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自:江西省中医院血液科
近日,我科接连转入多位因腰痛为主要症状,最终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回事吧!
案例一
患者万某,男性,72岁,因“扭伤致腰部疼痛1月余,加重1周”入院。患者缘于40天前抬起重物致腰痛,活动不利,无法站立行走,发病时患者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胸闷气促,伤后患者前往当地卫生所治疗,予以药物止痛后病情稍缓解。1周前抬重物后腰痛加重,4天前在当地县医院拍片示:第12腰椎骨折。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骨科就诊,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58g/L。肾功能:肌酐:144.3umol/L 。考虑血液系统疾病转入我科,查免疫球蛋白+轻链定量(血清):免疫球蛋白A:0.14g/L;免疫球蛋白G:49.70g/L;免疫球蛋白M:0.1250g/L;K轻链:0.2490g/L;L轻链:20.7964g/L。骨髓象示:骨髓增生活跃,髓片成熟浆细胞+幼稚核浆细胞占38.5%,可见双核、三核及四核浆细胞。提示:多发性骨髓瘤之骨髓象。
案例二
患者干某,女性,83岁,因“腰痛伴乏力1月余,加重2天”入院。患者缘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疼痛,伴有神疲乏力,初期未重视,无系统诊治,2天前腰痛、乏力加重,遂来我院消化科就诊。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82g/L;肾功能:肌酐:239.5umol/L。患者贫血、骨痛考虑血液系统疾病转入我科,进一步查免疫球蛋白+轻链定量(血清):免疫球蛋白A:0.21g/L;免疫球蛋白G:4.67g/L;免疫球蛋M:0.0202g/L;K轻链:5.1096g/L。骨髓象:骨髓增生明显活跃,髓片成熟浆细胞+幼稚浆细胞占53%,可见双核浆细胞及三核浆细胞;提示多发性骨髓瘤之骨髓象。
为什么腰痛患者最终确诊却是多发性骨髓瘤呢?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以克隆性浆细胞肿瘤性增殖,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并造成肾脏、骨骼等多脏器损害为特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多发性骨髓瘤的典型症状如下:
其他如出血倾向、淀粉样变性等表现。
多发性骨髓瘤的症状多样,且无特异性,患者出现骨痛、腰痛、贫血、恶心呕吐、肢体麻木乏力等症状时,往往去骨科、肾内科、消化科、神经科就诊,而很少首诊在血液科,很容易误诊。当出现不明原因的骨痛、腰痛或病理性骨折、不明原因的贫血或蛋白尿及肾功能不全、反复的肺部感染等现象,需结合血液科医生意见共同进行相关诊疗,防止出现误诊,以便尽早治疗。
专家介绍
曾英坚: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具有丰富的西医临床、中医临证及中西医结合诊疗经验。擅长恶性血液病、肿瘤化疗后的中医调治及不能耐受化疗恶性血液病、肿瘤的中医治疗;擅长中西医综合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减少、贫血、过敏性紫癜、难治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擅长中医药联合个体化减毒增效化疗方案、去甲基化方案、最新医学技术及转化医学方案综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和老年恶性血液病。目前中西医结合诊疗血液疾病的技术水平处于省内领先及国内先进水平。
还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更年期综合征以及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头晕乏力、心慌失眠、抑郁心烦、自汗盗汗、手足心汗、畏寒燥热、月经不调、口苦口干、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等内分泌失调性疾病的中医调治和中医疑难杂病的治疗。
学术任职及荣誉: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病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中西医整合医学学组委员,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血液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主任委员,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分会主任委员,江西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西医结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疾病诊疗专家组专家成员,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中青年专家,全国第四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江西省首批中医药中青年骨干人才,获江西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卫健委抗疫“记大功”奖励。
坐诊时间:总院门诊:周一、周四上午,周三下午;体检中心诊后专家门诊:周五上午;红谷滩国医堂:周一下午
吴欣平:医学硕士,毕业于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委员兼秘书,江西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分会委员、江西省康复养生协会针灸推拿康复专委会委员。长期从事血液病及内分泌疾病的诊治,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等各类血液病及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