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放烟花,已经很多年。在很多城市,过年放炮仗,已经成为往事。
自1993年春节北京禁放鞭炮,全国先后有近300个城市纷纷效仿。
像北京这样的城市,后来重新开放,只是在规定区域规定时间外禁放。结果,在环保等理由下,从2022年开始,北京城又进入到了全城禁放。
大多数的城市,现在包括很多小县城,也包括一些偏远的山区农村,竟然也不让放烟花鞭炮。
据说,这是为了环保。
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率为87.5%,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1%。
不知道这个好消息,是否与不让放炮仗有关呢?
甚至,济南都声称,禁放烟花成为该市文明建设的靓丽名片。
其实,禁放烟花的理由,无法就是四条:一是环保,二是清理,三是安全,四是扰民。
用不着逐条驳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反正,只要是经过高风险地区,就不让回家过年。甚至还有地方官说,先隔离后拘留。
一刀切,说到底是懒政。
来自澳门的政协委员钟国荣认为,过年燃放烟花爆竹不应被禁止。多年来,禁放还是开放,民意一直在纠结。
如果说以前还仅仅是年味淡了的问题,那么,在新冠肆虐下的第三个春节,人们真应该有点精气神了。
也许很多人看不到,但却一定已经实实在在的感觉到了。新冠的各种管控和生产生活停滞,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损失,精神层面的伤害更大。
死气沉沉!
还是死气沉沉!
以至于,2020年春天,重新被堵车在路上的时候,竟然有点热泪盈面。
《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恶鬼。”
我们不信鬼神,但应该敬畏天地。
烟花爆竹如果都很可怕,那如何应对大国竞争,如何实现民族统一,如何成为战斗的民族?
过年了!用烟花爆竹的声音带给疫情中奋战的人们更多精神,不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