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岁月》陈数|《东方歌舞团成立五十五周年纪念集》

发布时间 :2021-10-18

​​《东方歌舞团这个名字很光荣——东方歌舞团成立五十五周年纪念集》《东方歌舞团这个名字很光荣——东方歌舞团成立五十五周年纪念集》



       1992年,我从北京舞蹈学院附中毕业,进入了东方歌舞团,那年的整个暑假,我们这批新入团的年轻舞蹈演员们都是在东方歌舞团的训练场上度过的。虽然上学时张均和安胜子两位老师给我们系统上过一年的印度舞和日本舞课,也深刻体会过东方舞种的各种难跳,但进入团里后,高强度的密集训练,更多舞种如王丁菲老师的印尼舞、李雅媛老师的非洲舞和斯里兰卡舞以及东方歌舞团各个经典舞蹈的排练,还是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了职业的感觉。到现在还记得,有一天排练过程中突然脑部“轰”的一声,眼前一黑,一下子我就坐在地上了。身体反应之大让我以为自己是脑溢血了呢。后来王丁菲老师把我扶起来让我坐下,拿出自己的巧克力让我吃下,安慰我说不要担心,这是低血糖引起的。就这样,从学校排练教室到东方歌舞团的排练场,少年不经事的我,踏在了舞校学生与职业演员的分水岭上。

       东方歌舞团是国家级院团,在十几岁的年龄就站在这个平台高度上,其中的意义,包括对东方歌舞团精神的理解,也是在后来的时间里慢慢体会到的。遵老团长赵继昌老师的嘱托,就写写自己记忆中的几件事吧。


荣誉感

       1993年的1月到3月,作为为数不多被入选出访的新演员之一,我和全团进行了为期62天38个城市的全日本巡回演出。到日本的第一天,每个人就收到一本日程安排,册子上清清楚楚的以表格的方式,写出了62天每一天的具体安排:出发时间,到达时间,进剧场时间,回酒店时间,每个时间节点全都精确到几点几分,非常令人惊叹。而后来的事实证明,整个行程,从生活细节到舞台装置,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日方高度专业和配合衔接的优秀程度。

       38个城市,有不同的接待人员,但一样的是专业的后勤接待。无论是在化妆间还是进餐的地方,都会有人细心引导,很温暖的是,工作人员会对每一位下场回到化妆间的演员鞠躬,冲每个人说:辛苦了。演出中,场与场之间闭幕拉幕、搬换道具,工作人员手脚麻利,专业到位,责任感极强。深深记得有一次在一个舞台较小的剧场演出换场时,有两块布景勾在了一起,大概5、6个日方工作人员从几个不同的方向像剑一样飞奔过去,完全忘我的迅速去解决问题,让观众等待时间降低到最少。

       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每场演出前,上场门有一个给歌手装手持话筒的箱子,箱盖的打开方向每次都一定准确无误地朝向我们。箱子一打开,就能看到清清楚楚的五个汉字:努力工作吧。我一开始以为是日本字,后来才知道,这是写给我们的,特地用了汉字。这么多场演出下来,都在“努力工作吧”这五个字的鼓励下,实在是终身难忘。后来在接受当地媒体杂志访问的时候,我还特别提到这个细节。

       出国前,团长高志平老师就给大家开过大会,讲了一些出国注意事项,比方说穿着的整洁,出行的礼貌和规矩等。他特别强调,每一个人,都要用东方歌舞团演员的荣誉感这样的高度来自我要求。

       而正是这次日本出访,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身为东方歌舞团演员的荣誉感和骄傲。正是这个团体,让我有了这样的机会,在踏入职业生涯之初,就向我展示了一个如此专业、敬业的广阔世界,去接触不同的文化生态以及不同的族群。我那时候就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我产生的骄傲和自信,是因为进入了东方歌舞团成为国家级院团的一员吗?如果不把我放在东方歌舞团的话,我还会有这样的荣光吗?不,东方歌舞团只是一件外衣,真正的自信必须源自自己,我应该更加优秀,让东方歌舞团觉得“拥有你这样的好演员是骄傲的”心态去有更大的成长和进步,继续严格要求自己!所以,我要学习无止境,进步无止境。那就是我进团后立下的志向。




