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卞润梓
章陵是唐文宗李昂的陵寝,位于富平县西北14.5公里雷村乡西岭山,陵园因山而筑,封域45里。章陵有陪葬墓一座,即贤妃杨氏墓。章陵陵园现存四门阙台遗址、角楼遗址、乳台遗址等,章陵石刻曾在十年浩劫中被毁坏殆尽,目前东门外残存石狮一只,南门外残存翁仲一件、华表一件,另有蕃酋像两件。
唐文宗李昂
李昂,唐穆宗李恒第二子,唐敬宗李湛之弟。809年,贞献皇后萧氏生李昂,初名李涵,821年受封江王。826年十二月初八,宦官刘克明等杀死唐敬宗,欲立唐宪宗之子绛王李悟为帝,宰相裴度、执金吾梁守谦、枢密使王守澄等率神策军攻入朝廷,杀死刘克明和绛王李悟,改立江王李涵,李涵改名李昂,是为唐文宗。
唐敬宗李湛
唐文宗在位期间励精图治,行政勤勉,厉行节俭,致力于复兴大唐,是晚唐时期各位帝王中较为勤政之人,文宗在位期间废除了许多劳民伤财的政令。826年,沧景节度使李全略去世,其子李同捷谋求继承父职。827年,文宗派兵讨伐,但战事拖延日久。828年,朝廷命李祐出任检校户部尚书、沧州刺史、沧景节度使,参与平定沧景之乱。李同捷致信李祐,请求投降,沧景之乱平定。同时期,文宗也曾派兵讨伐横海镇的李同捷之乱。
宋申锡墓
831年,文宗与宰相宋申锡暗中策划除掉宦官,被王守澄及其门客得知,于是诬告宋申锡谋立漳王李凑,文宗中计,宋申锡被贬死。之后,文宗提拔郑注、李训,采纳二人建议,首先利用宦官间的矛盾,任王守澄部下仇士良为左神策中尉,接着削去王守澄的兵权,令王守澄饮鸩自尽。不久,王守澄之弟王守涓也被文宗派人杀害。
这时,郑注已经被任命为风翔节度使,文宗决定由郑注挑选几百亲兵,趁下葬王守澄时,由郑注奏请文宗批准率兵护卫,令神策军护军中尉以下所有宦官都为王守澄送葬,届时关闭墓门,令亲兵将宦官全部诛杀。计划本已定好,但李训为了抢功,于是安排宁节度使郭行余、河东节度使王、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京兆少尹罗立言和御史中丞李孝本提前招揽亲兵,在京城诛除宦官,随后除掉郑注,这一规划只有李训等当事人及宰相舒元舆知晓。
舒元舆
835年,唐文宗御临紫宸殿,百官站定后,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奏称:“金吾左仗院石榴树,夜来有甘露,臣已进状讫。”行舞蹈礼再拜庆贺,百官也向文宗祝贺。李训奏:“甘露降祥,俯在宫禁。陛下宜亲幸左仗观之。”于是百官退下,列班于含元殿,文宗到含元殿升朝,先命宰相和中书、门下两省官员查看,奏报说:“臣等恐非真甘露,不敢轻言。言出,四方必称贺也。”文宗于是命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仇士良、鱼弘志率领诸宦官再次前往左金吾后院查看。
宦官走后,李训召集王璠、郭行余说:“来受敕旨!”王璠非常紧张,不敢上前,只有郭行余一人在殿下接旨,两人招募的亲兵都在丹凤门外执兵待命,结果只有郭行余率兵前来,王璠的兵却没有来。仇士良率领宦官到左金吾后院去查看甘露,一阵风把帐幕吹起来,仇士良发现很多士卒,又听到兵器碰撞的声音,仇士良赶忙跑出,守门的士卒正想关门,但仇士良大声呵斥,门没有关上。
仇士良
仇士良等急奔含元殿,向唐文宗报告发生兵变,被李训看见。李训急呼金吾卫说:“金吾卫士上殿来, 护乘舆者,人赏百千。”宦官对文宗说:“事急矣,请陛下入内。”随即抬来软舆,搀扶文宗上轿,冲断殿后面的丝网,准备马上离开含元殿。李训拉住文宗的软舆大声说:“陛下不得入内。”金吾卫数十人跟随李训进入大殿,罗立言率领京兆府的士卒三百多人从东边赶来,李孝本率领御史台随从二百多人从西边赶来,在殿上击杀宦官,死伤数十人。
