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云动五十年:图-22“逆火”轰炸机小史(上)

发布时间 :2021-11-02

​​原载:雷曼军事网

  苏联解体以来,关于中俄军贸的传说,流言最多、持续最广的莫过于图-22M3“逆火”轰炸机。从90年代后期开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中国购买‘逆火’”、“中国引进‘逆火’”生产线的消息传出,一时间引得广大军迷遐想无限。其实,图-22M3并不是一款特别新的轰炸机,但却至今仍是一种很有威力的武器。近年来,它的身影依然活跃在全球各地,而且目前依然是俄罗斯空军远程航空兵主力之一。本文对图-22M3的身世和历程做一系统介绍,以使读者对这款几十年来始终在新闻焦点的轰炸机有系统的了解。


Artist:distantstarr.deviantart.com

跨越音障

  1945年5月2日,苏联红军攻克法西斯德国的老巢柏林。5天后,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宣告结束。然而,从这个时候开始,原本为了对抗共同敌人德国而暂时结盟的苏联和美、英等西方国家之间的“蜜月”也就此告终,彼此之间逐步开始了裂痕,冷战的帷幕从此拉开。

  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实用化的空地导弹大量装备,原先的轰炸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前的轰炸机在攻击目标时需要临空投弹而且通过速度还不能太快,否则弹着点散布面积过大。而当空地导弹出现后,轰炸机只需要以尽可能高的速度飞到所携带的空地导弹射程内,就可以发射导弹,然后转身脱离,这大大提高了攻击效果和存活率。因而当时对于超音速轰炸机显得尤为迫切,理想是轰炸机应该具有尽可能快的速度,可以携带尽可能多的导弹飞到尽可能远的地方攻击目标。何况高速对于摆脱对方战斗机和地空导弹拦截也很有效。

B-58盗贼的介绍可以看本站的《短命盗贼——康维尔B-58“盗贼”超音速轰炸机》B-58盗贼的介绍可以看本站的《短命盗贼——康维尔B-58“盗贼”超音速轰炸机》


B-58盗贼的介绍可以看本站的《短命盗贼——康维尔B-58“盗贼”超音速轰炸机

  1954年8月10日,受到当时出现的美国B-58超音速轰炸机刺激,图波列夫飞机局开始研制一种超音速远程轰炸机。同年11月,设计局提出了代号“105工程”的设计方案。1958年6月21日,105原型机在茹科夫斯基首次试飞成功。根据军方的要求,决定研发它的改进型105A。1959年9月7日,105A原型机首次试飞。经过验收,获准在年底开始批量生产。1961年图希诺航空节上,图-22B预生产型首次公开露面,当着西方外交官的面高速掠过,1962年9月飞机正式开始服役。

105工程模型和三面图,基本上有了图-22的外形,只是缺少机翼起落架舱整流罩105工程模型和三面图,基本上有了图-22的外形,只是缺少机翼起落架舱整流罩


105工程模型和三面图,基本上有了图-22的外形,只是缺少机翼起落架舱整流罩105工程模型和三面图,基本上有了图-22的外形,只是缺少机翼起落架舱整流罩


105工程模型和三面图,基本上有了图-22的外形,只是缺少机翼起落架舱整流罩

105工程原型机,可以看到主起落架是向内侧收入机翼的,这也就是没有整流罩的原因105工程原型机,可以看到主起落架是向内侧收入机翼的,这也就是没有整流罩的原因


105工程原型机,可以看到主起落架是向内侧收入机翼的,这也就是没有整流罩的原因

105A模型,起落架改为向后收入起落架舱105A模型,起落架改为向后收入起落架舱


105A模型,起落架改为向后收入起落架舱

除了起落架外,105原型机和生产型图-22B在尾部设计上也有较大区别除了起落架外,105原型机和生产型图-22B在尾部设计上也有较大区别


除了起落架外,105原型机和生产型图-22B在尾部设计上也有较大区别

1961年图希诺航空节上,图-22A首次公开露面,当着西方外交官的面高速掠过1961年图希诺航空节上,图-22A首次公开露面,当着西方外交官的面高速掠过


1961年图希诺航空节上,图-22B首次公开露面,当着西方外交官的面高速掠过

图-22A的生产数量只有15架,主要用于试飞,期间有4架坠毁或损坏图-22A的生产数量只有15架,主要用于试飞,期间有4架坠毁或损坏


图-22B的生产数量只有15架,主要用于试飞,期间有4架坠毁或损坏

  图-22的主翼是中低单翼,为了超音速冲刺性能的要求,后掠角为55度。水平安定面与主翼位于相同的高度。机翼靠内侧的后方,在两边各有一个狭长的整流罩,起飞后机轮向后收藏与此,鼻轮也是向后收起于前机身。

