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衡中国?美国东亚事务首席外交官访问东南亚,必将碰一鼻子灰

发布时间 :2021-11-27

​​

美国助理国务卿康达

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在东南亚方向的外交动作频频。根据美国国务院的声明,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康达(Daniel Kritenbrink)将从11月27日至12月4日访问东南亚。毫无疑问,这次访问又是一次剑指中国的外交活动,并希望以此推动美国“印太”战略。然而,美国以“大国竞争”思维处理与地区国家关系,必将碰一鼻子灰!

康达去东南亚做些什么?

作为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新官上任三把火,自然要去负责的地区走一走、看一看。从议题来看,康达这次的任务非常清晰。

一是重申美国对印太地区的重视。由于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对地区冲击极大,给东南亚国家普遍留下阴影,拜登执政后试图努力扭转美国的“负分”形象,因此包括国务卿布林肯、国防部长奥斯汀在内的多位高官已经陆续访问这一地区,拜登也亲自参加了东盟峰会和东亚峰会的视频会议。

拜登参加东盟峰会视频会议

二是在一些具体议题上寻求地区国家的合作。根据相关信息的披露,康达此行将与地区国家就气候变化、疫情合作、价值观、海上安全、柬埔寨等全球性和地区性议题交换意见。从这些议题可以看出,美国在设置议题的同时也主动挑选一些对东南亚自身利益相关的议题,以此展现对地区国家的尊重。

三是联合地区国家对抗中国。一方面,美国仍然希望能够联合东南亚国家一起制衡中国影响力的发展,但另一方面,美国也会对东南亚国家做出某种形式的“再保证”,打消地区国家对中美两国竞争的一些疑虑。因为对于东南亚国家而言,最不希望的就是在中美两国之间选边站队。

美国“印太”战略难获成功

然而,无论美国多么努力,拜登政府想要推动的“印太”战略都难获成功,主要有两大原因。

第一,中美关系的稳定才是“印太”战略成功的最基本条件。无论是印太也好,亚太也罢,中国都是这一地区不可或缺的国家,能否处理好对华关系,才是美国“印太”战略能否成功的关键。但遗憾的是,美国混淆了这一战略的逻辑,反而将对抗中国作为“印太”战略的目标,这种本末倒置、因噎废食的战略逻辑只会让“印太”战略出场就谢幕。


拜登

第二,美国“印太”战略始终缺乏经济支柱。从奥巴马的亚太“再平衡”到特朗普的“印太”战略,再到拜登的“印太”战略2.0版本,美国虽然在战略上保持了连贯性和一致性,但却始终缺乏这一战略的经济支柱。拜登政府显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提出了所谓的“印太经济框架”,希望在经济层面也推回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

然而,美国国内现在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新冠疫情久拖未决,供应链和通货膨胀的问题极为突出。同时,美国自身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前段时间刚刚通过的基建法案和未来要推动的社会支出法案,都需要拜登政府乃至以后的美国政府投入巨额资金。

在这种情况下,“印太”战略注定是美国用来忽悠地区盟友对抗中国的“画大饼”行为,究竟谁能够为地区发展拿出真金白银,又是谁在挑动地区矛盾,相信东南亚国家心知肚明!​​​​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