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个音乐节,我从7月盼到8月,从8月盼到10月。终于把它盼来了。
但是……它居然换地方了。
对于一个平时要上班赚钱买live门票/买CD/买乐队周边的打工人来说,周末去外地连蹦两天音乐节,的确是个略奢侈的想法。
但左思右想后,我还是没忍住下手了双日通票。然后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态,去和我那个一毛不拔的上司,请了周一上午半天的假。
主要是这个阵容,真的是错过任意一天都够我后悔到明年了属于是。
其实,一开始我是冲着咪豆去的。毕竟在南京,每年去看场咪豆算是年度计划里轰轰烈烈的一件大事儿。
这一次盛放的阵容里,也有好些都记录了我和咪豆一起经历的回忆。
我第一次看许巍的现场是就是在第三届咪豆,那是2016年。
还记得舞那朵绽放的巨大蓝莲花,记得那句“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我对自由的向往”一出来,台下沸腾的欢呼和合唱。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后来火得一塌糊涂,可我依然最怀念第一次在音乐节现场,听这首歌live时候很纯粹的感动和满足。
真的会有人觉得一个90后听许巍奇怪吗?
我就是很喜欢他用平易近人娓娓道来的方式,去唱那些听起来很摇滚很热血的歌词,或是让人茅塞顿开的人生道理。
两年后,我再次在第五届咪豆见到了许巍。这一次盛放又可以邀请他,大概真的是一种缘分。
时间不停往前跑,关于音乐节的记忆也在一点点累积。可每次听许巍的现场,我都觉得心里的少年,没有走远。
19年在南京仙林大学城,我把我第一次在音乐节看朴树的经历,给了同样是咪豆主办的优你音乐节。
虽然之前看过朴师傅的个人演唱会,但户外音乐节给我的感觉还是不太一样。万人合唱,迎面的风,远远发着光的人。
他张开双臂仰头的瞬间,我又想起了那句
“世界上唯一的英雄主义,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旧热爱生活。”
今年五一咪豆,我又去看了朴树。
歌单更新了,台下的人更多了,这两年开始上综艺、打开心门的师傅变得话多了,也更爱笑了。
没有变的,依旧是《生如夏花》的大合唱响起来时,那种起了一身鸡皮疙瘩的感动。
看朴树的音乐节现场真的是一件会“上瘾”的事,所以看到盛放的阵容里再次出现他的名字,我一方面感叹:咪豆真的太爱我们师傅了, 一方面在心里对自己说:
从了吧,你明明知道你真的没办法抗拒朴树的音乐节大合唱现场。
之所以决定连冲两天盛放,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两支摇滚圈最“懒”的乐队。
这不是巧了——两支乐队都是时隔整整十年,交出了热乎的新作——爷爷,你喜欢的乐队发专辑啦!
去年冬至夜,万青的《冀西南林路行》发行,滚圈提前过春节。那时候大概还没人料到这支最“懒”的乐队今年翻身变劳模,音乐节跑不停。
专辑是循环得够够的了,live必须还是得安排一场。这支乐队奇妙地小规模统一了不同战线的审美标准,我很期待在现场感受音乐圈大团结的氛围。
另一支呢,我在第六届的咪豆看过现场。《夜空中最亮的星》被翻唱了太多次,但原汁原味的就是最香的。
上个月逃跑计划终于发行了暌违十年的新专辑,一张关于大海的专辑,光是想想就让人怦然心动。
我喜欢《海鸥》,喜欢众望所归的《你的爱情》,也喜欢和咪豆同岁的《10th》。
“坐在这里 看斗转星移 有好多问题 该从何说起”
海洋特有的宽广辽阔,澎湃和浪漫的共存,我已经迫不及待要去听现场了。
喜欢看音乐节的人,骨子里多少少都带着一点浪漫吧。
虽然那些在音乐节上偶遇、告白和求婚的梗并不怎么能打动我,但每次看着喜欢的歌词出现在大屏幕上,旋律震荡了耳膜,还是难免心跳漏了拍。
浪漫这件事,在音乐节上真的可以很简单。
比如在夕阳快下山的时候听着“艾蜜莉,艾蜜莉”。
比如在那句“也许有天没音乐 我只见见你也好”时,对着崇拜的主唱高高举起手幅,回应他大大的比心。
比如和爱的人并肩依偎,彼此承诺“你要如何,我们就如何”。
再比如,从另一座遥远的城市奔赴而来,只为了看一眼那个曾经在选秀节目拿下冠军,却在歌词里唱着凌晨五点十分的一场失眠;看上去沉默少言,却在音乐里凭着一腔勇敢一往无前的男生。
所有这些瞬间,都让我觉得,人生好像就可以这样下去了。
浪漫是可以被共情的。
真实是可以被尊重的。
纯粹是可以被保护的。
至于那些作业,论文,面试,excel和ppt,难搞的甲方……拜托,先放一边吧,听歌的时候谁要想这些破事啊!
我觉得,我还是会永远活在那个因为一句歌词就能感动很久的20岁。
至少在音乐节上,是这样的。
回想了一下,从去年到今年,疫情让全国的音乐节一波三折。官宣,延期,突然取消……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就像你不知道刚买好的火车票、订好的酒店,下一秒可能就作废。
没想到,咪豆还是送了我们一份大礼。一个新的音乐节品牌,一个新的城市,依旧很顶的阵容,依旧良心的票价。
不是所有音乐节都能让我这么多愿望一次满足,
但是盛放,真的成全了我。
朋友们,我们下个周末,苏州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