图-22轰炸机三视图图-22轰炸机三视图


图-22轰炸机三视图

  两具涡轮发动机位于单垂直尾翼的底部,这种安排与B-58安装在机翼下方,或者是图-16位于机翼根部的设计有很大的差异。安装在较高的位置可以避开来自地面的异物伤害,也可以减少机翼与前机身对于气流的影响,不过在维修方面非常不方便,也会降低尾部结构的寿命。

苏军地勤在检查图-22尾部的2门Gsh-23机炮,上方就是两台RD-7M加力涡喷发动机苏军地勤在检查图-22尾部的2门Gsh-23机炮,上方就是两台RD-7M加力涡喷发动机


苏军地勤在检查图-22尾部的2门Gsh-23机炮,上方就是两台RD-7M加力涡喷发动机

  它是苏联第一种可以水平超音速飞行的轰炸机,为了取得较大的作战半径,仅在最后阶段才会有1.5马赫的空速冲刺,其他时间则是以亚音速飞行以节省燃料。基于高速飞行的需要,机身截面积尽量减小,三位乘员的座位是前后纵列的形态。进出飞机都需要从机身下方,先坐上各自的弹射椅,然后推送到机身内部。这三具弹射椅都是向下弹射,因此在地面和低高度的时候是无法操作,最前方的座椅是领航员,他在机身中的位置是在飞行员的前下方。中间是飞行员,最后是通讯/导航员。

使用向下弹射方式的军用飞机不多,图-22就是其中之一使用向下弹射方式的军用飞机不多,图-22就是其中之一


使用向下弹射方式的军用飞机不多,图-22就是其中之一使用向下弹射方式的军用飞机不多,图-22就是其中之一


使用向下弹射方式的军用飞机不多,图-22就是其中之一

  这型飞机机头很尖,机翼很薄,拥有较大的后掠角,机身外流线光滑。采用悬臂中单翼全金属结构,起落架为前三点式。

  机翼为全金属悬臂式中单翼,从翼根起有小的不变的下反角,相对厚度9%~10%。机翼前缘有较大扭转。每侧外翼上表面前缘处有一翼刀,翼刀外侧前缘后掠角45°,内侧为50°,靠近翼根处后掠角达到70°。机翼中部后缘有收藏主起落架的鼓包,高速时起整流罩作用,可以增加高亚音速巡航时的升阻比。

图-22的机翼具有很大的后掠角,使其起降速度较高图-22的机翼具有很大的后掠角,使其起降速度较高


图-22的机翼具有很大的后掠角,使其起降速度较高

  机身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圆形截面。机头前下方安装有非金属雷达罩,装有轰炸和导航雷达。

  尾翼悬臂式全金属结构,垂尾和平尾都有后掠角。

  起落架为前三点式可收放式,主轮距较宽。

  飞机在机身尾部安装了2台RD-7M加力涡轮喷气发动机,装有一部“红宝石-1A”环视瞄准雷达、一部PRS-3“氩-2”测距雷达、一部TsNVU-1轰炸自动导航计算机、一部PSB-11光学轰炸系统、一部TP-1A电视瞄准具、一部BC-63A天文定位仪、一部RV-25A无线电高度表、一部TsSV-1M多普勒地速和偏角差测量仪、一部RSBN-2S电子导航系统、一部ARK-11无线电罗盘、一部AP-7MTs自动驾驶仪。不过首批飞机没有空中加油装置,在后来才增装了空中加油系统。共加装了176架。

  飞机在执行作战任务时,使用加力起飞,爬升到10000米高度,以900千米/小时的速度前进;在距离目标500千米时高度上升到12000米,速度增加到1.2~1.4马赫;离目标180~270千米时发射导弹,然后继续前飞,以制导导弹飞向目标。若使用常规炸弹轰炸,则可以超音速冲刺速度接近目标,在目标上空以高亚音速进行水平投弹,再以超音速脱离。公正的评价,图-22的综合作战能力与美国B-58相差不大,应当说它的设计是成功的。它的对手为了实现超音速牺牲了载弹量因而限制了执行常规攻击任务的能力,所以在装备部队几年后便匆匆而去。

