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精准扶贫?这些字眼成为近期香港网友在网上冲浪的热议话题。
竟然是这些?
是什么让香港网友感动到流泪?
是什么让以前“ 轻信欧美谎言”的网友“明辨是非”了?
“高速通到家门口了!”
这部由香港TVB自制的脱贫纪录片在脸书、油管上都能看到来自天南地北的网友留言称赞。
节目有繁体字、有简体字、还有英文。
甚至内地网友都说:“我每周六在TVB黄金时间都会看!”
这部纪录片到底凭藉什么可以出圈?
真实!
整个拍摄团队只有4个人。
片中主持人是TVB资深主持陈贝儿,她精通普通话、广东话、英语。
这个拍摄团队的其他成员也都是来自城市,贫困地区,对于他们而言是个陌生的地方。
要在3个月完成拍摄和制作并不容易。
他们穿过了荒无人烟的戈壁,被称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第一集,他们来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悬崖村”,爬上2556级的“天梯”才知道,这个村,以前通往外界的路只有一条“藤梯”。↓
一般人攀爬这个“天梯”至少要花费3个多小时,更别说一个团队。
爬“天梯”途中没有厕所,团队成员就垫上了纸尿裤冲上了“悬崖村”。
为了让香港的观众更明白“悬崖村”的真实海拔,在节目中,陈贝儿用差不多和我们香港的大帽山一样的高来形容。
“爬上来,也不敢向下看。一踩空便是永别。”
(香港最高峰是位于新界的大帽山 —— 海拔957公尺高。)
可自从“精准扶贫”后,村里“变天”了。↓
在国家的精准扶贫下,村里修起来了现在的钢梯,通上了4G网络。
村民出行更加便利,有村民用互联网做起来直播,让更多人了解到“悬崖村”。
这还不够,怎么中断这里的贫穷根源?
易地搬迁,全村搬家!
政府花了四年时间在交通便利的平原地区建了1400个安置社区。这里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全部为村民而设。
以前这里的孩子8岁甚至10几岁才能去读书,现在上小学两分钟都不到,还有了幼教点。↓
贝儿想不到,在城市很日常的东西,对村民来说却很难得。
好在现在全国832个县已实现全村通光纤、“特色产业扶贫计划”也让村民有了更多脱贫路径,解决贫穷死结。
第二集云南的拍摄更让我们看到了这些曾经贫困地区脱贫的不易。
云南之困,困在交通。
没有水泥路没有桥,溜索是渡江唯一的通路。
山谷更是处处遍布危石。
为了感受坚守多年的乡村医生曾经经常使用的“溜索”渡江,陈贝儿冒着脸、胸部都可能会被划破的可能,勇敢用“溜索”完成了渡江。
大概也是这位称作“溜索医生”的故事感动了陈贝儿。
尽管条件艰苦,这个乡村医生却因为当年被一位乡村医生所救,在他的推荐下去学医,一个承诺让他在这里坚守了37年。
这位医生在当乡村医生的时候便是经常使用“溜索”到对岸给村民看病。
那么“溜索”有多危险呢?
邓医生在这当医生以来,掉下江的已经有十多个人了。
当地的村民说,从“溜索”掉下去就是尸体都找不到。
“坐‘溜索’的感觉也像是从高楼上跳下去的感觉。”脚下便是水流湍急的怒江,陈贝儿还是咬牙“渡江”。
现在,溜索被赋予了新使命——帮村民运送农作物。
不过,在两三千米的峡谷徒手建新溜索也不容易,由企业出钱、老干部带着村民出力:
这种野路,以前运草果要一小时人力背下去,现在直接溜下去,两分钟:
政府注资20亿,建了199座过江大桥,取代了所有的溜索。
在拍摄的路上总有新的挑战。
坐上村民的三轮车行驶在沿着悬崖走的山路,又穿过根本没有开发过的“野路”。
在高原拍摄因为高原反应她甚至住进了医院。
她的不娇气给所有观众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从一个地道的香港女孩的视角去看内地脱贫,用镜头记录下她看到的真实内地。也让内地观众看到了港人对内地脱贫的关注。
这集节目播出后,很多香港网友都赞叹不已。
“以前以为内地扶贫也是派钱,看了节目才知道不是这样的”。
有网友说,你们真是用命在拍摄!
还有网友说,你们和当地居民都好勇敢,我就没胆量坐“溜索”。
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亲身经历感受国家扶贫的力量。
也有香港网友感叹,“这些精准扶贫地区的新屋又大又靓还带家电,又有露台。”
“在贫困地区的学生有书读,那边的村民有工作,感动。”
还有网友说:“好正面,应多让香港青少年多了解祖国。而不是被西方代理人蒙骗。”
“我仍然是一路看一路感动流眼泪...我见到中国式的民主... 以民为主... 一万元一千尺的房子... 估计全球没有几个国家可给人民这种福利,还想好了这些一直以农为业的村民下山后日后的生计...这一代的中国人比从前幸福太多了”
TVB拍摄的这部短片让港人感受到国家的精准扶贫力度。
扶贫,是点亮贫困地区人民的希望。
这也让香港网友联想到香港的劏房、笼屋、贫困户问题:
这大概就是这部纪录片的初衷。
《无穷之路》——再也没有贫穷的路!
预告一下,纪录片第十集将去网红丁真及家乡理塘拍摄,期待期待~
來源:大公文匯網
編輯:Ivy 、林犀 、 蘇萊 、 津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