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日,我们的伟大祖国迎来了72周年华诞。我们以一年一图的形式,选取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73个大事件,回望新中国72年的军事足迹。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由于篇幅有限,我们无法对历年的重大事件面面俱到,请您谅解)
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陆军、海军,以及航空部队参加了开国大典阅兵式。图为由安东海军学校和华东军区海军部队组成的两个方队,代表年轻的新中国人民海军,走在阅兵式的最前面接受检阅。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0年10月下旬,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1年8月28日,中共中央批准志愿军政治部的建议,决定10月25日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纪念日。图为第一次战役中,志愿军某部战士向敌冲击。
解放西藏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同年10月23日,人民解放军在西藏各族人民支持下,正式进驻拉萨,并逐步进驻西藏全区。图为解放军某部骑兵进驻拉萨。
鏖战上甘岭
▲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志愿军进行了艰苦的上甘岭战役,战役历时43天。“讲的是举世瞩目的上甘岭战役,讲的是顶天立地的志愿军英雄!”图为志愿军某部战士冒着炮火投入战斗。
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场正式停战。经过2年零9个月的艰苦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终于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图为1953年7月28日上午,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于朝鲜开城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毛主席致辞
▲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上不仅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还对我国国防领导体制做出了重大调整:决定撤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这一职位;决定国家设立国防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为咨询性质机构,不直接领导、指挥国家武装力量;不再设立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国防部(彭德怀任部长),其工作由人民解放军总参、总政、总后和办公厅等机关分别承担。图为毛泽东主席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式上致开幕词。
授衔仪式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了军官薪金制、兵役制和军衔制“三大制度”,这是人民军队正规化建设的重要一步。图为1955年9月27日,毛泽东主席向朱德等10位元帅授衔并颁发勋章。
中0101号歼击机
▲1956年,伴随着“一五”计划的顺利进行,国防工业取得了重大成绩。这一年,中国军工部门研制了包括新中国第一支半自动步枪——56式半自动步枪等一系列国产装备,有力改善了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水平。图为歼-5歼击机,是新中国第一种自行制造并装备人民空军的喷气式歼击机。
总理和水兵
▲1957年8月4日,人民海军在青岛胶州湾举行新中国首次海上阅兵式。图为周恩来总理在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大将陪同下,与作为检阅旗舰的“鞍山”号驱逐舰官兵合影。
炮击金门
▲1958年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开始对金门国民党军队进行大规模炮击作战。图为福建前线炮兵部队进行炮击准备。
围剿残匪
▲1959年3月10日,原西藏地方政府中的分裂分子和上层反动集团公然发动以拉萨为中心的全区性武装叛乱。人民解放军驻西藏部队奉命进行平息叛乱作战,极短时间内平息拉萨市区叛乱。1961年年底,全区平叛作战胜利结束。图为驻藏部队对叛乱武装分子进行围捕。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1960年8月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正式开馆。图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勘界警卫作战示意图
▲1961年2月9日,人民解放军昆明军区部队完成了历时80天的勘界警卫作战任务,参战部队跨出国门,摧毁了逃缅国民党军在缅北地区的据点,有力保障中缅两国勘界与树立界桩的工作顺利进行。图为中缅勘界警卫作战示意图。
对印自卫反击战
▲1962年10月至11月,中国边防部队于中印边境东西两段进行了边境自卫反击战,歼灭大量入侵印军,有力打击了入侵印军的嚣张气焰。图为中国边防部队抓获的印军俘虏。
雷锋同志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为沈阳部队某部因公牺牲的英雄战士雷锋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人民日报》发表。此后的每年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图为共产主义战士雷锋。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这是中国国防科学工业的重大胜利,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意义的重大事件之一。从此中国打破了核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搞出原子弹,挺直腰杆子!”图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升起的蘑菇云。
“八·六”海战
▲1965年8月6日,海军南海舰队于东山岛东南海面,击沉国民党海军舰艇2艘,史称“八·六”海战。图为“八·六”海战中被我军俘虏的国民党军官兵。
