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院:探索生态巡查新机制,护卫绿水青山、黑土地

发布时间 :2021-12-27

垦区的青山绿水、蓝天黑土镌刻着几代北大荒人的红色印记,是黑龙江农垦高质量发展的最大资本,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九三人民检察院在重拳出击破坏生态环境刑事犯罪的同时,创新常态化生态巡查工作机制,形成立体化生态保护法治屏障。


一、强化法治思维,由“进攻受阻”到“突出重围”,有效破解管辖瓶颈

伴随着农垦改革的深化,垦区行政执法机关转隶地方,农垦检察机关行政公益诉讼全线受阻。九三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蓝”不等不靠,从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汲取智慧力量;从坚定农垦检察自信中强化履职担当;从黑土地保护、粮食安全保障和水资源保护等职责使命中破解发展难题。行政权转隶初期,多个农场一度出现了已经退耕还草还林的大片草原、林地再遭破坏,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受损本院无权管辖,嫩江市院又鞭长莫及等情况。通过广泛调研发现,自然生态环境拥有系统性、动态性特征,与人为划分的行政区划、司法管辖之间存在冲突。发生在垦区的破坏生态环境案件侵权方、受害方、责任方、治理方均在垦区,唯有执法司法管辖不在垦区,可以与行政权对应的属地检察院探索建立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弹性管辖机制,共同履行好公共利益代表者的职责,消除监督盲区。院领导多次与嫩江市院领导座谈协商、召开联席会议,全院上下能动司法保护垦区黑土生态环境的强烈责任担当感化了友邻院,2020年4月20日,两院会签《关于建立跨区域行政公益诉讼弹性管辖机制联席会议纪要》,从此九三垦区的每一寸土地又回归黑土“检察蓝”的精心护佑之下。


二、强化系统思维,由“单兵阻击”到“组团作战”,能动建立协作机制

生态检察工作既要敢于监督,也要精准监督。该院积极构建“四大检察”合力保护生态环境的内部协作工作格局,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刑事检察、公益诉讼检察有效衔接。业务部、检察室有机联动,建立“刑事+公益诉讼”一体化办案机制,消除了部门间线索移送上的“梗阻”,实现了涉生态环境类案件“一条龙”办理。2019年以来,适用“一体化”办案机制办理案件22件,全部实现“三位一体”。


同时,积极加强与林草、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公安、法院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外部协作工作格局,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牵头建立了信息共享、办案协作、联席会议、联合巡查、生态修复、宣传联动等方面的联合执法工作机制。


2020年5月,与嫩江市林草局建立《常态化开展生态环境联合巡查工作制度》。七星泡检察室与嫩江市林草局开展黑土地保护联合执法,采用检察官指引林草局进行取证的方式,保证案件证据链条完整,对达到刑事立案标准的案件,由林草局及时制作卷宗移送公安机关,再由公安机关移送七星泡生态检察办案组,以达到案件从头至尾的完整性,并为今后环境保护类案件创造了指引性做法,真正在工作中发挥能动司法作用。同时,七星泡生态检察办案组依托现代科技手段,创新采用“卫星图片巡查+无人机巡查+人工实地巡查”三位一体方式,解决了线索“难于发现、难于到达、难于取证”的问题,为公益诉讼装上了一双“天眼”。黑土“检察蓝”与林草局执法人员不畏风雨酷暑,联合开展生态巡查33次,足迹踏遍了九三垦区的每一块草原、林地。 


2020年以来,先后召开公检法生态环境保护联席会3次,会签《关于在办理环境资源刑事案件中落实司法生态修复、认罪认罚从宽工作的意见》,统一执法司法标准,形成辖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合力。


三、强化全局思维,由“个个击破”到“辐射燎原”,联动推进依法治理

“胸怀“国之大者”,放大工作格局,强化系统治理”。这是雪冰检察长和新一届院党组对生态检察工作的新定位。随着大马力机车的轰鸣声,七星泡红旗渠湿地保护区立起来一块“检察蓝护卫中国饭碗”大幅宣传牌格外引人注目,垦区第一处生态修复基地就此建成。此前曾破坏这块草原的犯罪嫌疑人,现今化身为机务工人在受损草原上播撒130亩优质苜蓿草种子进行修复补偿。这是今年8月15日该院“一室一品”特色检察室——“七星泡生态保护检察室”修复补偿工作的一个缩影。2019年以来,该检察室已对18起破坏生态犯罪案件适用了生态修复补偿机制,恢复草原60万平方米、恢复林地 10万平方米、补栽树苗2万余棵、督促畜禽养殖场整改11家,收缴生态修复补偿金10余万元。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