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赤剑天涯
每年空军的“金头盔”比赛过后,军迷圈都会一地鸡毛,什么飞机又怎么样,谁谁谁又打不过谁,白瞎了双倍发动机,双倍航材消耗等等。
首先,开门见山的说,金头盔至2011年创办以来,科目,机型和条件一直在变化,大家以旅(团)做单位参赛,争夺“优胜单位”(团体)及“金头盔”(机组或个人,机组大家应该也好理解,毕竟有双座机参赛的情况,如歼-16)。
图片
大家以团(旅)为单位报名参赛,自然有不同的机型(上图誓师的就是某团参赛的骨干和机型),一般是各参赛单位三代和三代比,三代半和三代半比,如果不这样设定条件,某参赛单位把刚换装的歼-20祭出来,“降维打击”,赛也不用比了,10顶金头盔全给他们吧。
一年一度的金头盔一般是10顶(但也有意外,2014年参赛单位多了,为了刺激飞飞们的潜能,就只设了5顶),优胜者会获得一顶实实在在的“金头盔”。
金头盔开始(2011年)只设定同型机之间的比赛,即你团出歼-11,我团也出歼-11,你团出歼-10,我团也出歼-10。
图片
不比拼飞机性能,只比大家谁的技战术水平和军事素养更高,谁飞得更狠,练得更苦,比的是头盔之下的“脑袋”里的智慧。
2012年开始开始组织了异型机之间的比赛,但当时我们还没三代半(歼-16,歼-10C等三代半入役分别是14年和18年的事了),大家战机还是处于一个水准,但当时某团的苏-30首获一顶金头盔,所以当年是11名飞行(10个机组)拿了金头盔奖。
各参赛单位三代和三代半异型机之间的比赛,也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并且还不是一场定输赢,是看综合比分的,比分高者夺冠。
其实这个也好理解,不看多次的综合比分,只看一场的发挥,是人都有意外,有个身体不适,发挥失常,一场定输赢是看不出个人的真实水平的,赛后总有各种说道和不服气。
图片
官媒南部空军的表述,注意划圈处的“总比分”落后的字眼。
赤剑在这里说人话就是“金头盔”的规则是,多场次,多场合多科目较量,综合比分更高者,夺冠,不是说谁用了什么机型拿了金头盔就代表这个机型厉害,本质上是飞行员厉害,毕竟飞机没有代差的情况下,大家都处于同一水平,就看谁更会“算计”,谁战法更新,实战中更管用,谁平时练得够猛,更贴近实战。
没有代差的情况下,真的不存在中型机吊打轻型机,重型机吊打中型机,单发吊打双发,双发吊打单发等奇奇怪怪的言论,战局的胜败在于谁的飞行员更了解对方,更会发挥自己的长处,把对方拉近自己的优势区域,然后一击必杀。
如果真要画数值的话,赤剑只能说,战机的技战术性能能决定空战结果的下限,但决定不了上限,空战数值的上限能达到多少,取决于飞行员个人的水平及战场发挥,这个才是空战中决定胜局关键的“重”头。
图片
并且金头盔的科目,为切合实战需要,其实一直在做调整,比如光放飞行员“自由空战”怎么行,实战中其实是有很多关键任务要执行的,比如上面官媒空军在线文章里的划线处。
赤剑用白话和大家解读就是,参加金头盔的飞飞们以团为单位参与了某个科目的比拼,某团参赛飞机全上(4架),扮演防守方,某参赛对抗团精挑细选2个机组扮演突袭方。
规则就如文中表述的一样,防守方把进攻/突袭方2架飞机干掉,胜,得积分。
进攻方2架把防守方4架飞机都干掉,或者有任意一架避开防守方的拦截抵达要害目标区域,则进攻方胜,得积分。
图片
别小看这个规则设定,假定你4架战机担任元首机护航,就算你事后把突袭的2架飞机干掉了,但你在干掉他们2架飞机前,进攻方一架飞机已经突破了防守圈打掉了元首机,就算你4架战机空中中无损,攻方全灭,你任务也算失败。
更何况实战中可不只护航,人家进攻方还可能带特种弹(不仅限于核弹,穿地弹,生化弹头等)突袭你如指挥中心,核弹发射井,政府首脑驻地等关键节点。
所以不同于自媒体的表述,我们的官媒其实提到金头盔飞行员其实都是赞扬谁平时练得好,“苦练精飞”,战法创新,飞行员战场之上无杂念,只为打赢,战场无用的动作一个不练等等,更何况金头盔还有个比较特殊的规定“每界金头盔,参赛单位必须要有50%以上的新人新面孔才能报名”,避免飞了数千小时的老鸟“霸屏”金头盔,年轻一代的飞行员没有出头机会,对整个空军人才建设不利。
所以,大家不要信一些自媒体的瞎话,他们的本质是制造对立,厂所攻击,从历年金头盔的归属来看,歼-10,歼-11,歼-16,歼-10C其实各有参赛单位依赖他们夺冠,金头盔比的是飞行员,从来不是飞机。(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