我国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6年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领导机关成立。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试射成功。图为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我国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颗氢弹由空军徐克江机组驾驶的轰-6轰炸机进行空投,采用空爆方式成功爆炸。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图为氢弹爆炸时产生的蘑菇云。
0002号歼击机
▲1968年1月20日,空军第3师副大队长韩永武、飞行员周永成驾驶歼-7歼击机,在云南蒙自地区上空击落美国高空无人侦察机1架。这次战斗是空军首创20000米高空使用歼-7歼击机击落敌机的战绩。图为歼-7原型机0002号。
被我军缴获的T-62坦克
▲1969年3月中旬,中国边防部队于黑龙江省虎林市饶河县乌苏里江上的珍宝岛进行自卫反击战,击退入侵的苏联军队。图为我军缴获的T-62型坦克。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1974年8月1日,这艘091型攻击核潜艇“长征1号”正式服役,2013年退出现役。图为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举行下水仪式。
051型导弹驱逐舰济南舰
▲1971年12月12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导弹驱逐舰——“济南”舰(舷号105)正式入列人民海军。济南舰的服役,填补了中国海军中型水面舰艇的空白,标志着我国具备自主研制大型水面舰艇的能力。2007年,济南舰光荣退役,现于青岛海军博物馆展出。图为海军济南舰。
打坦克训练
▲1972年7月20日,全军反坦克武器展览、表演汇报领导小组,在北京地区举办了全军反坦克武器展览、表演汇报,并在此基础上举办了反坦克训练班。此次反坦克武器展览、表演汇报,对我国反坦克武器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图为解放军某部战士和民兵进行打坦克训练。
援越抗美
▲1973年8月,在越南执行援越抗美任务的最后一批中国援越部队全部返回祖国。从1965年10月到1973年8月,中国先后派出17万人赴越南执行国际主义任务,支援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战争。图为中国援越部队在越南抢修桥梁。
西沙自卫反击战
▲1974年1月19日,中国海军南海舰队于西沙群岛进行自卫反击战,并收复被南越侵占的西沙岛屿,击沉入侵的南越海军舰艇1艘、击伤3艘。图为当年1月20日,增援战区的陆军某部在珊瑚岛抓获南越俘虏。
成功回收返回式卫星
▲1975年11月26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卫星在轨运行3天后于11月29日成功返回。中国成为了继美苏之后第三个掌握返回式卫星技术的国家。图为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成功回收。
紧急驰援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突发7.8级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发生后,人民解放军先后出动10万名官兵赶赴灾区抗震救灾。图为解放军某部官兵在灾区执行救灾任务。
打捞“阿波丸”号
▲1977年5月,海军与交通部联合组织打捞作业船队打捞“阿波丸”沉船。“阿波丸”为一艘日本远洋油轮,1945年被美国潜艇击沉于福建省平潭牛山岛以东海域。打捞工作从1977年开始,到1980年结束。图为“阿波丸”沉船打捞现场图片。
刺杀训练
▲1978年3月7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批准了《关于兵役制问题的决定》,决定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图为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现场照片。
攻克谅山
▲1979年2月17日起,中国边防部队于中越边境,对不断挑衅我国的越南当局进行自卫还击作战。此后10年间,中国边防部队在边境进行长期艰苦的边境防御作战。图为3月4日,中国边防部队某部战士占领凉山市政府大楼。
580编队
▲1980年5月,海军组织护航编队前往南太平洋,执行东风-5洲际导弹的发射试验测量、打捞回收和护航任务。图为参与“580”试验任务的远洋测量船和海军护航舰船。
华北大演习
▲1981年9月14日,人民解放军北京部队和空军,在华北某地举行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华北军事演习。图为演习现场,步兵与坦克兵协同进攻。
首次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成功
▲1982年10月12日,中国在渤海某海域,首次进行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取得成功。图为运载火箭出水后点火发射瞬间。
武警部队
▲1983年4月5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部在北京成立。图为当时的武警部队官兵。
战略导弹部队首次亮相国庆阅兵
▲1984年10月1日,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阅兵式在北京举行。图为战略导弹部队方队首次亮相国庆阅兵式。
向战友告别
▲1985年5月下旬至6月初,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确定了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决定裁减军队员额100万。“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图为某部战士复员前与战友和驻地群众告别。
陆军预备役师
▲1986年,预备役部队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序列。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石河子陆军预备役师成立大会。
扑灭森林大会
▲1987年5月6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地方扑火队伍共5.88万人参加了扑灭森林大火任务。图为某部官兵在林场进行灭火作业。
向敌船射击!
