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发布会在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举行,发布了一体化示范区先行启动区规划建设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导则是示范区又一项重要制度创新成果,无人区里闯新路,成果来之不易。作为全国第一部跨省域的规划建设导则,示范区重点突出跨界协同、生态绿色、品质示范、韧性安全。主要亮点有四个:
亮点一:跨域一体,明确需要共同遵守的规划管控底线与标准针对三地标准不协调、不统一而造成的功能不匹配、空间不协调、管理不精细等问题,在借鉴世界各地跨界共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青浦、吴江、嘉善三地现行标准进行研判与优化,合理确定先行启动区660平方公里统一的技术标准,助推形成一体化空间格局。作为示范区践行高标准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全新的“3+1+X”模式(3是指青浦区、吴江区、嘉善县三地现行标准,1是指遵循国家统一标准为前提,X是指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探索了“就高不就低”的规划标准研判路径,力争每一项指标的论证过程清晰可辨,充分体现标准制定的先进性与科学性,保障示范区高质量目标的具体落实。示范区现状处于各种建设与非建设交织混存的状态,且未来包含活力城区、特色小镇、美丽村庄等不同类型区域,具有空间、形态、功能上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在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的背景下,导则改变过去偏重于城镇集中建设区的做法,打破原有城与乡、新与旧相互分离的体系,落实统筹城镇、乡村与水、林、田生命共同体的要求,统筹协调所有空间要素,构建新旧协同、城乡融合的国土空间规划建设新标准。坚持“刚弹”两级管控规则,为示范区的规划编制及其管理提供了从“标准”到“指引”的多重技术依据。规划建设导则提出了100个核心管控指标,其中30个是强制性指标,70个是引导性指标。强制性指标针对规划建设中所需要遵循的底线制定,是必须遵照执行的内容;引导性指标则是针对规划建设的探索性、创新性要求,着眼于协调性、兼容性以及必要的弹性空间,引导采用最为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促进示范区空间环境品质的全面提升。规划建设导则特别强调,示范区先行启动区的新建地区应按照本导则要求进行规划建设,更新地区宜按照本导则要求进行规划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