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针灸三才补法减肥法”治疗各类型肥胖的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 :2021-12-03

​​吕即来教授简介:

吕即来,14岁自学中医,毕业于新疆中医学院,国家注册中医执业医师,国内著名中医家、中医三才学派创始人

斯里兰卡国家大学医学交流中心针灸博士、客座教授

全国历届 “民间中医节”、中国医师节的倡导者及组织者。

现任北京吕氏三才中医药研究院院长

吕即来教授从事中医理论研究、临床实践、带教等工作近三十年,德艺双馨,善用经方、针、手法治疗各种心脑血管疾病、胃病、月经失调、失眠、肿瘤等疑难杂症,多应病而效,被誉为“有当代仲景之风”,其在中医学术上的突出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中医理论:全面提升、完善了中医理论体系,创立了源于中医又有别于中医的“中医三才理论体系”,以“三才宇宙全息学说”替代“阴阳五行学说”作为“中医三才学说”的理论框架,使中医理论得到全面升华,打破了近五百年来中医理论发展严重滞后、日益颓废的状态;

二:中医针法:在三才理论体系的指导下运用“三才通调针法”结合无痛弹性进针手法治疗各种疾病,进针不痛效果显著,从而改变了过去针灸治疗需要辩证用穴、进针痛、手法更痛等不便于推广应用的弊端;为便简廉验的针灸疗法的普及和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中医手法:在三才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以更合理科学的三才十二经络的排序为依据而创立的“三才寻龙点穴手法”,使中医的手法技能更上一个台阶;

四:中医用药:在三才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突破传统中医用药思维,按人体阴、阳、阴阳三气比例配伍而成的“丹道丸”,组方精妙,一方多治而效果显著,通调百病而延年益寿,为中医药发展数千年来不可多得的瑰宝之方;

2018年九月,吕即来教授被甄选为“全国第四批优秀中医代表”参加了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医高级研修班进修深造;2019年12月被北京中医科学研究院西苑医院聘为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在2014年的“诊脉验孕”中医危机事件中吕即来挺身而出,经湖南卫视《新闻大求真》栏目播出后经全国几千家媒体报道后,为正名中医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为中医所做的努力也必将永载中医史册。

由吕即来录制的《医家讲坛》、《吕即来讲中医》《中医开悟课》等中医系列视频数百集,点击近千万万次。

著有《中医三才医学论》、《如何快速成为针灸高手》、《三才正医论》、《298特效秘方集》等;

 

图片图片

一.肥胖的概念

肥胖是指因一些原因而使脂肪过剩并蓄积于人体局部或全身,从而使体重增加并超过标准体重的20%的一种病症。

二.狭义的肥胖与广义的肥胖

狭义的肥胖是指脂肪蓄积,导致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狭义的肥胖是病理性肥胖,是一种病症。在临床上又根据超过标准体重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肥胖。轻度肥胖即超过标准体重的20%,小于30%;中度肥胖即超过标准体重的30%,小于50%;重度肥胖即超过标准体重的50%以上。

广义的肥胖是指体重稍高于标准体重或稍低于标准体重或未超过标准体重的20%,但局部有脂肪堆积(局部肥胖);或本人对自身形体、体重不满意者,均属于广义的肥胖。广义的肥胖不能算是一种病症,属于生理性肥胖或局部肥胖。随着目前“以瘦为美”的潮流及爱美者对自身身材的要求日益增高,在肥胖门诊中,有近半患者都属于这种广义的肥胖。原则上对体重已低于标准体重的10%,但仍觉得不够“骨干”的爱美女性,即便有很强的减肥欲望,也不主张给予减肥治疗。因为对于低于标准体重10%的患者,任何减肥方法都是不健康和有损身体的。

三.标准体重的计算

标准体有很多种计算方法,现介绍一种简易计算法:

男性平均体重(㎏)=身高(cm)—100×0.9;

女性平均体重(㎏)=身高(cm)—102×0.9

四.肥胖的原因

(一)遗传因素:研究表现,肥胖的人不少有明确的家族史。父亲或母亲肥胖,其子女有40~50%肥胖,如果父母双方均肥胖,其子女肥胖的机会可达70~80%。

(二)饮食因素:饮食因素是导致体重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善饥多食;喜欢吃甜食、西式快餐;喜吃零食、夜宵;喜欢喝啤酒;不吃早餐等等,都会导致脂肪的蓄积而引起肥胖。

