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的她顶着舆论压力,拍出了今年最高级的性感

发布时间 :2021-10-23

昨天,《第一炉香》上映, 

这部改编自张爱玲小说的电影, 

开机时引发了海啸般的舆论, 

“第一炉钢”和“骆驼祥子”的梗满天飞,

主创们在战战兢兢中度过了两年时光。

葛薇龙(马思纯饰)与姑妈(俞飞鸿饰)

颓废公子乔琪乔(彭于晏饰)

《第一炉香》的幕后配置是顶级的, 

导演许鞍华去年拿下威尼斯终身成就奖, 

编剧是王安忆,摄影是杜可风, 

作曲是坂本龙一,服装是和田惠美…… 

大师们在勤勉地做每一处细节,

竭力打造出迷人的雍容和高级的性感。

姑妈家的女佣人

睇睇(张佳宁饰)和睨儿(张钧甯饰)

许鞍华接受一条采访

为什么选马思纯和彭于晏做男女主角?

许鞍华怎么理解张爱玲小说中的世界?

74岁高龄的她又如何面对这场舆论风暴?

10月中旬,许鞍华在北京接受了一条的采访,

对以上问题做了坦率而诚恳的回答。 

自述   许鞍华 

撰文   刘亚萌   责编   倪楚娇

2019年5月22日,《第一炉香》开机第一天,负面评论汹涌而来,许鞍华拍电影四十多年,头一次遭遇这种状况,她有点措手不及。
开机现场并没有安排媒体,那张照片的流出也没有经过她的同意,许鞍华回想起来有点自责:“是我太无知了,不知道每一次出现在媒体上都这么重要,也不知道网民的力量这么强大。”

许鞍华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许鞍华今年74岁了。她33岁时第一次拿到香港金像奖最佳导演,这之后她一共拿过6次,去年她刚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的终身成就奖,成为荣获该奖项的全球首位女导演。
她本来可以躺在这样的资历簿上指点江山,然而还是弓着背站到了片场前线。
张爱玲的小说向来难拍,许鞍华此前拍了两部:1984年的《倾城之恋》和1997年的《半生缘》,因为票房双双遇冷,她曾信誓旦旦地表示“就算有机会也不会拍张爱玲了”。
然而她经不住“诱惑”,还是“想做自己觉得很难的事”,接下了《第一炉香》。

电影里姑妈的豪门深宅
这篇小说发表于1943年,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4年后许鞍华出生,她少年时期看见的香港富人景象,与小说里有诸多重叠之处,所以拍摄时糅合了不少她本人的所见所感。

小说讲述的是一个中产家庭的女高中生,被上流社会颓靡的生活所诱惑,爱上浪荡公子,最后成为交际花的故事。
男女老少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许鞍华在电影里续写了30分钟的内容,很直白地表现了这些不伦和腌臜,镜头香艳而大胆。
相比于前两部,许鞍华自认为在《第一炉香》里进步了许多。如今外界的声音,对于她本人来讲已经无甚重要,不过她依然想为演员讲几句话。
以下是许鞍华导演的自述:

著名影星夏梦于1979年创建青鸟电影制片有限公司

开山之作就是许鞍华的《投奔怒海》
我接拍《第一炉香》,一个原因是我很喜欢张爱玲,她的作品对我来讲是个巨大的诱惑;另一个原因是青鸟影业找到我,他们很热忱,青鸟是夏梦公司的名字嘛。
夏梦后来把公司过继给了刘韧,叫他好好拍戏,大概从2014年开始刘韧就在奔波买《第一炉香》的版权。
最初他们找我做监制,我们在香港的一个艺术中心见面,没想到夏梦也来了,我很惊讶,因为那个时候夏梦已经基本上不出来了,那么我看见她也很高兴。 
大概在2017年底的时候,我就决定做《第一炉香》的导演,请王安忆做剧本,然后找主景、找演员,就忙活起来了。 

 这是关于爱情与堕落的故事 
我拍张爱玲,不是老要发现她的原著精神,为什么呢,因为你所谓的原著精神其实是有很大主观性的,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看法,大家都在这本书里找自己迷恋的东西。 
我觉得《第一炉香》首先当然讲了一个爱情故事,葛薇龙爱上乔琪乔,她很清醒地知道对方是一个渣男,到处出轨,可她还是骗自己说他是很爱我的,这是《第一炉香》尤其残酷跟深刻的地方。 

