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书
停诊、追责、确诊、禁输,这4个关键词给今年的诊所上了沉重的一课。
有人说,今年诊所行业又是一年寒冬,而且这个寒冬持续的时间有点长……
所以一些诊所的日子并不好过。
停诊
对于自负盈亏的个体诊所来说,停诊损失的不只是现金流,还有辛苦建立起来的医患人情网络。
患者的就医需求并不会因为你诊所关门而暂停,他们有更多元化的选择,要么去上级医院要么选择互联网寻医问药。
此时的诊所经营者比任何人都更关注当地疫情动态,毕竟只要局势一天没缓解,自己的生计问题一天也得不到解决。
追责
今年的诊所,最怕摊上两大难:不配合的患者和不可预知的偶然性事件。
多数地方都有明确规定,要求小型医疗机构同样需要承担防控责任。
不按要求执行规定,轻则通报批评,重则吊证甚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绝大多数同行都能做到按章程办事,但因为患者行为具有不确定性,一旦不受控制,受到追责的很可能不只是患者个体还有曾经有过牵连的诊所主体。
确诊
新冠疑似症状和发热相似。患者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很难分辨两者,出现不适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就近解决。药房和诊所成为最容易接触阳性病例的高危机构之一。
这也是为什么疫情发生时,基层尤其是诊所最容易受影响,出现确诊病例风险也更大的原因。
只要确诊病例涉及诊所,机构运营又将陷入一段时间的死循环。
禁输
大家都明白,疫情进入常态化,开展输液已经不是长久之计,但站在转型的关口上,很多个体诊所要跨越的并不只是简单的一步。
这种转型可能涉及的领域太多,专业、资质是否符合,培训机构是否靠谱,第三方平台是否合法,当地政策是否允许等等。
开展特色诊疗或者西学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这上面花费的时间成本、财务成本都是作为诊所负责人要考虑的细节。
在业内竞争对手云集的当下,依赖输液赢得患者信赖的理念都已经过时,转型虽痛,但不得不做。
和新冠共存的这两年,悄无声息地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诊所人的生存方式,但无论怎么改变,我们都真诚地期盼疫情尽快结束。
待到雾霾散去,行业定会重现生机。
灵魂拷问:诊所该何去何从?
疫情终将过去,国家不断援助,瞅准机会,提升技能,服务百姓,就是机会!
症状表现
缺患者资源?缺宣传渠道?缺名气与影响力?缺收益项目?缺特色医疗项目?缺专业诊疗技术?缺好的医疗设备?缺信息化技术平台?缺专业培训?缺医师人脉?缺……
计划三年时间内:
覆盖100000+家基层医疗机构
服务1000+个基层分级诊疗联盟体
预计5000+名左右专家/区县医生参与
针对数以千万的高危人群、症状患者,预后人群等进行全周期全病程的持续监管, 数以亿计的百姓进行心脏疾病知识的科普教育, 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实事,有助于促进全民健康、健康老龄化的落实与推进,构建和谐社会。
文章上半部分来自赛柏蓝-基层医师公社,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投稿合作联系:ydbang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