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到过“人间天堂”?到大运河畔的这座城市,带您领略风光!

发布时间 :2021-10-08
您可到过“人间天堂”?到大运河畔的这座城市,带您领略风光!
《千里舟行下江南》第五十三集:昆曲绘画赞苏州
北京交通广播
11:27

以下文字内容为音频节选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点击音频收听!


昆曲绘画赞苏州

苏州,古称姑苏,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近2500年历史,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图片图片

苏州古典园林和中国大运河苏州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历代文人给这里留下了许多诗词歌赋,也为古城苏州赢得了无数的粉丝。

图片图片

苏州除了古迹多,名人多,园林、小桥多之外,还是一座难得的艺术之城,这里的戏曲绘画名扬天下。不信?那我给您详细说说。

咱们先说说昆曲。

昆曲原名叫“昆山腔”,听名字就知道,这是发源于苏州昆山的传统艺术。

▲实景昆曲《牡丹亭-游园》▲实景昆曲《牡丹亭-游园》

昆曲最早出现于公元14世纪,明代嘉靖年间,有个名叫魏良辅的退休公务员,来到经济发达、市镇繁华、歌舞场众多、南戏演出频繁的江苏太仓南码头。

在这里,他苦心钻研流传于昆山一带的传统戏曲唱腔,联合苏州的洞箫名手张梅谷、昆山著名笛师谢林泉,在南曲专家过云适、北曲戏剧家张野塘等人的协助下,吸收了当时流行的海盐腔、余姚腔以及江南民歌小调的某些特点,将传统的戏曲唱法进行加工整理,最终融会贯通,创造了一种格调新颖、委婉舒畅的崭新唱腔—— “昆曲”。

在伴奏乐器上,魏良辅也做了大胆改革,在原来单调的弦乐、鼓板伴奏中,加入了笛、箫、笙和琵琶等乐器,丰富了音色,使昆曲音乐更加瑰丽多彩、更富感染力,使人耳目一新。

从此,昆曲迅速流传开来,并被士大夫带入京城,成为宫中大戏,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珍品。

除此之外,昆曲对京剧的成型还有很大贡献。京剧继承了昆曲的部分剧目和曲牌,在很大程度上沿用了昆曲的行当和表演体制,同时克服了昆曲语言的局限性,从而赢得观众的拥戴,成为继昆曲之后主宰中国剧坛的重要戏剧样式。

苏州当地另一种重要的传统曲艺,就要数苏州评弹了,它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由以说为主的评话和以唱为主的弹词共同组成,特点是采用苏州方言进行表演。

图片图片

电视剧《都挺好》里苏大强听评弹场景电视剧《都挺好》里苏大强听评弹场景

评话来源于宋代说话技艺。明末清初的著名艺人柳敬亭,曾在苏州及其附近一带说书,用苏州方言讲故事,表演基本和北方的评书一样。

弹词则是出现于明朝嘉靖年间,是一种用琵琶伴奏的说唱文学。清代以后,两种艺术形式实现整合,到乾隆时期已经颇为流行。

清代中期以后,苏州评弹进入鼎盛时期,甚至成立了苏州评弹最早的行会组织——光裕社。

在此之后,苏州评弹界名家辈出,历经200多年至今不衰。2006年,苏州评弹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说完了评弹,我们再来看看苏州的绘画。

说起绘画界,苏州堪称是大家云集。画《富春山居图》的黄公望就甭说了,唐伯虎、文征明等人您也不陌生。所以,我们不妨把目光向民间转一转,说说苏州流行的民间绘画艺术,比如说,桃花坞的年画。

桃花坞经典年画《一团和气》桃花坞经典年画《一团和气》

桃花坞年画是江南地区的民间木版年画,因曾集中在苏州城内桃花坞一带生产而得名。它和河南朱仙镇、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四川绵竹的木版年画,并称为中国五大民间木版年画。 

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从传世的文物来看,木刻书籍和木版画差不多是同时产生的。

图片图片


起初,木版画主要用作书籍的插图,也就是绣象画。木版画单独印行成为年画,大约是到宋代才出现的。

苏州年画在明末已经有完整的独特风格,当时被称为“姑苏版”年画。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每年出产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达百万张以上。

桃花坞年画的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常以紫红色为主调表现欢乐气氛,基本全用套色制作,刻工、色彩和造型具有精细秀雅的江南地区民间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吉祥喜庆、民俗生活、戏文故事、花鸟蔬果和驱鬼避邪等中国民间传统审美内容。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

图片图片

清雍正、乾隆年间,苏州年画质量、销量空前提高,当时有五十多家年画铺,年产多时达百万张以上,名声传遍大江南北,与天津杨柳青成了中国南北两大民间年画的中心。

鸦片战争以后,胶版、铜版和石印等印刷技术有了发展,桃花坞年画大受威胁,盛况开始衰落。加上太平天国兵临苏州城下,清朝地方政府逃走,苏州遭受到烧杀抢劫,年画铺遭到焚毁。

光绪初年,一些画师转到上海旧校场工作,苏州年画铺日渐凋零,只能靠翻刻上一代的老版或是翻印外地传入的旧画来销售应市,甚至代销石印洋画,桃花坞年画技艺濒临失传。

幸好,随着新中国成立,国家对传统艺术进行了发掘保护,才让这项珍贵的手艺得以重新恢复。

桃花坞年画究竟好在哪儿呢?

它有四个较为突出的特点:

一是接近传统绘画形式,在艺术上成就较高。

二是清雍正后期,苏州经济进一步发达,此时桃花坞木版年画画法最精、刻工最细、结构最复杂,将市井生活淋漓尽致的加以展示。

三是本土艺术受到西方艺术影响并大胆借鉴西方艺术,这部分桃花坞木版年画中,有一些可能是为了出口而迎合欧洲受众的需求制作的。

四是这一时期的桃花坞木版年画出现了许多大幅作品。都是三至四尺,甚至整张纸精印。

桃花坞木版年画具有一版一色的特点,构图丰满,造型夸张,色彩鲜艳,线条流畅,不失清雅,富有装饰性和朴实感,具有强烈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

今天,传统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艺术已很少生产,但它毕竟在历史上曾有过辉煌的一页,现在,桃花坞年画已经作为苏州工艺美院的一个常设专业,有了固定的教学基地。作为旧时主要民间美术样式之一的桃花坞木版年画,已经成为一种受保护的文物。

2006年,桃花坞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也算是对这一民间传统艺术的最高肯定。


用现在讲述过去,用历史告诉未来!

每周一到周五12:30-13:00

锁定北京交通广播FM103.9

大运河纪事——千里舟行下江南

《1039听天下》正在播出


​​​​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