姑妈拥有众多情人,其中包括男大学生卢兆麟(尹昉饰)
另外它讲了高端社会里的虚伪,那么姑妈就代表这个东西。她跟好多男人有染,嫁人是为了钱,等丈夫死后她有很多情人,老的少的都有,她跟司徒协是情人却还帮他找别的小姑娘,这全部是堕落的是吗,但是她把这种腐败和堕落变得非常体面。 
葛薇龙进去这样一个网络,是很难逃出来的。上流社会那种光鲜生活的诱惑力,是显而易见的,后来她不是要回上海嘛,我们加了一段就是她上了船,又急又要排队,无端被别人骂的戏份,那种阶级的东西就很明显了,那么她就很坚定地要回来姑妈家。 

最初还很学生气的薇龙

后来薇龙沦为交际花

陪商人司徒协(范伟饰)吃饭

薇龙和乔琪结婚,暗地里也被许给了司徒协,最后有点像高级交际花的样子。 
我们续写了薇龙和乔琪婚后的生活,因为原著里面一下子从结婚跳到结尾他们逛年三十市场了,到底他们堕落的味道是怎么样,那种不伦的关系,我们就用几场戏提示一下。 
原著里薇龙老在心里计算一些事,比如她嫌弃自己家的佣人上不了台面,她计划着去唱诗班就是为了接近卢兆麟等等,这些我并没有拍,如果拍的话就要弄成画外音,太明白就不好看。 
而且只有老派人才会慢慢算自己的贞洁值多少钱,现代人不会这么算的,那样拍的话就会把这个故事变得太遥远,太有时代感了。 

 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 
我们请来马思纯和彭于晏做男女主角,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也没想到网民的力量这么强大,是我太无知了。 
我自己无所谓,可是马思纯好惨,她因为这个被骂了两年。 
其实很不幸的,我们开机的时候是没有记者的,大家穿得很随便,我们都不知道有人拍,那张照片也不知道是怎么泄露出去的。 
然后马思纯就被骂,她压力很大睡不着觉,但是又要继续演,因为我们不能停下来等这件事情过去,后面拍戏也或多或少受到影响。 

《七月与安生》剧照

葛薇龙穿上婚纱

2019年初我就定的马思纯,为什么选她,因为我看完《七月与安生》就觉得她的爱情戏很好。有些人能演爱情戏,有些人没办法的,比如见到一个男孩她愣住了,有些人能把那个“愣住”演出来,可就是没有真正爱情的感觉,但马思纯有。 
那么在拍《第一炉香》的时候,我觉得她演的几场爱情戏还是很到位的。 

乔琪乔是个英俊的混血,颇有女人缘

彭于晏我们之前在《明月几时有》里合作过,他是个很认真的演员。他演的是乔琪乔,中葡混血,母亲被赶走了,他缺了母爱,父亲对他也不好,然后他自己也懒,无所事事的。 
彭于晏演的时候一直有点不安的感觉,比如他说“我可以给你快乐”那句台词,讲得不是很有信心,不是像要说服一个女孩那种的,就把一个本来很坏很潇洒的人,加入了一种不安的底色,这反而成了我们这个版本乔琪乔的特点。 

姑妈擅于编织人际关系网
俞飞鸿演的姑妈,我觉得她演得特别好。
姑妈跟卢兆麟,有一些情欲戏,里面还有一个隐约裸体的镜头。我是看到夏洛特·兰普林有一张照片,她穿着一个肉色的睡袍躺在前面,身后一个裸男,我一看就觉得这是姑妈。然后我拿着照片给演员们看,我说可能拍这样一个镜头,他们居然都同意了。 
那个镜头里,初看你以为是一个人,细看是两个人,你以为是姑妈没穿衣服,再看原来是身后有个裸男,这种错落的感觉,本身就有戏剧性。 
有一场姑妈夜里起身抽烟的戏,其实本来有两个版本,一个穿吊带的,一个穿长袖的,我跟俞飞鸿商量,还是选了长袖的。
吊带那版也很好,就有点太性感了,观众的注意力就会分散,看不到她的表情。