▲1988年3月14日,中国海军南海舰队,于南沙群岛赤瓜礁附近海域,对武装挑衅的越南海军舰船进行还击,击沉敌船2艘、重创1艘。图为海战中被我军炮火击中的越南海军舰船。
89式自行反坦克炮
▲“8910”工程。为迎接新中国成立40周年,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于1986年5月启动“8910”阅兵工程,集中研制14个装备项目。1988年年底,相关装备的研制基本完成,但鉴于1988年趋于缓和的国际形势,中央在次年1月决定不举办新中国成立40周年阅兵式。不过“8910”工程的多数成果后来成为了我军的主力装备。图为“8910”工程的重要成果——89式自行反坦克炮,亮相于1999年国庆阅兵式。
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的中国军事观察员
▲1990年4月,中国首次向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派出5名军事观察员。图片左起分别为陈茂林中校、耿伟林上尉、徐南烽少校。
《大决战》海报
▲1991年8月1日建军节,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大决战》正式上映。这是八一厂集全国、全军之力拍摄的中国军事题材电影巅峰之作,影片共三部六集,分别讲述解放战争时期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原总政治部为八一电影制片厂《大决战》摄制组记集体一等功。图为《大决战》海报。
中国首支维和部队
▲1992年,中国向柬埔寨派出了由400名工程兵组成的军事工程大队。这是中国军队首次应联合国请求派出的第一支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图为赴柬埔寨军事工程大队官兵乘专机抵达柬埔寨首都金边。
苏宁烈士
▲1993年3月,中央军委授予苏宁烈士“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荣誉称号。1991年4月21日,苏宁所在团组织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时突发意外,苏宁为解救战友献出年轻的生命。图为苏宁烈士。
052型导弹驱逐舰哈尔滨舰
▲1994年5月8日,052型导弹驱逐舰首舰“哈尔滨”舰正式服役于北海舰队。该舰曾被誉为“中华第一舰”,为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代导弹驱逐舰。图为哈尔滨舰。
坚决维护国家统一
▲1995年7月21日至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海公海海域进行地对地导弹发射演习训练,6枚地对地导弹全部命中目标。图为现场发射的东风-15型地对地导弹。
前线部队举行誓师大会
▲1996年3月18日至25日,人民解放军在台湾海峡成功组织了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演习。图为参加演习的高射炮兵部队举行誓师大会。
进驻香港
▲1997年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奉命进驻香港,接管香港防务。图为香港市民向进驻香港的驻港部队颁发“威武文明之师”牌匾。
誓与大堤共存亡!
▲1998年夏季,长江发生了全流域特大洪水。同一时期,嫩江、松花江也发生特大洪水。中央军委随即命令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共36万人开赴灾区,进行抗洪抢险。图为解放军某部官兵以身躯抵御洪水,力保大堤。
世纪大阅兵
▲199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举行。图为参加“世纪大阅兵”的的某型地对地弹道导弹。
《现役军官法》
▲2000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正式颁布。图为《现役军官法》
“海空卫士”王伟
▲2001年4月1日,海军南海舰队航空兵某部飞行员王伟,驾机对在我沿海活动的美国军用侦察机执行监视任务时,遭美机撞击被迫跳伞坠海,壮烈牺牲,年仅33岁。中央军委追授王伟同志“海空卫士”称号。图为“海空卫士”王伟。
首次与外军举行联合演习
▲2002年10月10日至11日,中国和吉尔吉斯共和国在两国边境上举行了首次联合反恐军事演习,这是中国军队首次与外国军队进行联合演习。图为演习中的中方特战队员。
杨利伟顺利着陆出舱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1小时23分后安全返回主着陆场,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航天员杨利伟也成为中国第一位飞上太空的航天员。图为航天员杨利伟着陆出舱,举手示意。
直升机快速转运伤员
▲2004年7月1日,原济南军区启动“大联勤”保障模式试点工作,这标志着沿袭了半个多世纪的我军保障传统模式在济南军区成为历史。2007年,中央军委批准济南军区正式实行“大联勤”体制。图为“铁拳-2004”演习中,陆航直升机演练快速转运伤员。
战车抢滩登陆
▲2005年8月18日至25日,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和中国山东半岛及附近海域举行“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事演习。图为中方参演部队战车从登陆舰下水抢滩。
“确山-2006”演习
▲2006年10月12日至18日,济南军区某摩托化步兵师在河南确山合同战术训练基地进行整建制实兵实弹检验性演习。这是解放军总部机关首次对步兵师进行整建制实兵实弹检验性演习考核。图为某摩托化步兵师开赴确山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参加演习。
歼-10歼击机
▲2007年1月5日,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披露歼-10歼击机、太行发动机和新一代空对空导弹研制成功。图为歼-10歼击机。
