最终通过我们的努力,领导决定为这一选题更换为关崇贵这一抗美援朝时期的原型人物。



2.【编剧】 


在确定了选题,正式进入创作阶段之后,原定编剧因故不能继续参与创作,因此我自己作为导演兼编剧开始独立创作《阵地》的剧本。 



3.【不为人知的细节】 


在剧本创作阶段,关崇贵的孙子关勋泽告诉了我几个此前不知道的细节,比如守卫阵地是在关崇贵当了战斗英雄之后,主动请缨战斗的,而并非委派给他的任务;还有比如,在经历过两天三夜的战斗之后,当志愿军援军发现坐在尸体上的关崇贵的时候,他的肝和肺等重要脏器都已经被击中打穿,这些致命伤也直接导致了回国后他的早逝。 



4.【好钢用在刀刃上】 


因为存在大量的战斗场景,这类作品本来的成本就不会低,但剧组预算极为有限,我们想尽了各种办法来节约成本。其中包括用其他剧组用过的道具和场地,来尽可能的节约成本。其中志愿军的坑道,指挥所等,都是搭建在一起的一段长度不到150米的壕沟内,但是拍摄的时候为了表现出地下工事的复杂和庞大,因此我们将整个坑道设计成了“品”字型,每个区域的不同地形,有着不同的功能,所以整个影片全部的内景拍摄,基本上都是在这个坑道内完成的。 





 《阵地》最困难的部分,是被关崇贵打下来的那架美军的F4U飞机。众所周知,往往在一个影视作品的制作部分,视效是一个相当昂贵、耗时耗力的工作,如此有限的预算,我们如何来实现关崇贵打下敌机的画面?在筹备阶段,我们灵机一动,不久前上映的电影《金刚川》中,被志愿军击落的美军飞机不也是同一个型号吗?为了创作我们联系了位于北京的中影集团,副总马平亲自接见了我和制片人,并且当即拍板,给予我们全力的支持,我们可以拿到这架高精度飞机的数字模型和所有资产。凭良心讲,这就是我们制度的优越性的体现,如果这些数字资产是在海外公司的掌握之下,我们的拍摄计划是绝无可能实现的。 



5.【演员】 


在进入到筹备阶段后,我们在饰演关崇贵演员的人选上纠结了很久,直到演员成毅为了这个角色,专程来到北京与我见了一面。谦和与真诚,是我最直观的感受,见过之后我就知道,这个角色非他莫属了。 在开拍之前,我专门安排了两名专业的军事指导,来训练成毅和饰演战士小刘的黄星羱军事知识和战术动作,力求尽可能真实的还原志愿军战士的每一个动作,只为了那种真实的感觉。在拍摄期间,我们坚持要求包括饰演美军的群演在内的所有演员,都必须使用真枪而不是道具,所以在战场上我们看到的每一次枪火,每一发弹壳,都是货真价实的实拍而非视效画面。 真枪的那种演员拿在手里的重量感,后坐力,机械感和物理反应,都是后期所无法实现的,我作为导演也坚持要求演员将自己的枪支(剧中同型号的道具枪,非真枪)拿回驻地酒店,每天晚上睡在一起来熟悉自己的武器。 据说演员们拿着枪回酒店的时候,据说酒店的大堂经理和工作人员都被吓的不轻。 另外,年轻的小演员黄星羱还在念高中,但是他的努力和认真都给我和主创团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关崇贵将阵地上捡来的钢笔赠予他的这个创意,是他自己的主意,我听了之后非常认可,当即决定采用。



6.【安全】 


在所有的外景拍摄部分的选择上,我们走了很多地方,最终选择在北京怀柔的山里,一处跟朝鲜植被和环境最为接近的山头来进行外景部分的拍摄。外景是个纯粹的野地,我当时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在拍摄期间会有人崴脚受伤,所以从一开始我就在反复强调要大家注意安全,但是在拍摄第一天就把自己崴伤成左脚外侧韧带撕裂,并且直到现在还没有痊愈。不过好消息是,我自己是拍摄全程唯一一个受伤的人。 


7.【总结】 


电影是个团队合作的艺术,在整个拍摄期间,总导演傅东育给了我们大力的支持,所有的主创和工作人员也在极为有限的预算和时间内无比优秀地完成了这部作品。虽然作品的篇幅不长,但是无论是意义还是创作过程中所凝聚成的默契和友谊,都会让我们铭记终身。


最后,让我们记住那场发生在70年前的惨烈的抗

美援朝战争,致敬每一位为国捐躯的伟大战士。愿我们永远不再经历任何战争。


作者:周涤非​​​​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