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塔财经》最及时有效、中立客观的财经公告和公开讯息解读。
1、翠微股份
冬奥会“催热”数字人民币,翠微股份8天7板。
【概述】
松塔财经获悉,2022年1月13日,数字货币板块拉升回暖,翠微股份8天录得7板,午前涨停砸开,神思电子20CM涨停,新开普、宇信科技跟涨。
消息面上,央行北京营管部近日在“2022年工作会议”上指出,数字人民币冬奥场景试点稳妥推进,实现七大场景全覆盖,开展3场大型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落地场景40.3万个,交易金额96亿元。
【解读】
翠微股份是数字人民币龙头。主营百货、超市、餐饮、休闲娱乐。2022年,翠微股份完成了对海科融通98.2975%股权的收购。拥有了第三方支付业务。
海科融通成立于2001年4月。2011年,海科融通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业务类型为全国范围内的银行卡收单。除收单业务外,海科融通还向市场投放SaaS产品,面向中小银行输出支付系统解决方案等。海科融通也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指定运营银行签署合作协议,进行系统对接,推进数字人民币受理的系统建设。
翠微股份在2020年年报中表示,收购海科融通之后,形成了“商业+第三方支付”的双主业格局。与海科融通的协同发展,也是翠微股份2021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据了解,目前翠微股份旗下所有商场均可使用“数字人民币”购物。公司控股子公司海科融通已与多家银行在数字人民币线下收单领域达成合作,具备数字人民币跨行受理能力。
中信建投研报称,2022北京冬奥会将进行历来最大的数字人民币试点,银行APP钱包、硬件钱包等在内的推进工作已顺利进行,随着冬奥会场景的试点落地,未来数字人民币有望实现大规模推广。
【相关企业业绩近况】
翠微股份2021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32亿元,同比下降23.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93.34万元,同比下降21.14%。
2、国联水产
预制菜站上风口,国联水产“20cm”二连板。
【概述】
松塔财经获悉,2022年1月13日,国联水产(300094.SZ)一字涨停,已经连续2个交易日“20cm”涨停。
海欣食品、同庆楼、福成股份、得利斯、春雪食品、味知香、千味央厨等跟涨。
【科普】
所谓预制菜、半成品菜,是指已经在工厂搭配好了的菜式,然后采取冷冻或真空包装保存,消费者购买回来后只需要加热,或通过预制菜包装里的料包组合进行简单的烹饪。
【解读】
国联水产股价大幅上涨或与盒马鲜生的合作不无关系。1月11日晚间,国联水产发布公告称,与盒马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在水产预制菜品开发与市场推广、共建乡村振兴产业园区、联合品牌合作及消费动态共享等领域开展合作。
1月3日晚,国联水产曾公告称,公司定增事项获深圳证券交易所受理。国联水产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0亿元,用于广东国美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中央厨房项目、国联(益阳)食品有限公司水产品深加工扩建项目等,“拓产扩能”用意明显。
山西证券研报直言,懒宅经济推动预制菜行业高速发展。2021年中国预制菜空间规模预计达到3400亿元,同比增长18%。未来3年至5年,我国预制菜行业有望成为下一个万亿餐饮市场。
【相关企业业绩近况】
2021年第三季度,国联水产单季度主营收入12.0亿元,同比下降11.85%;单季度归母净利润99.73万元,同比上升104.45%。
3、晶盛机电
公司预计2021年净利同比增长84%–114%。
【概述】
松塔财经获悉,2022年1月12日,晶盛机电(300316.SZ)公告,预计2021年净利润15.8亿元-18.4亿元,同比增长84.11%–114.41%;报告期内,受益于光伏行业下游硅片厂商积极推进扩产进度,公司实现订单量、营业收入规模及经营业绩同比大幅增长。
【科普】
晶盛机电的主营业务为晶体硅生长设备制造业,占营收比例为96.59%。
公司主营产品为全自动单晶生长炉、多晶硅铸锭炉、区熔硅单晶炉、单晶硅滚圆机、单晶硅截断机、全自动硅片抛光机、双面研磨机、单晶硅棒切磨复合加工一体机、多晶硅块研磨一体机、叠片机、蓝宝石晶锭、蓝宝石晶片、LED灯具自动化生产线等。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太阳能光伏、集成电路、LED、工业4.0等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新兴产业。
【解读】
公司净利润符合机构预期,须警惕光伏下游硅片扩产不及预期。
此前,东吴证券预测2021年晶盛机电净利润为17.14亿元;浙商证券预测2021年晶盛机电净利润为15.2亿元,公司净利润预告基本符合机构预期。
2020年以来,半导体投资火热。晶盛机电作为设备生产商赢得了业绩增长。
2021年是单晶硅片高景气的大年,不过2021年四季度以来,单晶硅片价格开始持续下跌。产品价格下跌+赛道厂商扩产,硅片内卷肉眼可见。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拥有扩产计划的硅片厂商至少有12家,预计未来硅片新产能超299GW。未来一年,硅片超额利润一去不返已成为大势。
此外,公司或将有巨额定增,摊薄持股者每股收益。
2021年10月,晶盛机电发出定增预案,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7亿元,其中31.34亿元用于碳化硅衬底晶片生产基地项目,5.64亿元用于12英寸集成电路大硅片设备测试实验线项目,4.32亿元用于年产80台套半导体材料抛光及减薄设备生产制造项目,15.70亿元补充流动资金。公司目前的净资产为64.82亿元,意味着这笔定增会对每股收益产生巨大冲击。
【相关公司业绩近况】
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39.91亿元,同比增长60.6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1.10亿元,同比增长111.97%;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86元,同比增长109.76%。
4、泰格医药
公司2021年扣非净利同比预增60% - 87%。
【概述】
