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艺考研 | 艺术学基础知识《万家灯火》08

发布时间 :2021-10-13

​​《万家灯火》——沈浮

哈喽啊,小伙伴们,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沈浮导演的作品《万家灯火》,依旧是值得一看哦。那么沈浮作为第三代电影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本质,深入展现矛盾冲突,并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以及艺术意蕴等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那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一位知名导演给我们带来的作品吧!

导演介绍

沈浮,原名沈吉安,出生于天津市,中国内地导演、编剧、作家。

1926年,自编自演喜剧短片《大皮包》。

1933年,进入上海联华影片公司。

1935年,执导喜剧电影《无愁君子》。

1937年,自编自导剧情电影《自由天地》。

1946年,执导剧情电影《圣城记》。

1959年,执导剧情电影《老兵新传》,该片获得第一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技术成就银质奖 。

1963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北国江南》上映。

1976年,执导剧情电影《阿夏河的秘密》。

1980年,当选为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主席。

1994年,沈浮获得首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会终身成就奖。

导演评价

《当代电影》评

把摄影机当成一支表情达意、阐幽发微的笔,直指专断的统治与黑暗的现实,是沈浮早期电影一以贯之的主题。正是在以光影追寻光明的过程中,沈浮将中国电影的艺术探索与编导内心的人文关怀较为成功地联结在一起,并为中国早期电影留下了不可多得的个性气质和经典话语。沈浮电影以无限悲悯刻画的人伦至情及以博大襟怀描绘的浮世烦忧,深入阐释“新现实主义”电影在中国的现实处境与历史功绩,努力彰显沈浮早期电影的精神走向及其文化含义,不仅是重写中国电影史的必经之路,而且是推动中国电影文化不断走向深广之境的重要环节。就沈浮编剧、编导或导演的大多数影片来分析,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及“打破黑暗追求光明”的创作动机始终制约着创作者的叙事结构、镜头调度、光影设计和情绪总谱。以光影追寻光明,沈浮早期电影拥有一种博大的襟怀和无限的悲悯,并在此基础上倾心描绘浮世烦忧、刻画人伦至情。

影片信息

导演:沈浮

编剧:阳翰笙,沈浮

主演:上官云珠、蓝马、吴茵、齐衡、高正

片长:115 分钟

上映时间:1948年7月

剧情简介

抗战胜利后的上海。伟达贸易公司职员胡智清和经理钱剑如有同乡和同学之谊。胡智清日夜为公司操劳,妻子又兰持家有方,一家三口,尚能维持温饱。智清十年不见的老母因农村生活困难,带着次子春生夫妻到上海投靠智清。时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智清负担加重,生活发生困难,且引起婆媳之间矛盾与不和。钱剑如幼年曾受胡母资助,长大后善于钻营,成为富户,仍秘密从事黄金美钞投机。智清苦心规劝,反遭忌恨,与好友小赵同被公司解雇。春生见智清失业,不忍坐食,每天背着兄嫂在街头擦皮鞋,因不谙行规而饱受凌辱。又兰为智清找工作求助于钱剑如,而老母则因春生被殴找钱问罪,婆媳之间矛盾激化。又兰因体力不支而流产需钱用,老母吵着回乡要路费,智清筹款不着走投无路,一次乘公共汽车拾得一钱包,他一时心情矛盾,但随即把钱包归还原主,不料反被诬为窃贼而遭毒打。智清羞愤交加,茫然不知所向,竟被汽车撞倒,幸由路人送往医院。智清自医院踉跄奔回,见老母与又兰在小赵、阿珍等人帮助下已相互谅解,一家人重又团聚,对生活开始有了新的认识。

获奖记录

1995年,上海影评协会将《万家灯火》列为“中国电影90年十大名片之一”,并授予上海影评人奖。

影片评价

影片描写了三类人物:以钱剑如为代表的资产阶级,以胡智清为代表的小市民阶层和以小赵、阿珍为代表的工人劳动群众。通过胡智清一家的遭遇,揭示了战后时期千家万户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悲惨生活,具有尖锐的批判精神。

阳翰笙和沈浮在这部影片中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没有任何的夸张和技巧卖弄,整个影片朴素无华,具有强烈的生活实感;表现是含蓄的,而含义又是深刻的,这一切都构成了影片独特的素描般的艺术风格。演员在表演艺术方面,也取得较高的成就,特别是蓝马的表演,具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善于把握角色的思想、气质,并通过鲜明的形体动作表现出来,具有独特的风格。上官云珠扮演又兰一角,把小市民妇女的性格,渲染得准确动人。

最后的话

那么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更多干货欢迎大家关注

希望小伙伴们都能够在初试获得好成绩哦

为你们点赞


​​​​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