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中国足协发布中国女足主教练选聘通知,16号完成面试,根据最初的计划,女足主帅的任命将在面试后一周左右的时间公布,然而如今已过去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谁将拿起中国女足的教鞭,却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今天,有媒体报道,此次的女足竞聘很有可能无效,该报道称:“女足选帅目前并不是某个候选人没有通过审核,而是整个选帅过程,甚至确定选帅标准的流程,以及能够决策最终女足主帅人选的权利,都一并被叫停。”
五星体育记者也就此向中国足协相关负责人求证,但并未得到正面的回复。
不同于此次女足主帅竞选的久久不决,李铁当选中国男足的主帅,流程就要简单不少。2019年12月26日,李铁、李霄鹏、王宝山,三位本土教练参与国足主帅的竞选,仅仅过了一周的时间,1月2日中国足协就官宣李铁当选。
当然,这也是有赖于在里皮请辞后,李铁临危受命带领球队征战东亚杯,随后通过竞聘,完成了转正,让这个流程看似顺理成章。
那为何女足的主帅竞选,迟迟没有结果呢?很有可能是因为舆论。一方面女足主帅的竞选从一开始就笼罩在“内定”的阴影当中,加之此前贾秀全带队征战东京奥运会,成绩不佳,让女足帅位成为了一个“烫手山芋”,受到了各方的关注。
另一方面也受到了李铁带队征战12强赛的表现的影响,李铁的用人受到了巨大的质疑,让舆论对于中国足协的选帅流程也产生了质疑。
此前,五星体育在对中国足坛名宿、中国女足主教练选聘专家组成员朱广沪采访时,朱广沪指导也表示:“当时听他们几个人陈述完以后,我们也向他们提出提问,询问他们的想法和规划等等,让我们进行判断。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张很详细的表,其中包括仪态、表达程序、逻辑思维、对足球的认识、备战亚洲杯的具体想法等等。当时开完会议后,谁都没有互相看,就自己写,然后交给相关工作人员,应该说是一个很透明很公正的一个选聘过程。”
而朱广沪、李树斌、李锡才、孙雯、王红和中国足协技术总监比利时人克瑞斯,六个人组成的专家组。应该说也足以对女足主帅的人选作出相对准确的评定了。
受到舆论的压力,重新审视选人问题,自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按照选聘形式进行选帅的规则既然已经公布了,加上选聘的流程也没有问题,那就应该按照规则行事。为何女足主帅的选聘依然会有“全盘否定”的可能呢?
近些年,“朝令夕改”似乎已经成为足协的常态,包括职业联盟,包括归化球员,包括引援调解费,包括联赛改革等等问题,足协一直无法延续自己所制定的“规则”。这或许就是导致中国足球乱象的原因所在。
舆论的作用是监督,受到舆论的监督反省自身问题也是好事。但监督的本质,保证制度执行的公平公正公开,监督不是制定规则,而是保障规则。如果说只考虑舆论,不考虑实际的问题,不考虑足球发展规律,只想“满足”悠悠众口,又怎么能让中国足球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呢?
女足亚洲杯的比赛将在2022年的1月20日打响,作为2023年女足世界杯的选拔赛,重要性不言而喻。近期,女超联赛也进入到了争冠组和保级组的比赛阶段,正是女足主帅对将士们考察的好时机。“军不可一日无帅”,如今女足的帅位迟迟不定,女足的军心又从何谈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