请来杜可风与和田惠美做摄影与服装

 顶级豪华的幕后班底 
我们的编剧是王安忆,摄影师是杜可风,服装是和田惠美,作曲是坂本龙一…..幕后班底很强,但我们不是刻意地要请这么多大牌来的。 
2018年我去找王安忆老师,她当时正在港中文教书,6月份开始写剧本,8月份就交稿了,之后半年我们就改剧本。 
杜可风我是想跟他合作很久了,我八几年的时候就找过他两次,他都刚好没接,后来有一部戏接了,但又没拍成,这次我跟他说,如果再不合作,大家就都死了,没机会了,所以他就来了。 
和田惠美我真的非常佩服她,我们第一次见面不是聊服装,而是聊小说的,因为她把张爱玲翻译成日文的小说都看了,她也很喜欢《第一炉香》这个故事。 

片中服装用色非常大胆

我们的服装设计,并没有具体参照30年代或40年代有钱人家的风格,而是抓一个感觉。 
和田惠美的用色都很大胆,比如晚礼服,有绿色的,也有湖水蓝的。 
她的用料都非常考究,马思纯那件黄裙子,是和田惠美收藏了很久的一块布料。白色碎花的那件,是她真的从伦敦的利伯提百货商店买回来的。

马思纯在片中所穿衣服,做工和布料极其考究
马思纯坐船时穿的粉裙,试穿的时候我说好漂亮好漂亮,和田惠美说这只是个次一等的布料做的替代品,真正最好的布料只有一块,她要等到最后确定了才做。
坂本龙一是刘韧找来的,我说你能请得动他吗,他说行,那我觉得当然好了。坂本龙一配乐之前,是看了片子的,我在戏里贴了他以前的音乐给他做参考,他就很高兴。他很准时地把我想要的风格的音乐,重新写出来,另外还给了更多的备选。 

电影主要取景地在鼓浪屿
我们主要的拍摄地是在鼓浪屿,这个地方的感觉是非常对的。 
我记忆中小时候的香港分为两半,一半是咖啡色,一半是绿白色。咖啡色就是湾仔那些区,穷人住的,人很多,棕色的感觉;可是一到中环人就很少,很干净,红花绿草,都是白色的建筑。 
鼓浪屿有好多旧的建筑,在一个保护区里有大概有20幢老别墅,比较破的,我们选了其中的2幢,搭起来,在原本的基础上做一个大的翻新。 
美工重新做了花园和喷水池,整个呈现的格局就很像我小时候见到的香港豪宅,绿草椰树芭蕉树,山路特别长,缓缓的陡坡,我觉得特别好。 

 拍了三部张爱玲,并没有见着她的面 
大概在1978年,我30来岁,第一次看张爱玲的书,那本应该是叫做《张看》,短篇小说集,里面有《第一炉香》《第二炉香》这些。 
我一看她的文字就很喜欢,当时我并没有在看里面的爱情,反而很注意她写的殖民地风情。 
在1978年,我们戏里头的洋人都是被打的,比如李小龙打鬼佬,别人欺负你,你要打回去。 
但这不是我生活里看见的关系,我住在香港的模范邨,邻居都是马来西亚人、印度人,都很普通的,唉我当时就在想,怎么没人写这群人的这种状态呢。 
那我觉得张爱玲最大的特点,就是把这些外国人写成跟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像《连环套》里写的印度人,有喜怒哀乐,有各自的弱点,而不是把他们写得很高贵,或者很残酷。

1984年《倾城之恋》剧照

我拍了三个张爱玲的爱情故事,《倾城之恋》、《半生缘》和《第一炉香》,但是没有见过张爱玲的面。
《倾城之恋》是邵氏买的版权,对那时候张爱玲经济上是有一定缓解的。 
我们本来想拜访张爱玲的,邵氏叫我去找宋淇。宋淇非常帮忙,请我们吃下午茶,也愿意给我们牵线搭桥。后来宋淇说,张爱玲在不停地搬家,不方便见面。
不过在开拍前,张爱玲发了一个传真给宋淇,宋淇转给了我,她说很高兴,恭贺开拍这样子。 
1984年《倾城之恋》上映,各方面都不太理想。我把里面的爱情理解成《乱世佳人》,拍错了路线,另外我当时根本也没有去过上海,各种细节都不对的。

