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的耐久性是指宝石在佩戴、使用过程中能够抵抗外界破坏的性质,在长时间佩戴或保存后,而不发生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历史流传下来的很多古典珠宝,往往具有较好的耐久性。
影响宝石的耐久性的因素同样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其中内因为宝石自身的性质,可分为物理性质的稳定性和化学性质的稳定性,而外因同样与宝石的切工有关。
一、物理性质的稳定性
宝石物理性质的稳定性主要为机械稳定性,如硬度、韧性、解理、裂理、断口等,传统意义上的贵重珠宝常具有较高的机械稳定性,如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等。
1、宝石硬度是指宝石抵抗外来压入、刻划或研磨等机械作用的能力,与其晶体结构、化学键、化学组成等有关。传统意义上的贵重宝石往往具有较高的硬度,例如,钻石的硬度为10,红宝石的硬度为9。
2、宝石的韧度是指物质抵抗打击撕拉破碎的性能,与脆性近似对应。受打击易碎裂为脆性,反之,抗打击撕拉碎裂性能强者具韧性,所以也称韧度为打击硬度。和田玉、翡翠等玉石具有较高的韧性。
3、宝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破裂的性质包括解理、裂理和断口,宝石在受到外力发生破碎的难易程度成为脆性。其中,解理是指宝石晶体在外力作用下,沿一定的结晶学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根据据形成解理的难易程度和解理面发育的特点把宝石常见的解理分为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和及不完全解理。例如钻石具有八面体中等-完全解理,虽然钻石的硬度较高,但受到外力时易于破碎,同时也常常利用钻石的解理进行劈钻。
4、裂理是宝石在外力作用下沿双晶结合面、包裹体分布面或结构缺陷面等裂开成平面的性质。因此当宝石矿物出现双晶、以及包裹体时会降低宝石的耐久性。例如红宝石多发于菱面体裂理及底面裂理,具有较大的脆性。
5、断口是宝石在外力作用下沿任意方向(无方向性)裂开的性质。不同宝石在受到外力作用下裂开的难易程度不同,其形态也具有一定的差异,例如水晶常具有贝壳状断口,长石由于具有中等解理,常形成阶梯状断口。
6、其他物理性质稳定性
(a)颜色稳定性。宝石的颜色通常与致色元素及晶格缺陷有关,部分宝石的颜色稳定性相对较差,例如紫晶等宝石经加热或长时间日晒颜色会变浅,其主要原因与形成颜色的色心不稳定有关。
(b)热膨胀性。物体由于温度改变而有胀缩现象,常用热膨胀系数表示,钻石的热膨胀系数极低,温度的突然变化对钻石影响不大。
二、化学性质稳定性是指宝石矿物在化学因素作用下保持原有物理化学性质的能力,通常与宝石矿物的化学组成及晶体结构有关。例如,碳酸盐类宝石矿物耐腐蚀性较低,易与酸等发生反应,但是钻石具有很强的化学稳定性,在酸和碱中均不溶解。
外因:影响宝石耐久性的外因主要为宝石的切工,例如琢型类型、腰棱厚度、底尖尺寸等。
1、琢型:部分宝石具有较大的脆性,因此在琢型选择上,需要能够避免由于脆性所带来的伤害,例如祖母绿,硬度虽然较高,为7.5-8,但由于祖母绿本身裂隙较为发育,因此脆性较高,常使用八角阶梯琢型,周围的棱角均为钝角,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宝石的耐久性;
2、腰厚和底尖:腰棱的厚度和底尖均可影响宝石的耐久性,若腰棱过薄,则容易引起宝石的损伤
宝石需要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这会使得宝石常戴常新,但需要注意的,并不是所有的宝石都要追求其较高的耐久性,例如图章石,硬度在2-3之间,有机宝石的硬度也通常较低,但由于这些宝石具有较好的外观,同时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背景,因此同样可作为宝石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