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悍刀行已经播出了十四集,其实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剧版的改编很大程度上尊重了原著,大多数的情节都有尽量地还原出来,只是没有一模一样。
如果从原著的角度来看,改编最大的其实是徐凤年的人设,但我认为精神内核是没有变化的。就像庆余年一样,剧版范闲和书版范闲差距有多大就不用赘述,但疏离世间的孤独感、蜜糖毒药金光的组分不变,加上张若昀生动的演绎,使范闲最终获得所有观众认可。那么徐凤年呢?
你以二十年的岁月,教你的闭门弟子做英雄,而非雄主。
这是纳兰右慈的原话,这个“你”指的是徐凤年唯一的师傅——无双国士李义山。当然也有人称呼他为毒士。李义山是棋手,春秋末年以及之后百年的朝堂与江湖,都是他的棋盘,所有人都是他的棋子。而徐凤年是最特别的一颗棋子,因为这是他唯一的徒弟,现在虽是棋子,将来却要成为执棋的人、破局的人。
李义山把徐凤年教成了一个英雄,而非雄主。
因为北凉不需要雄主,而天下需要一个英雄,能真正平定乱世,还生民太平。
徐凤年的对立面是陈芝豹,后者就是一个有野心有能力的雄主,然而雄主只会带来连连不断的战火和生灵涂炭。
悲天悯人。
心怀大义。
英雄可行非常之事,但应有底线。
不得万民景仰、人心所向,便枉称英雄。
温柔善良。
坚韧不拔。
所以在不改变其精神内核的基础上,剧版徐凤年的人设做了一定的调整。
“生性凉薄”这个词曾是徐凤年的个性评价,但作为一部电视剧的主角,播出后会影响更大范围的人群,这种个性势必要做出调整。
于是,剧版徐凤年头顶,多了一个“圣”的光环,而且,所有的恶劣面,变成了只向外人展现的演技,更早的将真实的、柔软的徐凤年呈现在荧幕上。
据说他好色,却对身边所有的女性都守之以礼。
据说他跋扈,却不曾对闹市中咒骂他的人恶言相向。
据说他草包,却是师从李义山胸有良谋。
对,这个剧版的徐凤年,他不摸女子的胸脯、不说下流的言语、不随意取他人性命,那对他的精神内核有影响吗?没有。
既然纨绔只是表象,那就让它流于表象。
去掉了生性凉薄的那一面,保留下了一个温柔善良、心怀大义的徐凤年,唯一的遗憾,可能就是这个徐凤年显得不够叼。
同时基于王倦一贯的尿性,对徐凤年这个角色进行了相当程度的削弱,这种削弱指的不是武力,而是徐凤年人格的完善程度。
主角的成长性,有时候需要作为剧情推进重要的环节,对于没有原著基础的普通观众来说,这样更具有观赏性和代入性。
原本徐凤年和徐骁之间并不存在分歧,徐凤年对徐骁不满的理由,也不是因为两位姐姐的离去,并且他从小作为北凉的继承人被培养长大,根本没有不想接掌北凉之说。这样的徐凤年是早熟的、压抑的、阴冷的,和前面所提到的改编是冲突的,但如果换成一个不成熟的世子,就顺理成章的和谐起来。
而且王爷和世子之间,由此产生了戏剧性的冲突,两个人之间的情感关系,更能经由这种冲突的演变,进一步表达的更加到位和彻底。
而徐骁的形象,也塑造的更加生动。剧版没有特地提及李一山的谋划,让一切的布置看起来都像是徐骁的手笔,更突出他的老谋深算和枭雄的特质。
徐骁的血是热的,但他在无奈之下,已经做了太多本不该做的事情。
他的心不冷,但是很硬。
人屠徐骁,小人屠陈芝豹,看,姓陈的比姓徐的更像他儿子,但徐骁心里的继承人只有徐凤年,这不是因为他笃信血脉传承,因为只有这个温柔善良又心怀大义的儿子,才能带给天下真正的太平。
他的儿子,非常令他骄傲。
在徐凤年说他同意接手北凉之后,老王爷激动地手忙脚乱的去找那串钥匙,开开心心的带他去英灵堂,给他讲那些曾经血与火的故事。
这个儿子,被教的很好,是他和故去的妻子都想要看到的样子。
他内心柔软,性格却坚韧。
他没有野心,志向却宏大。
他说他要走不同的路,做徐骁做不到的事情。
徐骁不认同,却愿意期待。
浑身是刺的徐凤年我很喜欢,柔软善良的徐凤年我也很喜欢,不远的将来,那个不需要再掩饰自己的徐凤年,会是他们两个形象的重叠,那时候的他,只有全力以赴的为国为民,实现他的侠之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