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募期中,也有不少朋友向行走君提出了问题:
“如何在六十多万人中选出今年的行走?“
”今年行走去哪里?“
”行走真的全程不能讲话吗?“
”没有入选,是因为我不够优秀吗?“……
行走君选出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回答,让大家更加了解行走的力量。
除了年龄和体能的限制外,行走的力量没有其他固定的筛选标准。
那么为何去设置一系列问题和面试?原因并不是我们有预设希望看到的答案。
项目本身的承载力有限,每年能够一起同行的人数有限,因此除了报名所需的基本信息外,我们设置了一份以“我”为思考视角来完成的问卷,它需要你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下,真实、坦诚的面对自我,它是对自己的探索,是和自我的对话,不是他人眼中的你,不是一份罗列经历的简历,也不是一份给行走项目组的答卷。
所以第一轮的入选标准,首要是坦诚。真实的自己,真实的困扰,真实的思考,和真实的坚持。
如果在报名表中,我们看重“坦诚”,那么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我们则看重“打开”。
是否能够打开自己,完全的信任同行者,去感知、接收、倾听、碰撞,在止语行走之外,也能够和同行者就一些问题展开探讨,通过自己的行走体验,带给更多人思考和力量。
除了作为筛选的工具,项目组对报名表,也有更大的寄望,在你打开这份报名表,思考我们设置的问题时,你的行走之旅,已经开始了。
如果你未曾花时间去和自己对过话,那报名表或许可以是一个起点,开始自我探索、对话的起点,这也是每年行走每年通过徒步的方式,身体力行去传达的内核——去发现真实的自己,去感受心的觉醒。
收到一些朋友的反馈,有关对行走设置不同主题的疑惑。
提到“主题”,一些朋友会下意识地回答“止语”、“正念”、“情绪”……“止语”是在行走中希望大家自然去遵守的要求,“正念”是从2020年正式成为行走重要部分的内容,而“情绪”是行走一直在关注和探讨的话题。
以上都不是行走的力量的主题,2021年的主题是“放轻松,去行走”。今年我们和发起人坤哥、行者、以及关注行走的你,一同去探讨“放轻松”,如何去放松,放松的方式,身体的放松和心灵的放松……
坤哥发起线上活动#我的放轻松角落#
而“心野之地”,则是我们为行走营地赋予的名字。行走的力量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心野之地”,在这里能够敏锐自己的感知,找到原始蓬勃的生命力。
从2020年开始,行走做出了一些改变,设置固定营地,降低行走难度,徒步之外,我们寻找有没有其他的方式,能够让我们在发现自我、觉察感受上,有更好的体验。
于是我们加入了正念的课程,更多的将徒步当作一种正念练习,去观察自己的呼吸,感受自己的脚步,全然地体会活在当下。
今年的一位行者在报名表中写,“行走不是去逃避,而是去面对”,项目组的大家深以为然。固定路线、固定日程、简单餐食的设置,也是在模拟我们每天的生活,你能从这样的循环往复中发现什么不同,全在于你自己的感知。
与自然相处,与他人相处,认真对待每个清晨黄昏,认真品尝每一餐饭,认真过好每一个当下,生活不是,本就如此吗?
2020行走的力量
每年在报名通道关闭后,都会有朋友留言,“今年的报名结束了吗?”。
行者招募每年会在5、6月份开始,如何能够及时获取报名资讯呢?很简单,只需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行走的力量PowertoGo)就好,行走君会第一时间发布招募信息。
除了目前每年只有一次的线下 “止语”行走,我们也会持续做日常的内容分享,和一些城市的线下活动,比如年末的行走分享展,线下观影活动等。
2019行走的力量分享展
图片
看完行走君的走心回答,你有没有对行走的力量,更了解一些?
行走,是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是每个有关“行走“的念头升起,就立刻可以实现的事情。选择权在你自己的手上,你是否可以,做出一些改变,走出坚定的一步?
感谢所有关注、支持行走,参与报名和面试的朋友,8月的行走我们无法同行,但心灵的行走,我们始终在彼此的身边。
行走的力量第十一年,放轻松,一起行走吧。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