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六十一章
原文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译文
大国,理应处于江河下流,处于天下阴柔处,处于天下交汇处。阴柔常常以安静胜过刚强,就是因为它静静地处于下方。因此大国如果能以谦下的态度对待小国,那就能取信小国;小国如果能以谦下的态度对待大国,那也能取信大国。总之,只要谦下,或者取信,或者被取信。大国不要过于引领,小国不要过于奉承。那么,两者都能各得所欲。相比之下,大国更应该谦下。
讲的是大国、小国的关系,但老子要所有的国家不分大小都谦下、谦下、谦下。这又回到了他的理论主体,道的柔、静、弱、下。(文:余秋雨《老子通释》)
[再译]
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使天下百川河流交汇在这里,处在天下雌柔的位置。雌柔常以安静守定而胜过雄强,这是因为它居于柔下的缘故。所以,大国对小国谦下忍让,就可以取得小国的信任和依赖;小国对大国谦下忍让,就可以见容于大国。所以,或者大国对小国谦让而取得大国的信任,或者小国对大国谦让而见容于大国。大国不要过分想统治小国,小国不要过分想顺从大国,两方面各得所欲求的,大国特别应该谦下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