图-22与B-58轰炸机的尺寸对比图-22与B-58轰炸机的尺寸对比


图-22与B-58轰炸机的尺寸对比

  1961年,新的图-22R侦察机开始装备,该型飞机是图-22B的改型。根据侦察任务需要,飞机可以携带AFA-40、AFA-41/20、AFA-42/20、AFA-42/75、AFA-42/100或者NAFA-MK-75型航空照相机。同时,飞机还携带了“红宝石-1A”雷达。1965年,所有的该型飞机进行了改进,加装了空中加油装置,获得新的名称图-22RD,执行任务时一般通过由图-16A改装的图-16N加油机进行空中加油。1975年,又对该型飞机进行了更新,2台AFA-24/100航空照相机装在了原先1号副油箱的位置。飞机配置了新的装备系统,包括1台M-202“探杆”型机载侧视雷达,电子战设备也进行了更新,装备了SPS-151或152或153干扰机以及ASO-2I型曳光弹发射器。

飞行中图-22R,从尾喷管看安装的是RD-7M发动机,有部分早期图-22R安装了VD-7M发动机,尾喷管较短飞行中图-22R,从尾喷管看安装的是RD-7M发动机,有部分早期图-22R安装了VD-7M发动机,尾喷管较短


飞行中图-22R,从尾喷管看安装的是RD-7M发动机,有部分早期图-22R安装了VD-7M发动机,尾喷管较短

图-22RD,注意机鼻安装空中加油探管图-22RD,注意机鼻安装空中加油探管


图-22RD,注意机鼻安装空中加油探管

后期的图-22RD,尾炮和雷达已经全被电子战设备取代后期的图-22RD,尾炮和雷达已经全被电子战设备取代


后期的图-22RD,尾炮和雷达已经全被电子战设备取代

  1962年开始,第一批图-22轰炸机装备了远程航空兵第203团(巴拉诺维济)、121团(乌克兰马丘利希)和290团(白俄罗斯贾布罗夫卡),第一批图-22R侦察机装备了独立远程航空侦察兵第199团(乌克兰涅任);而图-22K则装备了重型轰炸航空兵第203、121和341团。到了1967年,远程航空兵已经装备了145架该型飞机。该型飞机在1969年12月停产,一共生产了311架。20世纪90年代中期该机开始退役,其中部分做为预备役在基地保存。

  在空军远程航空兵拥有超音速轰炸机后,1965年,苏军海军航空兵开始装备图-22的海军型图-22K。该型飞机起飞重量92吨,最大速度1610千米/小时,航程4400千米。飞机主要挂载Kh-22空舰导弹。之后,又给该型飞机增加空中加油装置,从而提高了航程,新型号命名为图-22KD(即远程型)。

  图-22K搭载该型导弹可以以1720千米/小时的时速在14000米高空发射,当导弹命中敌舰时,战斗部的高爆炸药可以造成敌舰损伤面积20平方米以及12米深度创口。当时,装备该型飞机的航空兵部队首要目标就是美国在地中海的第六舰队航空母舰。

  波罗的海舰队的远程侦察航空兵第15团最先装备了图-22R飞机,之后1965年在萨基机场的黑海舰队远程侦察航空兵第30团也装备了该型飞机。到了1969年,海军航空兵共有2个团装备了62架该型飞机,取代了之前的伊尔-28R飞机。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被新的苏-24MR侦察机所替代。

图-22K/KD的识别特征是大而鼓起的雷达罩,这与旁边的图-22PD形成了明显对比图-22K/KD的识别特征是大而鼓起的雷达罩,这与旁边的图-22PD形成了明显对比