责任心

       还有一件事,是去日本之后的1994年。那次,我们十几个舞蹈队的年轻女演员从浙江萧山经广州转机去湛江演出,没有男演员同行,只有一个演出处带队的男老师。

       结果当天广州下雨,飞机迫降深圳。作为舞蹈小分队的我们,随身却是携带着湛江大部队演岀所需全部的舞蹈演岀服,当晩必须赶到,否则团里的演出将无法进行。好在飞机半小时后起飞了。但落地广州后转机时间很紧张,距离湛江航班只有四五十分钟了。好心的机长给了我们一个建议:行李不走出口履带,进行内部交接,直接运上飞往湛江的航班,留一个人跟着行李。其他人先去换登机牌,正常登机。演出处老师估计觉得我比较靠谱,把跟行李的任务交给了我。其实,刚进团不到两年的我,还谈不上多少工作经验,也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当时唯一有的念头,就是,OK,我接受了一个任务,要努力把事情做好。但接下来,一切都没按照预想程序发展。首先,机长和带队老师都忘了跟行李工作人员交接,结果工人把我和行李搁在传送带边上就走了,剩下我一个人面对着近二十件行李:七八个大号的舞蹈演出服装箱,十几个我们的私人行李箱。怎么办?只能进传送带了!于是,我把行李们一件件搬上传送带,最后自己也蹲进传送带,像件行李一样慢慢往外传送。一到出口,顾不上周围人的眼光和议论,我只管敏捷地跳下来后,手忙脚乱卸我们这近二十件行李。接下来的问题是,怎么联系上老师和其他队员,告诉他们事实呢?我面临着两个任务:第一,看住箱子;第二,找到他们!可是我只有一个人,分身无术。要知道,那是一个没有手机,甚至BP机也没有的时代。我该怎么办?我将箱子一个个拖到机场的行李认领处,跟里边的工作人员说明了情况,请他们帮我联系同事,但他们答复说没办法帮。然后有人建议我广播找人。我想托他们帮我看行李,我去广播,但回答是说没人有时间帮我照看。我只好把箱子全部归拢到僻静处,一路问到了广播处。结果,十块钱播一次,当时我的身上只有一张一百元,广播处说他们没有零钱,破不开。无奈,我只能出去换钱,但又挂念箱子,于是先火速地冲进去看行李,“OK!在。”再火速冲出去换钱。外面很多水果摊、零食摊什么的但都不愿意给我换,急中生智的我最后买了点东西,总算把钱破开了,但是这一会的功夫来来回回折腾已经过了5到10分钟了。我心系行李,只好又冲回去看看行李,行李在我心中已经成为了不能放下的念头,它在我心中是个责任,责任已经跟我的性格联系在一起了。OK!在。”我这才飞速地跑去广播,广播完了之后我就回到行李边上等同事。5分钟,10分钟,15分钟过去了,没有任何动静。我有一种特别绝望的感觉,脑子里充满了各种复杂又悲观的念头:如果无法联系到大家,自己今天怎么办?嗯,没地儿呆什么的其实也不太重要。如果飞机已经起飞了怎么办呢?所有的舞蹈服装都在我这里,演出怎么办?嗯,我相信他们也在找我,可是机场这么大,他们在哪里呢?难道他们都以为我已经登机了?各种问题一个个在我脑子里过了一遍,不行!我还得继续回去广播。于是,我又以子弹般的速度冲过去广播了一遍,回来继续看着箱子等人。一分钟,两分钟,时间过得如此漫长……十分钟后,我惊喜地看到,演出处的老师带着七八个女孩来了!其他几个女孩拿着不用托运的箱子已经登机了。我几乎都要掉眼泪了,他们告诉我,是听到第二遍广播才来的。结局皆大欢喜,我们不仅顺利赶到湛江,完全没有影响当晚的演出。为此,我得到了领导的表扬——首先,我用正确的方法找到了大家;其次,我没有让任何箱子丢失。后来,这事还被领导表扬了很多次。事很小,但演出比天大,我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不影响演出。我想,每一个东方歌舞团的人都会这么做的,因为在东方歌舞团的文化体系当中,这就是责任感。

陈数舞台照陈数舞台照




专业度

       我在上学的时候,对东方舞有点小抗拒,一是自己不太成熟,二来各方面的业务也不熟悉,当时的自己更喜欢芭蕾的舒展和民族舞的洒脱与自在。但是,很幸运,无论是在舞院时,张均老师和安胜子老师对我们东方班进行了印度舞蹈和日本舞蹈的训练。到了团里以后,绝大部分的演出是以东方舞为主,无论是创新的节目,还是对一些经典的东方舞剧目的继续表达,在这样大量的实践演出中,在一个团体的经营中,在无数前辈,像訾莎莉、欧阳滨、胡平等前辈演员的带领和示范下,慢慢体会到了东方舞的魅力。在这个过程我渐渐有一个很重要的体会就是,要跳好每一种国家的舞种,必须要对这个国家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从技术层面,我们都能学到不同动作的规范程度,但要想真正传递出舞蹈的气质,必须是文化层面的领会。像泰国,缅甸,老挝,甚至一部分印度舞蹈的风格之间,因为是南亚、东南亚国家对佛教的共同信仰,舞蹈的气质形态上有接近的地方。但在形态上仍然有很大的不同。还有阿拉伯舞蹈,要对穆斯林文化,对波斯的历史有了解,才能分辨出这种民族文化和人种个性当中的女性艳丽之美。是和大部分的印度舞不一样的,虽然二者都会有妩媚和风情的一面。这些从老师的引领中来,从书籍中来,也从出国访问的阅历中来,带给我很多思考,而这种思考,无疑会提升舞蹈的表现力。所以当有一天,当我跟吴高峰,潘丹、蔡莉一起跳印度舞《请跟我来》时,编导跟我说我很适合跳印度舞,那份惊喜,给了我很大的自信,从而不断走向成熟。我深深记得建团五十周年聚会上,见到了我们的班主任付新莉老师、王筱兰老师,以及众多团里的前辈老师,感觉特别亲。聚会最后的高潮部分,平均年龄近70岁的前辈老师们,化着简易的妆,穿着简易的服装,在小小的舞台上跳着斯里兰卡的《罐舞》、日本的《渔民》、埃塞俄比亚的《贺耶伽》。那一刻,感动莫名,仿佛一下子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东方精神:东方精神就是这些前辈艺术家们,他们把自己的一生都跟东方歌舞团这几个字联系在了一起。正是这种几代东方人所坚持和传承的精神的指引和鼓舞,我们这些后来的年轻演员,才能带着更强烈的荣誉感和进取心,绽放在数十平方米的舞台。

       东方歌舞团是我作为职业舞蹈演员的一个舞台,在东方歌舞团就职的7年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对东方国家不同舞种的领悟,丰沛了我的人生。当我走向影视、戏剧表演这个舞台之时,精神和文化的充盈,不仅给了我厚重的技术支撑,让我能够更好的把多年的积累,运用到迥然不同的角色当中去,同时也对我捕捉不同的人物的形态,甚至演绎不同角色的个性,影响至深。



 

 

 

 ​​​​​​​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