《倾城之恋》拍摄现场,最右为许鞍华

后来张爱玲的信件不是出书了嘛,我看了那几段才知道。宋淇是兴致勃勃地去看《倾城之恋》的首映,回来写了好长一段,说对这个戏很失望。
他给张爱玲介绍我的时候说,许鞍华是个读书人,还是个硕士,刚拍了一部电影《投奔怒海》,拿了金马奖很有名的,我估计她对这部戏是抱了很大希望。她说不喜欢《倾城之恋》的主要部分,是觉得里面描述的上海都不像,那些家具感觉都不对。 
后来我也看到一本杂志,说张爱玲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我拍的《倾城之恋》,我后来问宋以朗,他说没有这样说过,他觉得我会介意,我怎么会介意,她有权利这样说。 
说实话我也不喜欢我拍的《倾城之恋》啊,我觉得也没有必要去辩白,都过去了,就希望拍的不好的地方以后能调整一下。 

1997年的《半生缘》,在上海弄堂里实景拍摄
《半生缘》是一直都想拍的,八几年的时候,我第一次去上海,弄堂就全在你眼前了,很少有空调,完全可以拍实景。 
一直拖到1996年,很多街道的老房子都被拆了,我觉得那个时候如果不拍就来不及了。 
现在都说选角好,当年压根没有想到。 

梅艳芳饰演的顾曼璐

投资人跟我讲,找来黎明和吴倩莲就能拍,那我就找了。姐姐顾曼璐是梅艳芳演的,大明星,她很贵的,其实好多人都可以演曼璐,但是我一跟制片人说找梅艳芳,他就很兴奋,也不管我们钱够不够就去找了。 
因为请了这些明星,我们钱就不太够用了,就很担心停工。 
要拍顾曼桢和沈世钧他们在工厂里的戏,我就说在一个角落里走走就好了,比较省钱。可是美术指导就说不行,他居然还真的找到了一个工厂,景还有得挑,就很好。 
最后在做《半生缘》后期的时候基本上就没钱了,十几万而已,也不是很多,可是那个钱都掏不出。我是跑去借钱,才把后期做完的。 

现在都说《半生缘》拍得好,但1997年它在香港上映的时候,几乎是消无声息的,读张爱玲的人也不是很多,大家看完也都没反应,觉得闷。 
票房很不好的,我们总投资在1200万到1300万港币,票房也就六七百万港币。不过后来把版权高价卖了韩国,因为那时候吴倩莲在韩国很红,所以应该没有亏得很厉害。 
1996年的时候张爱玲已经过世了,连宋淇都病了,我们是跟皇冠买的版权。我一直对宋淇感到很抱歉,我很喜欢他的,都不敢去见他,公司请他去看片我都不知道,然后他也去了。 
整个过程就比较艰难,不过反正都过去了,没关系了,现在大家喜欢就最好。 
到《第一炉香》,我觉得美工、技术、音乐各方面都要比前两部要好,演员也是比较好的,但距离我理想的还是有一些差距。 

 “我不是谁,可是我有很大野心” 
人家怎么说我这个戏,我会听,可是我并不会很生气,只是我想替马思纯和彭于晏说两句公道话,我知道我这样可能没用,也可能有相反的作用,可我还是要说,因为我是导演,我有责任去保护他们。 
我自己真的无所谓,尤其是像我这个年纪的人,活下来就已经很高兴了,是不是?因为我的好多朋友都病了,要么就死了。 
我自己年老了,很多东西追不上,比如我现在都不敢到外头去,我不会用手机付钱,也不会用网络地图,整个社会环境的改变太快了,怎么去适应,去求生,在逆境中还能很积极地去往好的方向,我觉得这是比我个人的业绩和名声,要重要得多。 

许鞍华在片场给范伟讲戏

你现在叫我拍任何张爱玲的小说,我都还是想拍的,可能我的性格有点“自虐”,拒绝不了诱惑,老是要去做一些很难的事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过也希望别的导演来拍,多点不同的视角。 
我后面还想要拍片的,其实一点信心都没有,不过这个没关系,到哪里是哪里。 
你做电影,要求越来越高的话,就一定要在结构和讲故事的方式上做创意,这才能称作是电影,而不是单纯地在讲故事。 

日本电影《浮云》上映于1955年,导演为成濑巳喜男
《浮云》是我认为拥有完美电影感的片子,它的剧本结构就是两位主人公经历的结构,形式和故事完美地吻合,像音乐一样。 

能把一个原型故事变成艺术品,当然是我的一个终极追求了,当然人家会说“你是谁啊,好大的野心”,我不是谁,可是我很大野心哦,就希望能做到最好吧。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