图-22K/KD的识别特征是大而鼓起的雷达罩,这与旁边的图-22PD形成了明显对比

加力起飞的图-22KD加力起飞的图-22KD


加力起飞的图-22KD

Kh-22导弹以半埋方式挂在图-22KD的机腹Kh-22导弹以半埋方式挂在图-22KD的机腹


Kh-22导弹以半埋方式挂在图-22KD的机腹

  苏军此时拟定的标准战术如下:首先出动4架图-22R侦察机用于确定美国航母方位并指引目标,在一些情况下将会出动歼击机予以掩护。一旦发现目标,其中2架侦察机将会保持原先飞行高度并传送相关坐标位置。其余的2架侦察机将下降到100米高度并尽可能接近敌方编队,以便准确判定对方编队船只组成与坐标位置。之后,第一组图-22R侦察机将把准确信息传递给待命攻击的图-22K机群。一般攻击将会出动1个图-22K航空兵团,由24-30架图-22K以及4-8架图-22PD电子战飞机组成。全团会分成4个攻击机群,轰炸机群飞行高度在9700~10600米,机群飞行间隔时间3分钟,Kh-22导弹将会在300千米外发射,而图-22PD电子战飞机将会对敌方舰载雷达、防空雷达以及对方舰载机的机载雷达实施有效干扰。第一攻击波将会连续发射8枚装核战斗部的Kh-22导弹,对美国航空母舰编队面目标进行打击,而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目标。此后,对方的无线电设备反抗能力明显下降。这样,第二波次的Kh-22导弹再继续攻击剩余目标。在导弹发射后,载机即刻返航。

图-22PD电子战飞机图-22PD电子战飞机


图-22PD电子战飞机

“堆叠式”前后座舱设计的图-22UD教练型“堆叠式”前后座舱设计的图-22UD教练型


“堆叠式”前后座舱设计的图-22UD教练型

更高与更快

  在B-58黯然退场后,美国又推出了指标更高的B-70轰炸机,设计指标是3倍音速,3万米高空以及航程1万千米,以实现可以打击苏联腹地的要求。在得知这一情报后,苏联也不甘示弱推出了自己的对应型号。当时的苏霍伊飞机设计局推出了T-4,而图波列夫设计局则推出了145工程。苏联军方对飞机的要求是超音速突防高亚音速巡航,亚音速巡航状态下航程应该在6000~7000千米;必须采用可变后掠翼,至少可以携带2枚Kh-22导弹。选型中,苏联军方发现T-4性能的确优异,但载荷有限且造价昂贵,最终只能忍痛割爱。

苏霍伊对B-70的回应——布局和B-70相似的T-4苏霍伊对B-70的回应——布局和B-70相似的T-4


苏霍伊对B-70的回应——布局和B-70相似的T-4

图波列夫的答案则是145工程图波列夫的答案则是145工程


图波列夫的答案则是145工程图波列夫的答案则是145工程


图波列夫的答案则是145工程图波列夫的答案则是145工程


图波列夫的答案则是145工程

  1967年11月苏联部长会议第1098-378号决议决定研发可运载导弹的超音速轰炸机。轰炸机计划配备两台NK-144-22加力燃烧室双涵道涡轮喷气发动机和可变后掠翼,这就是未来有名的“逆火”轰炸机。

图-22M风洞模型,发动机已经从机背移进了机身,并改成两侧进气,图-22最后的一点遗迹已经消失图-22M风洞模型,发动机已经从机背移进了机身,并改成两侧进气,图-22最后的一点遗迹已经消失


图-22M风洞模型,发动机已经从机背移进了机身,并改成两侧进气,图-22最后的一点遗迹已经消失

  1964年夏天原型机图-22M0出厂,在同年8月30日首次试飞成功,之后生产了9架预生产型,不过离军方要求还有一些距离。1969年12月决定对升级版的图-22M1进行研发工作。

第一架图-22M0原型机第一架图-22M0原型机


第一架图-22M0原型机

  1971年夏,喀山航空制造厂生产出了1架配备两台NK-144-22型发动机的图-22M1飞机并在6月28日进行飞行试验。其实在飞行试验结束前就已经决定投入批生产了,不过产量较小。相对的大规模生产的是图-22M2,1973年5月7日进行了首次飞行并在1976年开始装备部队,到1983年共生产了211架。

图-22M1原型机,安装是NK-144-22发动机图-22M1原型机,安装是NK-144-22发动机


图-22M1原型机,安装是NK-144-22发动机

进行空中加油和武器测试的图-22M1进行空中加油和武器测试的图-22M1


进行空中加油和武器测试的图-22M1

从上到下:图-22M0、图-22M1、图-22M2的侧面图对比从上到下:图-22M0、图-22M1、图-22M2的侧面图对比


从上到下:图-22M0、图-22M1、图-22M2的侧面图对比

在茹科夫斯基测试的图-22M2原型机在茹科夫斯基测试的图-22M2原型机


在茹科夫斯基测试的图-22M2原型机

  这型飞机配备的是NK-22发动机,它实际是NK-144型发动机的改进,设计人员几乎未加修改借用了原先发动机的进气道。1968年4月,NK-22型发动机进行了首次试验,此时使用寿命为100小时。1972年开始进行批量生产,之后又不断进行改进。到1976年,该型发动机使用寿命已经达到750小时。


​​​​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