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烈火-5”弹道导弹
近日,随着边境方向的一声巨响,由印度自行研制、射程达5000公里的“烈火-5”导弹再次进行发射测试,标志着该国战略威慑体系进一步构建成形,对此,印军高层一片欢腾,而少数印度网民更是叫嚣:要将这款导弹瞄准中国。对此,不少人感到有些紧张:难道这个野心勃勃的邻居要动手了吗?对印度周边的其他大国来说,“烈火-5”究竟能造成多大的威胁?
图为“烈火-5”弹道导弹
或许与人们对印度军工行业的传统印象不太相符,但客观看来,“烈火-5”算是该国自研武器项目中难得的靠谱角色:自2012年起至今,该型导弹先后进行了7次试射,居然无一失利,全部宣告成功。当然,这份成绩的背后也有代价,那就是设计方面保守以及对性能的妥协。跟首次试射于2000年的“烈火-3”相比,“烈火-5”的技术水平并没有太大长进,连弹径都完全相同,甚至可以将后者理解成加长版的前者。而作为评价战略导弹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射程方面,“烈火-3”的射程为3500公里,而多了一级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烈火-5”才提升到5000公里,进步非常有限。
事实上,放眼全球,各大军事强国的现役主力洲际导弹,例如美国的“民兵-3”和俄罗斯的“亚尔斯”,射程普遍都在1万公里以上。即便是为了部署方便而限制体型的潜射洲导,在弹头满配的最大载荷条件下,也能打8000公里左右。相比之下,采用陆基发射方式,体型也不小,甚至还不具备车载机动发射能力,只能从特定试验场像商业运载火箭一样升空的“烈火-5”,却只能飞5000公里远,有效载荷还只有1吨,就凭这样的性能,充其量算是中远程导弹,印度人却称之为洲导,实在是贻笑大方。
图为“烈火-5”弹道导弹
而且,印度军方一直对外宣称“烈火-5”具备搭载多弹头的能力,但有目共睹的是,该国对于分导弹头再入器的研究工作,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没有取得什么实用化成果,再加上印度的核武器小型化水平也非常低,因此在“烈火-5”那小小的整流罩里,至今还是只能塞得下单枚战斗部。再加上只有一处发射场可用,这也就意味着,现在的印度只能在一轮核打击中投送一颗核弹,并且在第一枚导弹升空后、第二枚导弹准备到位之前,发射场很可能就会遭到对方报复,彻底毁灭在风暴和烈火之中。
退一步说,即便印度真的有机会将一两枚“烈火-5”打出去,就能给其潜在对手造成有效的毁伤吗?要知道,有矛就一定会催生盾,而印度想用这杆“钝矛”威胁近邻大国,中段反导试验多次取得成功,高层大气末段拦截能力成熟,坐拥大量自研及引进的尖端防空武器,防御体系十分完善,可以说是坚盾在手、一身铠甲。“烈火-5”本身不具备变轨规避能力,弹头再入时也只能按照固定轨迹下落,拦起来难度并不大。
图为核战争想象图
与此同时,别忘记印度甚至连一套现代中远程防空系统都没有,如果真想跟其他国家大打核战争,就好比全身上下只穿了块遮羞布的小瘦子,去挑战披坚执锐的大力士,后果如何可想而知。归根结底,作为一个没有签署“核不扩散条约”的拥核国家,印度应该掂量清楚自己的实力,不管是该国军方,还是政府高层,亦或普通民众,都需要谨言慎行,更应当自觉对核战争的种种论调保持警觉,千万别等到东风浩荡、焚城摧邦的那一天,才知道追悔莫及是什么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