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警3千字笔记,记录北京昌平宏福苑战疫故事

发布时间 :2021-11-09

​​10月22日2时

北京昌平区北七家镇宏福苑小区

被划定为封控管理小区


疫情当前,警察不退

北京市公安局昌平分局的民警们

迅速投入疫情防控工作


图片图片


在此期间

昌平分局平西府派出所女警尹雯睿

用笔记录下了采取封控措施当天的

所见所闻


紧急任务10月22日凌晨1时


铃铃铃,电话突然响起。“紧急任务,回所里来吧。”“这就回去。”
踏出家门的那一刻,一股冷风钻入衣领,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困意好像一下子被驱散地无影无踪。我踏上自行车火速赶往单位,只见会议室灯光通明,所领导围坐在桌边。我立刻意识到,即将面临的是一场硬仗。



第一批进入小区10月22日凌晨2时


朦胧月光晕染开薄雾,零散星光下,城市还在酣睡,平西府派出所全体民警已集结到位,我们小组作为第一批警力首先踏上征程。

虽然并没有社区防疫的经历,但是一幅幅白衣战士为群众服务的画面、一张张“最美逆行者”的笑脸、一个个涉疫警情处理的案例在我眼前闪现。我想,自己也将成为“逆行者”的一员,光荣地奋战在抗疫一线。


图片图片


车辆驶入宏福苑大门,郑各庄居委会门口已经聚集了许多身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我们被带领着穿上防护服,而后加入他们。

街道上,只有街灯和星光与我们为伴,两侧的房屋内,居民早已进入梦乡。穿过数座楼宇,我们一行12人来到预设点位,开始为第二天一早的核酸采集工作做准备,然而,我们立刻就遇到了第一个难题......


时间紧 任务重10月22日凌晨3时


距离天亮还有3个小时,四套帐篷零件堆放在地上,二十余个锥筒摞在路边,“时间紧、任务重,大家都伸把手,咱们一起把护栏和帐篷搭起来。”领队招呼着大家。
如何搭建、如何摆放、如何疏导,对于一支刚刚组建的队伍,没有经验、没有磨合,更是难上加难。
“没关系,我们一起尝试,总会找到正确的方法。”我拿起一根铁管,尝试着安插在另一根铁管上,大家都围了上来。“角铁是连接长杆的吗?”“先搭顶棚吧!”“杆上的卡扣是连接哪里的?”……
几十斤的铁杆被充血肿胀的手臂抬上抬下,不同的卡扣与长短不一的铁杆被排列组合了无数次,一次次尝试,一次次蹲下站起,一次次推倒重来,原本冰冷的铁管也被我们的手捂得温热。

图片图片


众人抬柴火焰高。终于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战,第一只帐篷终于拔地而起,大家的兴奋都溢于言表。一回生二回熟,剩余的三只帐篷也很快搭建起来,锥筒和警戒带也摆放到位。


3小时2万步10月22日6时30分



一切工作准备就绪,终于能抽空休息片刻。短短3小时,我已经走了两万多步。直到坐在路旁的矮凳上休息,才感到手臂阵阵酸痛,小腿麻酥酥地发痒,原本雪白的手套已经变成黑色,指尖也不知何时被划破个口,隐隐觉得有点疼。

无暇顾及其他,只觉得眼皮开始打架,等我再睁眼时,天边已经微明,晨光已在天际晕染开来。
铁管叮当、脚步沙沙奏响了宏福抗疫的序曲,更为激昂澎湃的抗疫组歌才刚刚奏响。

图片图片


一大早,居民陆续聚集在楼下,很快一千余人排列成四列长队,裹挟着成千上万个疑问,像雨点一样倾泻而下:“小区为什么封闭?” “多久解封?”“做几次核酸?” “有急事需要出小区怎么办?”“还能订快递吗?”……我们穿梭在队伍前后,一边解释,一边疏导秩序,忙碌一晚的疲惫也早已抛在脑后。


“不要着急,村委会将统一安排”“大家间隔一米,不要拥挤”“打开健康宝预约大规模核酸检测”“二维码保存好”……因为穿着防护服,并佩戴了严密的口罩,我总怕声音太小没法让群众听清,所以提高音量、加大嗓门、一遍又一遍提醒,甚至有时候喊破了音,但咽口吐沫润润嗓子接着喊。

图片图片


从凌晨3点到早上9点,我没敢喝水,怕上厕所浪费一套防护服,更怕离开岗位。特别是看到那么多政府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还在跑前跑后、维护秩序、给群众解答问题,我决心更要坚持。
阳光已经洒满整条街道,雪白的防护服被照耀得闪闪发光。我相信,疫情的阴霾也定将被我们这群“银铠战士”彻底驱散。


见证10月22日中午12时


结束勤务,卸下盔甲,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脸颊已被口罩压出一道深印,眼下两道黑眼圈向着颧骨延伸,几道红血丝在眼球上愈发明显。

一捧冷水泼在脸上,洗去尘土和疲惫,混乱的头脑也镇静下来,在防护面罩下见证的一幕幕,又重新回放在脑海——
TA正弯着腰帮助一位颤巍巍的老大爷预约核酸TA正挥舞着手臂疏导秩序


TA用了二十分钟劝离一位想要插队的大妈TA又开始了第二十次小区周边巡逻

图片图片


TA刚控制住一名试图跨小区传递物品的男子TA拎着大包小包的生活物资再次冲进楼门

图片图片


TA蹲在路边捧着盒饭狼吞虎咽TA靠在路边的矮凳上睡得香甜……



厚厚防护服下,一个个分不出性别、叫不出名字的TA奔波在疫情防控一线。
坚持下去 必定胜利10月22日至今
一场战争,不仅需要一线冲锋的战士,更需要强大的后勤保障。
首战告捷,我回归本职工作——内勤岗位。数据汇总、材料撰写、档案整理、会议组织……琐碎繁杂、事无巨细,这是我们这支4人内勤队伍的日常。


千万名“银铠战士”唱响这支宏伟的抗疫组歌,新的乐章还在被不停谱写。我很庆幸,自己也加入了这场大合唱。

图片图片


我们齐声高歌、振臂呐喊,热血在胸腔沸腾,激情在眉梢昂扬,这就是人民的力量,这就是胜利的希望!坚持下去,必定胜利!


