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是急救,最大的特点就是快。在闵行,有一位家庭医生助理,大家亲切地称她为“村里的‘120’”。
她就是浦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义村卫生室的夏玉琴。每当电话响起,不管是在做饭还是在睡觉,夏玉琴马上背起药箱出门,帮乡亲们解决性命攸关的急事、难事。大家都说,拨打夏玉琴的电话,和120一样管用。
夏玉琴为村民看病 资料图
为人低调,对村里很有感情
说起从医,夏玉琴不断重复这样一句话——“不是唱高调,实事求是讲,我是真的喜欢这份工作”。她说,小时候母亲一直生病,痛得不得了的时候,只能半夜叫医生。“给人看病,帮人解决病痛,我很高兴。”
如今,已64岁的夏玉琴还奔波在正义村的乡间。60岁退休年龄之时,当得知乡村卫生室缺人,她毫不犹豫地留了下来,虽然自己常年奔波一身病痛。“我是正义村人,对村里很有感情。”一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这么多年坚守岗位的“实情”。
夏玉琴骑着“小电驴”奔走在正义村的每一寸土地 资料图
2000年,夏玉琴毅然离开了当时还不错的鲁汇针织二厂厂医岗位,来到正义村卫生室,每个月只拿300元工资。“厂里跟我说,即便工厂不行了,也会给你安排工作,我说不用了,然后就回去了。”正是这份执着,让夏玉琴坚持了20多年。
正义村有13个村民小组,近900户人家2000多人,其中老年人占了25%,还有4000多来沪人员。“问题多得不得了,晚上出诊抢救病人都是家常便饭。”夏玉琴说,卫生室就她一个人,门诊量最高1000多人次,少的话也有七八百。日里,她给病人看病,挂号、收费、拿药她一条龙服务;夜里各种紧急情况,一个药箱、一辆“小电驴”常伴左右,足迹遍及正义村的每个角落。
夏玉琴为村民讲解健康知识 资料图
因为热爱,所以一往无前。每逢有相关考试,夏玉琴都会报考,直到把证书拿到手为止。在她看来,只有具备了更强的本领,才能为乡亲们解决更多的难题。同时,为了顺应改革发展需要,夏玉琴后来成为浦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孙斌团队的一员,作为家庭医生助理继续为村民服务。
图片
村民的事,有时睡觉之前还在想
除了卫生室日常工作外,夏玉琴还要为100多位行动不便的老人、70多名残疾人定时上门随访,测量血压、心理疏导,定期随访孕产妇。“看病只是工作的一小部分,其他的如录资料、随访,大大小小的事特别多,有时睡觉之前还在想。”
夏玉琴为阿婆做检查 资料图
平时,夏玉琴午饭也在卫生室吃,星期天也不休息,在家的时间很少。数十年如一日扎根在基层,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基层医生的使命和担当,她的付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曾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乡村医生”。
夏玉琴走访产妇 资料图
现在年纪大了,身体不是太好,虽然热情还在,夏玉琴开始感觉心有余力不足了。2019年的一天,她接到一个电话,村里有落水儿童,120堵在路上还没赶到。正在做饭的她扔下锅铲,迅速赶到现场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待120把孩子接走后,跪在水泥地上的夏玉琴发现自己动不了了,在村民的搀扶下,才缓慢起身。
明年夏玉琴就65岁了,不管是身体原因还是年龄原因,她都必须“卸任”家庭医生助理这份最热爱的工作。对此,她颇感遗憾,希望有更多年轻人选择成为一名医生,帮助更多老百姓解决就医的最后一公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