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上下两幅图,感到什么偏差了吗?
都是吃饭,都是一桌佳肴(不要抠宴席抠细节)。不同的是人物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
上面这幅图,人物明显放松,目光注视着同席之人,好似饶头兴致的与周围的人交流。
下面这幅图,若非两幅碗筷、两个酒杯,单看小郡王的神情,以为是为了什么不开心的事独酌呢。
吐槽一下,雁归这戏,算不上精致,人物成长过渡,包括职场情场的转换都略显生硬。
所以有时候看起来觉得有些突兀。
但是如果单从人物塑造来看,赵子在整部戏的心境富有变化,对演员来说也是一种挑战。正如曾舜晞说过,赵孝谦有相对完整的成长线。
看剧的时候,第一遍看剧情。当二刷三刷的时候,小雏菊肯定会更注意演员的表演。
当完整看过一遍剧情以后,发现小郡王的人格从小到大没有太大的变化,口齿伶俐、外向活泼、灵活机变、怀有抱负等等,这个主体是没有变化的。[变化的地方在于变得更加韬光养晦,为了朋友与恋人做出牺牲](这个留到下期再写)。
爱憎分明、爽利决断。这也是小郡王不同于曾舜晞以往其他塑造过的影视角色的地方。不是说其他角色不好,而是这个角色带来的新的东西。
绕回正题。还是文章开头两个场景。
喜欢、爱,想说。
不喜欢、不爱,得说。
心中有人,就要说出来。
很明显,小郡王面对小满,感到亲切的多。席间交流颇为愉快。为了表白做铺垫,小郡王约了看花灯,小满不明就里问小郡王有话为什么不能当面说。小郡王倒不好意思起来。哈哈,赵子,你也有今天。小满与小郡王谈心,说的是别人的事。小郡王却好似将自己代入。然后一番慷慨陈词。那段说的真的挺有担当,无愧于心。心中有人就要说不出来,不能让别人挂心一辈子。这一段,赵子的眼神是明亮的,熠熠生辉,即使闪烁,也是温暖中藏着热烈,柔情中包含期待。
哎呀
你也有今天哈哈哈
眼睛一直看着小满
心情舒畅
侃侃而谈
……
心中无她。也必须说出来。不能让人空等。
拒绝别人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至少不畅快,多少带点沉重。这一幕开场,小郡王宴请令娘,桌上好不丰盛。桌边两人却是没有半点笑意。空气中透着一种凝滞。一个一脸心灰意冷的失望,一个一言不发的倒酒。名楼、佳肴、好酒,也是一种仪式。只是,这仪式不令人愉悦。
令娘先开了口:汉臣哥哥,是特地为我送行?
汉臣端起酒杯,面上没有一丝开心,完全有别于与小满在一起的模样。汉臣一面说:我敬你,祝你一路顺风。
汉臣与令娘自幼相熟于宫中。虽说时移世易,多年不见,但总归是儿时玩伴。可是,此时的汉臣对令娘,显得生疏。如果是好友知己之间的送别,可能要更热烈一些。但是他们之间没有。一是确实生疏了,毕竟小时候在宫中,那是小时候。古代,男女有别,别说汉臣是弃子,被逐出宫,就算没有被逐,令娘也不可能随时进宫。这么久不见。感情能有多少。汉臣[敬]令娘,用的是[敬]。一个字拉开距离。二是这顿饭的缘故,不但是送别,也是婉拒。宴请、敬送,是汉臣与令娘划清情感界限的仪式,也是送给令娘最后的体面。无论汉臣是否知晓令娘心里对汉臣是真心还是只是借机不进宫,汉臣只知道:1 自己心里并无令娘,也不想娶她。2 令娘不愿意进宫,我帮她解决进宫的事情,她就可以不用来找我了。所以,汉臣想的是事情解决了。是一种完成任务得以解脱的心境。宴请送别是这一事件的了结。当然,他知道终究还是拒绝令娘、辜负令娘。所以,汉臣的表情显得有些冷淡。为了不让令娘怀有期待,汉臣直言:我不会娶你。更不回汴都。汉臣的表情略有缓和:你是个很好的女子,配得上更好的郎君。接着又拿起酒杯自饮一口。该说的说出来了。如释重负。 自贬身价烘托对方,也是我们常说的发好人卡。以退为进。可是令娘仍然不甘心:你都没试过,怎知配不上? 面对令娘的争取,汉臣笑了一下:因为你是沈照温,是令娘,是荣安县主。如果让你嫁给一个心里面没你的夫君,我这个当哥哥的自然也不会答应。你值得更好的。 (表面上说对方地位高贵,再谈兄妹情深,看不得令娘委屈。其实翻译过来就是,我心里没有你,我自然不会答应娶你) 。接下来,汉臣起身言明已奏疏官家,官家念在儿女后辈之情,不会为难令娘。道一声“一路平安”,头也不回离去。(我帮你解决了你的问题,你也可以放心回去了。)。
虽然宴请,气氛好冷。
没有看对方。只是在平静的陈述事情。看得出对令娘没有多少感情,至少不是恋情。
直言决心,不会娶你,更不回都城。看对方的眼神也是没有热情的。是拒绝的眼神,是保持距离的眼神。
汉臣完美的解决了令娘的问题。好一个英明决断的人物,绝不会拖泥带水,让自己陷入两难的境地。一个人深情还是无情,有时就看对方是谁。
(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