再苦再累都值得笔记外的故事


今天,我们拨通了尹雯睿的电话,电话那头,不时传来杂音,听得出来,她很忙。


这位2019年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毕业的年轻女警,已经不是第一次身披防护服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了。
“2020年的3、4月份,第一次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那时候负责转运中心的外围防控。”聊起这一次和去年有什么不同,尹雯睿坦言:“这一次又紧迫又艰难,因为一切都是从头开始,搭建帐篷、居民们怎么排队、进口在哪里、出口在哪里、登记的设备怎么用,必须在4个小时内完成。”
到了白天,居民们开始下楼活动、询问情况、排队做核酸,尹雯睿更忙了,维持秩序、解答疑问、帮助不会用手机的老人扫描登记,6个小时下来,嗓子都哑了。


说起回所之后的见闻,尹雯睿更是如数家珍。


所长王山,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宏福苑小区发现确诊病例后,他不眠不休48小时,血压飙升到168,眼睛上起了红斑,每天靠着一把把的药扛着。大家都劝他休息一会,他说:“没事,我不倒下,大家也不要怂!”


图片图片


“我们平西府派出所辖区除了宏福苑小区,还有20多个村和社区,在疫情防控这么艰巨的形势下,我们山所带领着我们,一边做好宏福苑小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一边还能保持好所内的正常运转、守护好辖区的安全,我觉得他很了不起!”

图片图片


“我们内勤四个人也在连轴转,每天早上起来洗把脸就开始工作,中午也不休息,一直到凌晨1、2点才能休息,从22号到现在,一直是这个节奏,每天都觉得吃饭、喝水、上厕所都是在浪费时间。”
给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内勤四人组里的“老大哥”徐艳期和“战地摄影”姜沛勃。
他们,一个是52岁的老民警,内勤四人组的负责人,每天最早投入工作、最晚才去睡觉,每一次从办公桌前站起来,脚都会疼的跛好几步;
一个刚刚从警不到一年,一有空就背着相机到疫情防控最前沿给战友们拍照。

图片图片


对于这几天的忙碌,尹雯睿说:“为了居民们的生活能重新步入正轨、恢复常态,为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辛苦点儿没什么,再苦再累,都值得!


番外故事仍在继续


这两天的傍晚6时许,昌平区北七家镇宏福苑小区总会传来阵阵歌声。身着防护服的志愿者们为隔离群众举办了“小型”巡回“演唱会”,3万余人的社区,居民在阳台拿起手电筒、打开手机闪光灯,跟着音乐挥动双手、共同歌唱起来。


一时间,志愿者的独唱表演变成了居民共同歌唱伟大祖国的盛宴。这一次,昌平分局防疫一线的民警也站在了舞台中央……


,时长02:17


视频中的昌平分局昌平派出所民警韩峰说,第一次站在这么“大”的舞台,难免有些激动。“虽然距离居民的阳台较远,我们看不到大家的面孔,但那一刻,我知道我们是一家人。”
在这个已经因疫情被封闭了15天的小区里,故事仍在继续......

图片图片




家住宏福苑的小爱女士购买了一批生活物资一直未到,询问快递员,对方却说已经被签收了。寻找无果,只能寻求帮助。正在社区内巡逻的十三陵派出所民警张海阳了解情况后,分析社区口物资投送量大,有可能是送错楼层。经过细致摸排当天物资投送情况,证实了这一推断,又经过一番沟通,最终物品完好无损的送到了小爱女士家门口。






前几日夜里,居住在宏福苑南2区的张先生的父亲因季节变化,犯了气管炎,急需药品缓解,但因社区封控,无法带父亲出去就医。此时他下单14公里外的药店闪送,又因规定进不了小区,急坏了张先生。

焦急之中,他突然他想到了社区内巡逻的民警,于是拨打电话进行求助,民警徐江接到电话后,火速赶往小区门口找到了快递员,对药品和生活物资进行消杀后,亲手将药品和物资送到了张先生的手中。

回忆起这一段故事,张先生说:“那天,我站在窗外,看着红蓝警灯在小区里穿梭,让我对生活有了望穿秋水的期待......”




图片图片


都说疫情无情人有情

“疫情当前 警察不退”的背后

有舍我其谁的担当

有排除万难的勇气

有守护百姓的情怀

有苦中作乐的无畏

更有与疫情战斗到底的决心

和必胜的信心


图片图片


正如尹雯睿在笔记中写的那样
这是一曲民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和卫生防疫人员
共同谱写的组歌他们用每一天的付出与坚守告诉每一个人因为众志成城,所以无惧疫病因为一腔情怀,所以带来安宁因为这里有坚持、有热爱所以胜利,就在眼前!致敬,疫情防控第一线的所有人!
来源:正警事儿微信​​​​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