松塔财经获悉,泰格医药(300347.SZ)披露2021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25亿元-30.27亿元,同比增长50%-7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1.33亿元-13.24亿元,同比增长60%-87%。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持续增长,预计2021年度营业收入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均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
2020年度非经常性损益10.42亿元,2021年度非经常性损益14亿元-18亿元,主要由于公司按照新金融工具准则确认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取得股权转让收益所致。公司投资的金融资产主要为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公司以及医疗健康专业投资基金,其中公司直接或间接投资的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以及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公司按照新金融工具准则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12亿元-16亿元。
【科普】
泰格医药是国内领先的临床合同研究组织(CRO),专注于为医药产品研发提供I-IV期临床试验、数据管理与生物统计、注册申报等全方位服务。
CRO主要包括临床试验方案和病例报告表的设计和咨询,临床试验监查工作,数据管理,统计分析以及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等等,是一种专业要求极高的外包服务。
【解读】
泰格医药的业绩表现大幅超出券商预期。Wind数据显示,最近一个月内,共有21家机构对泰格医药2021年度业绩作出预测,其中归母净利润预估均值21.85亿元,同比增长24.88%。
业内人士分析,泰格医药的业绩增长源于全球医药和医疗器械研发投入持续加大、研发需求不断恢复及新冠相关临床试验项目快速增加。
不过,泰格医药的CRO赛道当前正面临较大的政策压力。
2021年7月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的“关于公开征求《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意见的通知”。
2021年11月1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从内容上来看,它是对“征求意见”中的内容进行了明确,同时也对CDE在2021年11月10日发布的《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现状年度报告(2020年)》(以下简称“报告”)揭示的一些主要问题,如:爆发式的创新药临床试验深陷同质化内卷、拖沓的临床试验效率、儿童药临床试验占比低、临床试验地域分布不均衡等,进行了一系列回应。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近年,创新药行业乱象丛生,很多“创新”药企不去发现更加优秀的药物分子,而是扛上“创新药”的大旗,对已经上市的创新药寻求小修小改,浪费大量资金以催生出批量的所谓“Me-too”创新药研发项目。
所谓“Me-too”药物,即避开“专利”药物的产权保护的新药研究,以现有的药物为先导物进行研究,进行分子结构改造或修饰,以获得专利,增加药企的产品管线,再套上一个个资本市场的“好故事”。这样的“创新”需求,造成CRO行业的虚假繁荣。
【相关企业业绩近况】
泰格医药2021年三季报营业收入33.95亿元,同比增加47.5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81亿元,同比增加35.13%。
5、中国石油
公司预计2021年净利七年来最好。
【概述】
松塔财经获悉,2022年1月12日,中国石油(601857.SH)公告,预计2021年实现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710亿元到750亿元,增长374%到395%;与2019年同期相比,将增加443亿元到483亿元,增长97%到106%,两年平均增长40%到43%,创近七年同期最好水平。
【解读】
中石油业绩符合机构预期,创7年同期最好,但其实比2014年还差。中石油未来业绩主要受国际油价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此前,平安证券预计2021中国石油归母净利润为912亿元,光大证券预计2021中国石油归母净利润为950.87亿元,公司预期净利润将在2020年190.02亿元的基础上增加710-750亿元,则净利润有望完成900.02-940.02亿元,基本符合机构预期。
根据中国石油预增公告,业绩预增主要原因是2021年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震荡上行,油气产品需求同比增加。
对未来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市场分歧很大。
日前,欧佩克内部研究报告显示,预计2022年原油供应持续过剩,全球原油库存将在未来一年内不断增加,几乎补足2021年消耗的所有库存量。
原油“大多头”高盛则表示,在疫情继续威胁需求和投资之际,全球石油市场尤其可能吃紧。油价可能在2023年达到100美元。
【科普】
布油即布伦特原油,是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原油期货合约。布伦特原油产于北大西洋北海布伦特地区,主要在北欧加工提炼,是西北欧、非洲、亚洲等地区的原油计价基准。
美油又称WTI原油,是西德克萨斯州轻质原油,是纽约商业交易(NYMEX)的原油期货合约。德州轻质原油是北美地区的通用油,所有在美国生产或者销往美国的油均以此为定价基准,又因为美国的影响力,一般所讲的国际油价即指美油价格。
【相关公司业绩近况】
中国石油2021年前三季度,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31.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51.26亿元,同比增长646.3%。
免责说明
信息和数据来源于深沪交易所、北交所等公告信息以及公开媒体资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因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