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江访谈录(046):寺院的殿堂构成是怎样的?三门殿的三门含义?

发布时间 :2021-11-29

​​

【导读】《妙江访谈录》是全面系统介绍上妙下江大和尚及其心路历程的第一本专访录。由陈言和简宁两位居士于2010年合作完成。为了使广大信众更多、更好、更全面地了解上妙下江大和尚的成长历程和心路历程,本平台现将此书内容连载刊登,以飨广大读者信众。


下 篇

﹣弘法篇﹣




     16. 藏蒙喇嘛寺院的组织如何?


      藏蒙喇嘛寺院的组织:第一叫“智果”, 又叫“古学”,即是“呼图克图”。第二是“赤巴”, 即戒行高深,经典娴熟的住持,是寺中最高领导人,三五年一任;较小寺院叫“堪布”。其下有掌经喇嘛,叫“翁则”, 负诵经课程及解释疑义之责。铁棒喇嘛,叫做“格果”, 负督察喇嘛勤情,有惩罚喇嘛及维持佛法之责。法神喇嘛,名叫“接巴”, 负决疑卜筮之责。“根察”负统筹全寺事务,监察全寺钱物出纳。管家喇嘛,叫做“根巴”, 掌管寺内财产及收支事宜。充本喇嘛,叫做“涅巴”, 负经管贸易之责。



     17. 挂单是什么意思?


      子孙寺院只由本寺僧侣居住,不接待外来僧众。僧众在外云游参学时可以到十方丛林居住,叫做“挂单”或“挂褡”。“单”是指僧人的行李,挂单便是将行李安放起来,暂不他往的意思。僧人住进寺院,首先住在云水堂,言其如行云流水,过而不留。在云水堂住相当时期以后,经本人要求和常住同意,可以进禅堂或念佛堂,成为寺中的基本僧众。住云水堂可以随时他往;住禅堂或念佛堂后,如要离寺他往,只能在每年正月十五日或七月十五日提出申请告别。禅堂或念佛堂的僧众名额有一定的限额。



     18. 一般寺院的殿堂构成怎样?


      寺院的殿堂构成:从三门殿(即山门)进入寺院后,还有四大天王殿,又名金刚殿,再进入内便是大雄宝殿,还有观音殿、三圣殿、地藏殿、祖师殿等等名目。堂包括有五观堂(饭堂)、客堂、讲堂、涅槃堂(是僧人圆寂往生的地方)、 法堂、禅堂(参禅用)、念佛堂(念佛用)、藏经阁等。这些殿及堂合起来便是一座寺院或丛林。



     19. 三门殿的三门有什么含义?


      寺院的大门,一般都是三门并立,中间一大门,两旁各一小门,所以称为三门殿,也有写作山门殿的。三门之意是指中间的空门、右边的无作门及左边的无相门。

(1)空门:一表诸法(所有事物)缘起性空的道理,无一是究竟、真实永固的。从物质方面来说,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都是因缘和合,有成、住、坏、空。从身命来说,由物质和精神构成,身体有生、老、病、死,缘尽便灭。至于精神方面,我们起心动念,有生、住、异、灭。无一物是常存的,所以叫做空。空门又称解脱门,因为进入寺院,内心清净,便没有任何挂碍所以叫解脱。佛门所说的空,不是没有的意思,也不是入空门就是连人都不做了,而是要我们提高认识的层次,明白诸法皆是空相,明白了这个道理,对世间的一切事物及自己的身体、人际关系等,都不要执著和追求,因为执著追求就会产生很多烦恼,不断造业,难脱生死。所以说性空。



(2)无作门:在空门的右边。表示既然明白了性空的道理,人我之间处之泰然,而不造作恶业(诸恶莫做), 专心以佛法为目标,努力作佛事(众善奉行)。无作者,无受果报,生死轮回,自然得解脱。

(3)无相门:在空门的左边。表示无四相存在,即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表示摆脱世俗的有为法,了知四大五蕴皆空,再无我人相分别,悟入涅槃寂灭。得无相者自在。

一般大丛林通常只开旁边的小门,很少打开中间的大门,只有诸山长老、大和尚或是大护法莅临,才打开中间门迎接。

三门殿内,在门的两旁塑两大金刚像,此即手持金刚杵(印度古代最坚固的兵器)警卫佛的夜叉神,又名“执金刚”。传说佛常有五百执金刚随从侍卫,其主要者名“密迹金刚”。世俗根据《封神演义》小说中的戏言,称此像为哼哈二将,佛教经典中是没有这种名称的。



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五台山大圣竹林寺原创内容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


▼往期精彩▼

妙江访谈录(001): 母亲信仰的奇迹 童真入道

妙江访谈录(003):南寺初见三义老和尚

妙江访谈录(005):慧清和尚圆寂。特殊时期的佛子们。

妙江访谈录(007):被迫离开云冈 那个独自承受委屈的年轻佛子

妙江访谈录(009):心有净土无一垢 只身踏寻文殊迹

妙江访谈录(011):因缘福德 缘归普化 家人齐聚五台


温馨提示:本平台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欢迎投稿:dashengzhulinsi@163.com

净土道场

微信:大圣竹林寺

点击往期精彩

查看更多内容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大圣竹林寺公众号

欢迎关注大圣竹林寺新浪微博:

dashengzhulinsi@sina.com

微信公众号:

wutaishandashengzhulinsi


客堂电话:0350—6548299


爱 出 者 爱 返 • 分 享 者 福 來


​​​​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