(三)脂肪代谢障碍:即脂肪的消耗、代谢功能发生障碍。这种人吃得往往不多,甚至比正常还少,但体重却有增无减。即俗语说:“喝凉水也会长胖”的那种类型。这是因为每天的消耗量始终少于摄入量的因素而造成的,和饮食的多少没有关系。

(四)内分泌失调:因各种原因导致体内雌、孕激素的变化而使脂肪堆积形成的肥胖。如青春期肥胖;产后肥胖;中、老年性肥胖;人流后肥胖;药源性肥胖(激素类药物)等都属于内分泌失调型肥胖。

(五)继发性肥胖:大约有5%的肥胖属于继发性肥胖。即继发于其它疾病如下丘脑病、垂体病、胰岛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对于这种类型的肥胖,首先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六)社会–神经精神因素:如社会经济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工作压力、焦虑、忧郁、心情等等都会影响到体重从而导致肥胖。

五.肥胖的分型

按肥胖的原因将肥胖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遗传性肥胖:有遗传家族史,从小就偏胖者。

(二)体质性肥胖:无家族肥胖史,但从小就偏胖者。

(三)单纯性肥胖:多因饮食过多而引起。

(四)内分泌失调型肥胖:包括青春期肥胖、产后肥胖、中老年性肥胖、人流后肥胖、药源性肥胖等与雌、孕激素有关的肥胖。

(五)运动型肥胖:长期运动停止后引起的肥胖。

(六)继发性肥胖:继发于某些疾病所引起的肥胖。

(七)功能性肥胖:即吃得不多但体重偏重的肥胖。

六.肥胖的危害

肥胖是现代时髦病。不仅困扰着发达国家的人群,并已日益全球化,成为至今世界人类健康的最大障碍。当路易斯博士任美国医学联合会会长时,一位新闻记者问他时:“你认为癌症是不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威胁”?他回答:“不是,癌症是最可怕的疾病,但对人们的健康构成最大威胁的是肥胖症”。有专家指出:如果消失了肿瘤,人类的平均寿命可延长2年;但若消灭了肥胖,人类的平均寿命可以延长4年。可见肥胖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和形体的不美好,还是人类健康的大敌。肥胖与多种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身体功能提早衰退、性功能衰退、亚健康状态、心脑血管疾病(循环疾病)、肾脏疾病、脂肪肝、肝硬化、胆囊疾病、便秘、便溏,糖尿病、静脉曲张、关节炎、月经失调、不孕不育甚至猝死等等。

肥胖的八大影响:①影响寿命②影响呼吸③影响血糖④影响血脂⑤影响血压⑥影响生育⑦影响免疫力⑧影响日常生活。

肥胖的八大并发症:①高脂血症②高血压病③动脉粥样硬化④糖尿病⑤冠心病⑥脂肪肝⑦胆石症⑧痛风。

七.肥胖的中医治疗:

运用中医来治疗肥胖有很多方法,如耳穴、点穴、按摩、中药、针灸等等。特别是针灸减肥,以其有效、健康、绿色、无副作用等特点而深受广大肥胖者的接受和喜爱。

但由于中医的绝大多数医家都将肥胖辩证为一种以实证为主,兼有虚证的病症。因此,传统的针灸减肥在选穴上也多以泻实为立法。在临床治疗肥胖时存在扎针较多、针感较痛、平台期、停减期过长、易反弹等弊端。妨碍了针灸减肥的发展和普及。

肥胖属于实症还是虚症?该用泻法还是补法?这个问题很重要。是一个关系到治疗立法和临床治疗效果及愈后是否反弹的原则性问题。在以往中医对肥胖的辨证分型中,多将肥胖分为脾胃积热、胃热脾虚、气滞血瘀、痰湿内蕴等四种类型。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绝大多数的医家都把肥胖归为实症或虚实兼见以实症为主的一个病症。因此治疗肥胖的立法也多以泻法为主或以泻法为主兼以补虚。我在十年前刚接触针灸减肥这个行业的时候,也把肥胖看做是一个实症,并确立了以泻为主的针灸治疗方法。阵扎的也比较多。但在用以泻法为主治疗肥胖的过程中发现了诸多的问题,如在刚开始针灸减肥时减重效果还好,但停减期很长或后期减重效果欠佳;或虽减了十几斤、二十几斤,或减肥已成功,但停止针灸治疗后反弹率很高;或在减肥期间不少肥胖者出现面色不好、脱发、月经不调、疲乏等症状。对于这一问题,作者不断思考和反思发现:

1)有些人吃的很多但怎么也吃不胖,这类人大都属于精力旺盛、体质偏火的体质;

2)有些人吃的很少,但皮下脂肪却越积越多,体重持续增加,这类人脑力劳动者居多,多伴有乏力、气短、疲乏等症状;

3)绝大多数的肥胖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气短、乏力、动者尤甚、易疲倦、精力不充沛、甚至免疫力低下等气虚症状。

由此而认为:人体每天的摄入热量与消耗热量是否成正比是由人体的元气或脾气所决定。如果人体的元气充沛、脾气健旺,则每天都能消耗所摄入的所有热量而不会储存热量;但如果人体的元气虚衰或脾气虚弱,就不能完全消耗所有的摄入热量。这些不能被元气或脾气所消耗的热量就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并逐渐形成局部或全身肥胖。所以,肥胖的主要病因是气虚或脾虚不能推化痰湿(脂肪)所致。属虚症无疑。根据中医“虚者补之”的治则及“三才体质”,作者最终确立了“以补为消”的治疗原则。自拟“三才补法减肥”,通过补充自身的元气和脾气来化解消耗脂肪。用于各型肥胖取得了显著效果。通过近千例肥胖者的疗效观察:较之以往针灸“泻法”减肥,针灸“补法”减肥其早期、中期、后期效果均高于“泻法”减肥。且“补法”减肥治疗过程中的平台期、停减期较“泻法”减肥明显减少。最重要的是,因为解决了气虚这一肥胖的根本问题,因此大多数肥胖者治愈后未出现反弹现象。且在减肥的过程中,其肥胖伴有的乏力、疲倦、气短、免疫力低下等气虚症状也随之缓解或消失。身体的很多亚健康状态也得以消除。身体健康状态也较之以前明显改善。

那么,在临床中如何运用“针灸三才补法”来治疗肥胖呢?在这给大家详细论述:

根据中医三才医学理论(详细理论可参考本人写的《中医三才医学论》),我们知道,人体由外向内分为外围、里层、半表半里三层。而人体的经络、六脏、六腑也可由外向内分为外围、里层、半表半里三层。所有的疾病也都可以分为外围的“天”证、里层的“地”证和半表半里的“人”证三大类型。肥胖也是一样,根据脂肪在经络、六腑、六脏的不同;脂肪分布的部位之不同(脂肪分布于皮下层的表层肥胖、脂肪分布于内脏如肥胖伴有脂肪肝等的里层肥胖、脂肪在表层、内脏均有分布的半表半里层肥胖);不同脏腑所导致的肥胖的不同(如气虚引起的为“天”型肥胖、脾虚胃热引起的肥胖为“地”型肥胖及肝郁气滞或虚实寒热错杂所致的“人”型肥胖)。临床可将肥胖分为外围肥胖(“天”型)、里层肥胖(“地”型)及半表半里层肥胖(“人”型)三种类型;

1.外围肥胖(即“天”型肥胖)的治疗:

此类型的肥胖是人体外围性肥胖,也即皮下脂肪型肥胖。脂肪多分布于皮下,但分布较均匀。或在此基础上易呈现大腹便便,乳房、髋部和肩部脂肪堆积。肥胖程度多为轻、中度。多因气虚所导致,因此除肥胖外还伴有气短、动者气促、甚至休息时也觉乏力、气喘、嗜睡或下肢浮肿等,甚者胸闷心慌,有的还伴有易感冒、过敏性鼻炎等气虚症状。这种类型的肥胖临床较为常见,约占肥胖病例的55%。

治疗:

补气健脾化脂方(笔者经验方):

【组成】:关元、气海、中脘、天枢、肥胖穴、梁丘、丰隆。

【用法】:均直刺后留针30分钟,隔日1次,20次为1个疗程。一般一个疗程可减5~15公斤,通过387例外围肥胖(“天”型肥胖)患者的疗效观察,其有效率达到97%。停止治疗1年后随访其有效率仍在91%.

