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皇帝·56】晋文帝司马昭(西晋追封)

发布时间 :2022-02-11

       说到司马昭必然提及司马懿发动的高平陵政变,在魏明帝曹叡去世时,司马懿和曹爽作为辅政大臣,共同辅佐八岁幼帝曹芳,曹爽作为宗亲,掌管军政大权,司马懿高居太傅,处处受到排挤。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诛杀曹爽势力,大权在握,曹芳再次成为傀儡皇帝。

       司马懿掌权不到两年便病逝而去,其子司马师执掌了魏国大权,曹芳非常憎恨司马师的横行霸道,知道司马师有篡位之心,就想夺回军权,铲除祸乱。曹芳集合亲信商讨对策,还没有来得及除掉权臣,司马师早已发觉,就要挟太后,废除了曹芳,改立曹髦为帝。

       此举引发周边大臣和将士的不满,纷纷发动暴动,一起讨伐司马师,但是大家势单力薄均被打败。司马师在前线战乱中受伤,一只眼睛都从眼眶里崩裂了出来。司马师将大将军印紧紧握在手中,等到司马昭赶到军中时,司马师已经奄奄一息,遗言司马昭一定要守住将军印便吐血身亡。

       司马昭掌权后,与其父亲司马懿、兄长司马师相比,司马昭更加的跋扈专权,魏少帝曹髦不甘心做一个傀儡皇帝,郁愤之际,提笔写下潜龙一诗。诗中描述一条因伤受困的龙,无法跳出深潭,只能看到泥鳅、鳝鱼等在自己面前张牙舞爪,对此表达自己无法施展抱负的痛苦心情。

       司马昭得知此诗后,勃然大怒,逼迫魏少帝认错,魏少帝无可奈何只能低头默认。司马昭自认为司马家族有功于魏国,魏少帝竟不知好歹,司马昭很是不悦,默默的策划着改朝换代。

        曹髦虽然年龄不大,但是深知司马昭之心,知道自己不久必然遭其迫害,就秘密召集侍中王沈、尚书王经、王业等朝臣,暗中商谈除去司马昭的计谋。曹髦过于轻敌,不听取老臣的劝阻,明知司马昭在朝中根深蒂固,党羽遍布朝野,私自颁布诏书,要求天下诸侯讨伐司马昭。诏书刚刚写好,便被司马昭知晓,魏少帝曹髦手握佩剑冲出宫去,各大臣眼看魏帝不保,纷纷投降司马昭,揭发了曹髦的阴谋。司马昭知道后,大笑一声,不以为然。

       司马昭私下里派贾充率领一队兵马拦截,在城中与皇帝的随从展开激战。曹髦大呼自己是真命天子,尔等岂敢弑君造反?贾充看到众将士纷纷撤退,不敢阻挡,手下将士成济忙问如何是好?贾充吼道:司马公养着你们,不就是要你们为他效力的吗?成济听到此话,带领众将士冲上前去,一剑刺穿了曹髦的前胸,当场死亡。

        司马昭闻听自己的属下杀死了皇帝,也惊恐万分,立即召集大臣商讨对策。对于司马昭本人,这都是他自己一手策划的,但是他不能表现得过于高兴,应该让别人看到他的吃惊、悲伤,对下属的愤怒。所以司马昭一边假装悲痛,一边想着如何收拾残局。陈泰告诉司马昭,为今之计必须杀了贾充和成济,只有这样才能平民愤,才能让众大臣信服。司马昭听完这些话后,虽有不舍,但是为了成就大事,必须当断则断。就以太后的名义下旨,将贾充贬为平民,成济则被扣上弑君的罪名,落得个满门抄斩的结果。

         司马昭狠毒之心,也不忘把尚书王经等人一起处死,以绝后患。

        司马昭杀死曹髦后,立曹奂为帝,即魏元帝,也是魏国最后一位皇帝。曹奂时年仅十五岁,完全被司马昭掌控,也是个有名无实的傀儡皇帝。司马昭一直野心勃勃,为何没有去取而代之?为何还要如此麻烦的另立新君?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实后面还有一句话,体现司马昭的遗憾和大智慧。

        司马昭年少跟随司马懿南征北战,经常在外领兵打仗,和那些世袭王位、手无缚鸡之力的王公贵族,司马昭更清楚的看透这个社会,了解社会中的主要矛盾,明确自己的治国之道。在治国上,司马昭是一位实干家,辅佐朝政,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政治上修改律法,整顿吏治;经济上,注重发展农业,提倡节俭,注重老百姓的生活。魏国的政治和经济一度逐步发展。

       司马昭掌权执政后,多次发动战争,平叛淮南地区的叛军,使魏国进入一个和平的环境时代。等到国中经理稳定后,司马昭开始着手消灭蜀汉和东吴。当时的蜀汉已经日益衰败,刘禅昏庸无能,国内战乱不断,百姓生活穷苦,四下逃窜,各地出现叛军起义。天下之地,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如此的三国对立已经长久,结束割据势力,统一天下是顺乎天意,魏国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彻底了消灭了蜀国。虽然东吴不是司马昭收取的,但是没有司马昭前面的努力和准备,司马炎岂能如此容易。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一直都有篡位之心,但是被成济错杀魏帝曹髦,惹怒了朝中大臣,执意夺取帝位,必然引起血雨腥风,此时的司马家族经不起半点曲折,一不小心必然万劫不复。司马昭野心实干,弑君是他的耻辱,也是阻碍他不能篡位的主要原因。只有后人才能看到司马昭的谋略和遗憾,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虽有心称帝,然不利人和。

​​​​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