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
近年来,青少年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以及游戏、短视频上瘾等网络沉迷现象,日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为此,我国对未成年人使用电子产品和玩网络游戏出台了一系列规制举措。
【为什么】
网络问题是时代发展难以避免的数字问题,至2019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达1.75亿,未成年网民上网玩游戏的比例达61.0%,如何与其相处已经成为我们要给孩子上的最重要的一堂课。
意义
报告显示未成年人触网比例高达96.8%,其中,首次触网年龄在10岁以前(含10岁)的学生占到61.8%,28.1%的未成年人在7岁之前就开始接触网络。9成以上学生家庭拥有手机(92%)、电脑(82.7%)、平板电脑(25.3%)等一至多种可接入互联网的终端。
意义
1、保护身心健康。通过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手机,一方面避免儿童青少年因长期使用电子产品使得颈椎视力受损,另一方面避免网络内的不良信息对孩子产生错误引导。
2、保障学业发展。减少青少年在学校使用手机的时间,督促孩子们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学业学习和提升自我上。
3、培养良好习惯。青少年大多自制力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青少年起到督促作用,帮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
4、形成制度规范。对于解决儿童沉迷网络问题,这一系列规制举措既提供了方向,也作出了明确要求,使得工作开展有章可循。
问题
目前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约为14.1%,人数约为2404.2万人,农村青少年网民中的网瘾青少年比例和城市相近。与2005年(网瘾青少年占青少年网民13.2%,人数为1105.4万人)相比,网瘾青少年的比例虽略有上升,但在绝对数量上多了近2倍。
1、出现一刀切的现象。一些学校可能采取过于极端的方式,完全禁止孩子使用手机,甚至放弃新媒体教学方式,导致本末倒置。
2、预期效果难保障。一方面学校之外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情况未作出规范,另一方面一些学校仅在意升学率,在约束孩子时未能进行必要的思想引导。
【怎么办】
我国是互联网大国,互联网在人民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习近平同志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尤其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全社会要共同负起责任,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保障他们健康上网。
加强家校合作。家长在家应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学校应积极了解、反馈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情况,做好课堂引导、课后跟踪,真正形成家校联动。
加固技术堡垒。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开发防沉迷系统,设立玩游戏的门槛和时间,通过登陆用身份证加人脸识别等方式,严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电子产品。
完善管理制度。细化游戏种类分类,加强对网络游戏运营商的监管力度,加大违法成本,不定期的对相关平台进行抽查,对违规的运营进行整改惩处。
保护未成年人网络使用权益。许多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活动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包括保护未成年人依法合理使用互联网的权益。科技和社会发展使得现在的未成年人更早接触互联网,更加需要互联网。保护未成年人网络使用权益,满足其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需要,既有利于他们成长,又有利于互联网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利用好互联网技术,创新互联网应用,更好满足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在网络环境下全面发展的需要。
遏制网络不良信息影响。如何让未成年人远离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是世界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许多国家在法律上明确各类不良信息的概念和认定标准,并对传播不良信息构成违法的主体进行严格法律制裁。在我国,网络综合治理体系逐步建立,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相继出台。这些法律规范的深入实施,推动网络空间健康向上的内容日益成为主流,可能对未成年人成长产生不良影响的网络有害信息明显减少。但由于网络传播渠道多、速度快、受众广,治理有害信息的难度很大,相关治理丝毫不可松懈。还应看到,网络信息传播往往超越国界,需要推动网络空间国际合作,协力提高对网络有害信息的打击力度和效果。同时,还应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引导鼓励互联网内容提供者推出更多适合未成年人需要、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内容和参与方式,开发更多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优质应用和优质服务。
治理过度使用和消费。未成年人在使用互联网方面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过度使用和过度消费,主要表现在沉迷于网络而难以自拔,在互联网游戏、视频上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有的甚至花费大量金钱。这种过度使用和消费严重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对此,应要求相关互联网服务提供者采取必要措施,履行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如实行网络实名制、采用技术手段控制上网时间等。需要强调的是,家长应强化监护责任。
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自己就沉迷于网络,有的家长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对未成年人履行监护责任。家长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是未成年人保护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必须承担起相应责任。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网络环境,需要政府、企业和家庭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