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柳乡地处偏远山区,人均耕地不足1亩,2005年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1500元……过去,开州人谈及麻柳乡,个个眉头紧锁,因为他们深知那里是个“穷山恶水”的地方。如今,麻柳乡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兴旺,实现了凤凰涅槃,成为了开州人为之向往的地方。
麻柳乡至高桥镇公路
地处偏远山区的麻柳乡,各村分布散落在大山之中,曾几何时,通往大山外,村与村之间,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严重阻碍了全乡发展。
要想富,先修路。吃尽了交通不便苦头的麻柳人,近些年紧紧抓住脱贫攻坚的有利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跑出了加快建设致富路的“加速度”。
近年来,麻柳乡先后硬化农村“四好”公路38公里,新建生产便道18公里,硬化及扩宽紫麻路(紫水乡—麻柳乡)等公路10公里,扩宽整治13公里高麻路(高桥镇—麻柳乡),极大优化了麻柳乡外通内畅的交通格局。
“以前到乡上只有一条机耕道,十几公里的路程来回得大半天,遇到下雨天还不敢上路。”麻流乡兴宋村村民雷腾说,现在道路硬化了,出门可以坐车了,去集镇很快就到了。
如今的麻柳乡,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如同一条条“毛细血管”,让全乡的人流、物流快速流动起来,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簸箕田”“鸡窝地”,是麻柳人对自家耕地最无奈的叫法。
麻柳乡以丘陵和石头山为主,土地贫瘠,缺水严重,根本无法进行机械化、标准化种植,村民传统种植收益极低,年轻人只得外出务工。
为了让“簸箕田”“鸡窝地”变身,麻柳乡党委政府大力推进土地宜机化改造,将一块块“巴掌田”连成了片,让“簸箕田”“鸡窝地”变成了“聚宝盆”。
土地宜机化改造后,麻柳乡坚持统一建设基地、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回收产品、统一打造品牌的理念,引导村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花椒产业。
“我家有八九十岁的老妈需要照顾,不能外出务工,就在花椒基地务工,既挣了钱又照顾了家人,真是一举两得。”麻柳乡兴宋村村民吴纯芝乐呵呵地说。
通过村民的精心管理,截至目前,麻柳乡11个村已种植花椒3500余亩,年产花椒50万斤以上,让近万名村民受益。
兴宋村美丽乡村
天蓝、地绿、水清、村美……在培育产业的同时,麻柳乡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乡村变美,成了乡村旅游目的地。
近日,区文化旅游委、麻柳乡共同主办了麻柳乡第一届花椒采摘美食节,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对麻柳乡的变化称赞有加。
近年来,麻柳乡还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大力挖掘和培育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分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积极培育发展红白理事会、乡贤队伍等,引导农民向上向善、重义守信、勤俭持礼,持续开展“最美媳妇”“道德模范”“致富之星”评选,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麻柳乡还坚持“保护”“治理”两手抓,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林绿化2万余亩;强化生活面源污染治理,集中开展户容村貌治理3次,完成卫生改厕455户,实施污水处理厂迁建扩容,新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2处;建立“资源回收站”13个……
如今的麻柳乡,已涅槃重生。麻柳人的日子,也如同花椒一样越来越红,越来越有味。
(记者:张中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