【方解】:外围性肥胖是由于自身的元气不能化解消耗过多的脂肪所致。故方中以关元、气海大补元气以推动脂肪分解为主穴;中脘、天枢、梁丘健脾益气、调理胃肠功能以转化湿浊之气为臣;肥胖穴、丰隆化痰湿消脂为佐。共奏补气健脾消脂之功。临床用于各型肥胖均有卓效。

【加减】:

(1)若胃热明显表现为善饥多食,爱吃东西的加大横、腹哀、滑肉门。

(2)若伴有情绪烦躁、月经失调加三阴交、带脉、太冲。

(3)若脾虚胃热明显,表现为吃的也不多,但体重有增无减的,加足三里、公孙、太冲、梁门等。

(4)自幼发胖加肾俞、三阴交。

(5)分娩后发胖加石门、曲泉。

(6)遗传性发胖加血海、三阴交。

(7)病后发胖加上巨虚、曲池。

(8)局部肥胖可在“补气健脾化脂方”的基础上选用局部穴位或阿是穴,但不宜太多,2~4个即可,以免影响到主穴的作用。

2.里层肥胖(即“地”型肥胖)的治疗

此类型的肥胖是人体里层性肥胖,也即为内脏脂肪性肥胖。脂肪堆积在内脏周围,特别是肾脏周围及肠系膜。内脏周围有适量脂肪可以支持和保护内脏,但过多就会限制和影响脏腑的功能。此类型的肥胖多伴有脂肪肝、冠心病、肝硬化等并发症。肥胖主要集中在腹部和臀部。肥胖程度轻、中、重度都有。多因脾虚胃热所导致,因此除肥胖外还伴有食欲旺盛;善饥多食;好吃零食、糖果、糕点及甜食;睡眠打鼾;下肢浮肿;腹胀;便秘;肢体困重;疲乏无力;口渴喜饮;畏热多汗等症状。这种类型的肥胖在临床上也较为常见,仅次于外围性肥胖,约占肥胖病例的35%。

治疗:补气健脾清胃化脂方(笔者经验方):

【组成】:关元、中脘、天枢、肥胖穴、梁丘、丰隆、足三里、阴陵泉、公孙、大横。

本方即“补气健脾化脂方”去气海,加健脾清胃祛湿的足三里、阴陵泉、公孙、大横而成。

【用法】:均直刺后留针30分钟,隔日1次,20次为1个疗程。一个疗程可减4~13公斤,通过325例里层肥胖(即“地”型肥胖)患者的疗效观察,其有效率达到95%。停止治疗1年后随访其有效率仍在89%.

3.半表半里层肥胖(即“人”型肥胖)的治疗:

此类型的肥胖是人体半表半里层性肥胖。脂肪既分布于皮下,也分布于内脏周围,分布不均匀。多伴有胆石症、脂肪肝、月经失调等并发症。肥胖主要集中在胸部、腰部、腹部、臀部、肩部等。肥胖程度多为轻、中度。本类型为脾虚肝郁气滞所导致,病理多虚实寒热错杂。属病程较长、顽固性、易反复的肥胖类型。继发性肥胖病多见此类型。女性多于男性。除肥胖外还伴有心烦易怒;胃脘痞闷;月经不调或闭经,甚则不孕;失眠多梦;吃得不多但体重仍偏重等。这种类型的肥胖在临床上比较少见,约占肥胖病例的10%。

治疗:补气疏肝行滞化脂方(笔者经验方):

【组成】:关元、中脘、天枢、肥胖穴、梁丘、丰隆、带脉、三阴交、太冲、内关。

本方即“补气健脾化脂方”去气海,加疏肝行滞的带脉、三阴交、太冲、内关而成。

【用法】:均直刺后留针30分钟,隔日1次,20次为1个疗程。一个疗程可减4~12公斤,通过269例半表半里层肥胖(即“人”型肥胖)患者的疗效观察,其有效率达到90%。停止治疗1年后随访其有效率仍在85%。

病例介绍:

郭某某,女,36岁,个体经商户。因“全身性肥胖8年”于2008年7月25日来减肥门诊就诊。患者8年前因生育导致体重增加,曾吃过减肥药,用过点穴、针灸等许多减肥方法,均无效或减几斤后体重反增。就诊时患者查身高161cm,体重146斤。肥胖主要集中在腰部、腹部、臀部、肩部等。伴有心烦易怒、疲倦、眼睑色暗、月经不调、失眠多梦、食欲不好等。辩证为脾虚肝郁气滞即“地”型肥胖。主穴选用关元、中脘、天枢、肥胖穴、梁丘、丰隆、三阴交、太冲、内关。经过三个疗程的治疗,患者体重降至112斤。其伴随症状也基本消失。1年后回访,饮食如常,体重无反弹。

图片图片


​​​​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