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电影一经播出,网络上是一片叫好之声。这部由陈凯歌、徐克、林超贤三位导演联合执导。吴京、易烊千玺领衔主演,段奕宏特别出演,朱亚文、李晨、胡军、韩东君主演的抗美援朝电影。 也取得了名利之外的丰厚回报,达到了破30亿票房的巨额数字。
其实,关于这部战争题材,能够迅速爆红,并且取得无数好评,我认为最大的原因有两点。其一,是《长津湖》这部电影,不可否认是目前中国市场上规模最为宏达的一部影视。装甲车,雪山,飞机,大炮,美国大兵,无数中国战士,等等一系列的因素组成了无限放大到镜头前面的电影效果,对观看者有强烈的震撼。
其二,它的成功来源于当下的社会背景。上映的时间刚好卡在国庆,瞬间点燃了国人的爱国情怀。而且在这个小鲜肉,流量明星,网红充斥着网络的现在,像这种男子汉的电影,出现即“秒杀”一切。时代需要记住这些革命先辈,社会需要真正乐于奉献,勇于担当的钢铁战士。
电影虽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但是在我看来,依然有几个情感系的环节,太过粗糙,使得电影本身少了一些感动。
吴京饰演的伍千里,在抱着哥哥伍百里的骨灰罐回家的时候,用跪地,磕头,满眼泪水诠释了一种失去哥哥的心痛,他的父母则是在吃饭的时候给大儿子留了一碗饭来衬托悲伤。这个处理看起来吴京用高超的演技演活了这个伍千里这个角色,实际上在我看来,给观影者的留白太少了。
这里的剧情发展太快,快到吃饭的时候,明明可以提一些旧事的事情,来烘托这种悲伤的气氛,但是并没有。或许是吴京的演技太过炸裂,反而让人忽略了老人的感受,或许是电影题材的特殊性,但总之,痛失爱子和悲伤的这个氛围,还太过浅淡。难免让人有一种观众的心刚进去,戏码已经过了的感觉。
易烊千玺饰演的伍万里,真的是凭空冒出又冒出。他参军的目的,是为了让哥哥伍千里看得起。一个十九岁的孩子,本身一个荒唐的玩笑也说的过去。但是唯一处理起来很敷衍的细节就是在电影中间,伍千里和弟弟聊天的时候,弟弟问:“哥哥你怎么小时候一直欺负我?”伍千里说:“以前爹妈把好吃的都留给我,后来就给你了。”乍一看,很正常的桥段,可是出现在这部影片里,拉低了整个电影的档次。
第一,是因为这种表现太俗套了,俗的有些让人“牙疼”。第二就是自始至终都没有演出来究竟伍千里怎么看不起弟弟了?为了让亲哥哥看得起,去打仗,去拼命,一个十九岁的孩子去见识生命的脆弱,是不是弟弟心中应该有一个执念才对?但是整个影片,并没有表现出来。
而且伍万里,应该代表的是无数千千万万个兄弟家庭,为了解放而参军的人,哪怕是因为受人尊敬,或者哥哥扛枪很帅,有本事去参军,都比这个赌气好的多。
朱亚文饰演的梅生,是整个影视里面,刚出场我最期待,却最失望的一个角色。不是因为演技,而是因为表现手法真的无法把我带入那种作为父亲的欣喜当中去。
刚开始的出场感觉很OK,到了谈自己的家庭有妻子等他,孩子等他的时候,多少来点回忆呀,就是干巴巴的讲,一点画面感都没有。
战斗后梅生拼命翻找孩子照片的片段,翻了好几下,都看不见是谁翻,直到三两下就找到了照片,人脸看清楚了。好吧,这个点想来该感情了,确实也真的感情戏到了。依然是梅生的独角戏,感受到了父爱,却没有和这张照片联系在一起。哪怕是回忆一点是走之前拍的,或者温馨的画面,也比干巴巴的讲要好很多。
以上是小编的一些个人看法。总结一下就是整个《长津湖》电影来讲,的确非常的成功,但是这种成功不是来源于电影本身。真正的成功的是这部电影 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成功的是每一个中国人铭记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如果单纯的从电影本身出发,还需要做很大的改进。一部成功的军事题材的影片,并不是靠着宏大的战斗场景,就能支撑起来,这其中一定还有可歌可泣的爱情,亲情,以及兄弟之情。
《长津湖》作为目前中国电影历史上战争题材的丰碑和分界线,我相信未来之中国,一定还会有更好的记录片诞生,因为我始终相信,只有一个深爱国家和民族的集体,才能欣欣向荣,越来越好。
关于《长津湖》这部电影,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分享你的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