众志成城,托举生命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发生后,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先后出动16万人左右开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图为解放军某部转运伤员。
99式主战坦克方队亮相国庆阅兵
▲200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举行。图为99式主战坦克方队亮相阅兵式。
抗震救灾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截至4月18日,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出动万余人赶赴灾区抗震救灾。图为武警部队某部官兵在灾区转运伤员。
空军运输机将在利比亚中国公民运送回北京
▲2011年2月至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空军执行利比亚撤侨任务。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动用军事力量参与撤侨,空军出动4架伊尔-76运输机连续飞行12架次进行空中撤侨,海军则调正在亚丁湾护航的第7批护航编队“徐州”舰赶赴利比亚附近海域执行撤侨任务。图为空军运输机将在利比亚中国公民运送回北京。
辽宁舰
▲2012年9月25日,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图为辽宁舰。
东海防空识别区划设示意图
▲2013年11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根据一九九七年三月十四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一九九五年十月三十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和二〇〇一年七月二十七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图为东海防空识别区划设示意图。
“跨越”系列演习
▲2014年6月至8月,“跨越-2014•朱日和”系列演习在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来自六大军区的六支陆军旅,逐一与我军首支专业化模拟蓝军展开对抗,接受集中检验评估,探索基地实战化战术训练方法路子。图为“跨越-2014·朱日和C”演习中,蓝军阻击红军进攻。
“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英模部队方队
▲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举行。图为参加阅兵式的“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英模部队方队旗手,他们是八路军第115师的代表。
歼-20隐身歼击机
▲2016年11月1日,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歼击机首次公开亮相珠海航展。不久之后,歼-20开始列装空军作战部队。歼-20于2011年1月11日首飞,开启了中国空军的“20”时代。同在2016年,运-20大型运输机首批正式列装空军。图为歼-20歼击机。
055型导弹驱逐舰首舰下水
▲2017年6月28日,我国自主研制的055型导弹驱逐舰首舰下水,这是中国第一艘万吨级导弹驱逐舰。2020年1月12日,首艘055型导弹驱逐舰南昌舰在青岛某军港正式加入人民海军序列。同在2017年,首艘国产航母下水、首艘4万吨级综合补给舰呼伦湖舰服役。图为055型导弹驱逐舰首舰下水仪式现场。
海上大阅兵
▲2018年4月12日,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隆重举行海上阅兵式。人民海军48艘战舰,76架战机,10000余名官兵接受检阅!图为人民海军以航母领衔的庞大舰队参加南海大阅兵。
东风-17高超音速弹道导弹方队
▲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举行。图为亮相国庆阅兵的东风-17高超音速弹道导弹方队。
敬礼告别!
▲2020年4月16日,经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批准,军队赴湖北医疗队圆满完成医疗救治任务,陆续离开武汉完成回撤。自1月24日开始,从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武警部队多个医疗单位,分3批次抽组4000余名医务人员,支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图为4月15日,最后一批回撤的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向火神山医院敬礼告别。
英雄虽已离去,精神永驻边关!
▲2021年2月,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追授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给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追记一等功。2020年6月,印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在加勒万河谷悍然越界挑衅。在前出交涉和激烈斗争中,团长祁发宝身负重伤;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英勇牺牲。我边防部队果断采取必要措施,将入侵印军一举击溃,使印军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图为在那场战斗中英勇牺牲的四位烈士。
伟大的祖国,生日快乐!
伟大的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