文宗的软舆一路向北进入宣政门,李训拉住软舆不放,呼喊声急迫,文宗怒目呵斥李训,宦官郗志荣乘机挥拳砸向李训胸口,李训被打倒在地。文宗进入宣政门后,大门随即关上,宦官四呼万岁。不一会,宦官率领禁军五百人,持刀冲出宣政门,遇人即杀,各部门属官六七百人被杀。接着关闭宫城各门搜捕,又杀千余人。李训、王涯、贾餗、舒元舆、王璠、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韩约等先后被捕杀。郑注当时正率亲兵五百人赴长安,中途知事败,返还凤翔,也被监军杀死。上述诸人都遭族诛,更多的人被牵连而死。经过这次宦官的大屠杀,朝列几乎为之一空。
此次事件因唐文宗与郑注、李训谋划歼灭宦官而起,又因李训贪功擅自行动,政变实行者内部矛盾重重,没有系统有效的规划,再加上韩约、王璠等人关键时刻掉链子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了政变的失败。这次政变因“甘露祥瑞”而起,故史称“甘露之变”。甘露之变后,百官之中能有效对抗宦官的力量几乎清空,宦官专权再难抑制。
甘露之变后,唐文宗被宦官软禁,国家政事被宦官完全掌握,朝中宰相只是行文书的空架子,而唐文宗则不能有任何作为。一次文宗在思政殿,召当直学士周墀,赐酒问话:“朕可方前代何主?”周墀说:“陛下尧、舜之主也。”文宗说:“朕岂敢比尧、舜!所以问卿者,何如周赧、汉献耳。……赧、献受制于强诸侯,今朕受制于家奴,以此言之,朕殆不如!”文宗与周墀泣不成声,自此之后文宗再不上朝。
唐朝皇帝世系图
840年,唐文宗抑郁成病,正月初四病死在大明宫太和殿,终年32岁。文宗曾有意立唐敬宗长子晋王李普为太子,但李普夭折,文宗追封其为悼怀太子。后立自己的长子李永为太子,但李永也走在了文宗前面,文宗又立唐敬宗幼子陈王李成美为太子,但未行册礼自己就病重了。文宗临终时托孤于杨嗣复、李珏,但宦官仇士良、鱼弘志不顾李珏反对,矫诏仍废太子为陈王,改立颍王李瀍为皇太弟,文宗死后,李瀍继位,即为唐武宗。
唐文宗章陵
唐文宗死后葬于章陵,章陵位于富平县西北14.5公里雷村乡西岭山,西岭山本名天乳山,海拔783米,耸立于雷村乡西南部的塬地上,陵园因山而筑,封域45里。文宗死后,章陵的营建由杨嗣复主持,制度略同丰陵。
章陵阙台
章陵陵园平面略呈方形,东西1350米,南北1300米,四面各辟一门,门有门阙,四隅建有角楼,南门内设献殿,神道置石像生。章陵有陪葬墓一座,即贤妃杨氏墓。章陵陵园现存四门阙台遗址、角楼遗址、乳台遗址等,章陵石刻曾在十年浩劫中被毁坏殆尽,目前东门外残存石狮一只,南门外残存翁仲一件、华表一件,另有蕃酋像两件。
章陵翁仲
总而言之,唐文宗在执政初期曾想励精图治,改变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局面,也曾资遣宫女三千人,罢免官员一千二百余人。但奈何朝中百官结党营私,朝臣朋党相互倾轧,官员调动频繁,牛李党争也在此时达到了高潮,文宗难以取得实质性力量作为依靠。甘露之变后,宦官掌握内外朝政,文宗彻底失去权力,政权以至于皇帝的生死废立全操纵在宦官的手中,唐朝也在衰亡的路上彻底走了下去,可悲可叹!
(图片来源于网络)
①王双怀.中国唐代帝陵[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20.
②陈安利.唐十八陵[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③巩启明,王保东,李江红.唐章陵调查简报[J].考古与文物. 文博. 2003,(03):3-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