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情人节那天,厦门突然诞生了第一家由中国邮政集团控股的中邮恒泰药业有限公司开设的咖啡店。店铺名字叫邮局咖啡(Post Coffee)。当时,正值冬奥会期间,大家都没怎么关注这件事。如今,冬奥会闭幕,舆论的视线,再次分散到各个角落。
厦门的邮局咖啡店位于厦门大学旁的文创景区“沙坡尾”,开业后没多久就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前去打卡。从网上传出的一些照片和视频看,邮局咖啡的布局、包装与星巴克十分相似。除了LOGO和咖啡豆不同外,大家都是环保绿的背景,无论是商家手提袋还是外包装都十分相似。看到邮局咖啡,不由得让人联想到星巴克。然而,毕竟是打着“中国邮政”的旗号,进门却是一家卖咖啡的店,这种违和感注定不可避免,但也因为这种新奇的感觉,吸引了不少喜欢猎奇的年轻人。
邮局开咖啡到底能不能成功还不清楚,根据新闻报道,官方人员表示,“并非邮政业务,也暂无相关发展规划。”这似乎这仅仅只是一次试水,邮政方面也没有做长远打算。
实际上,2020年,邮政收入就达到6600多亿元,而咖啡业龙头星巴克全球一年营收也就300多亿元,中国市场收入也就几十亿元,根本不及邮政一个零头。所以,邮政开咖啡店肯定不是为了赚钱。
那么,邮政开咖啡店又是出于什么目的呢?因为厦门的这家邮局咖啡,人们才发现,邮政此前还开过奶茶店、药店。明明是一家物流公司却要去做零售,实在让人看不出其背后的商业逻辑。既然不是为了钱,那剩下的理由就是非商业目的。
根据目前公开的消息,邮局咖啡用的咖啡豆都是云南咖啡豆。云南咖啡豆产量占全国产量9成左右,属于大众化消费品。放眼现今国内咖啡业市场,零售现磨咖啡店以星巴克为尊,他们的咖啡豆大都是进口咖啡豆。至于Costa、瑞幸之类的咖啡豆也是主要依靠进口。云南咖啡豆的特点是,产量大品质不高,从而导致市场份额并不大。因此,为了推广云南咖啡豆,帮助当地经济发展,邮局咖啡倒更像是扶贫工程,而不是什么多元化发展。
不过,回过头来看整起事件。虽然邮局咖啡是在推广国产品牌,但邮政作为一家独资国企,品牌形象早已根深蒂固。用物流企业的品牌去做咖啡,难免让人哭笑不得。
作为一家国内物流行业的独资国企,邮政虽然体量巨大,但在社会上的产品和服务口碑却并不好。尤其是顺丰的成功带动了一大批民间物流企业兴起后,邮政的市场压力还是很大的。
在当今这个时代,人们对物流服务的要求已经不再停留于“便宜”的层面,如果能够更快、更安全的保障物件到位,人们不介意多花点钱。这也是为什么民间快递行业能够飞速发展的基础。以往,邮政几乎垄断了国内市场,从私人信件、到物品寄送,没有能够与邮政竞争的对手。而今时不同往日,互联网的诞生几乎已经替代了纸质信件,民间快递的横空出世非但加快了整体物流效率还带来了鲶鱼效应。所以,邮政其实没有多少闲功夫把资源投入到其他业务中。
对比邮政的EMS和民间快递公司,消费者往往优先选择民间快递公司。道理很简单,价格上其实差不了多少,但民间快递公司的效率比邮政高太多了。EMS是邮政推出的快递品牌,可这个邮政的快递一点都不快。大家都知道,同样始发地和目的地的快递,EMS往往要比民间快递公司慢几天。普通消费者都不愿意等这么几天,企业用户更不可能白白浪费宝贵的时间。同时,民间快递公司的产品服务还在不断迭代,在原有的快递业务上发展出了同城闪送业务。这也是邮政比不上的。
这说明,中国邮政集团在本行业的业务都没做好。所以,如果还有余力的话,邮政应该思考一下怎么改进业务。无论是顺丰还是圆通,又或是其他民间快递公司,他们对邮政的市场挤压是有目共睹的。为此,明明有着行业榜样做先驱,邮政却连抄作业都抄不好,着实让人失望。
邮政作为一家独资国企,原本背靠大树,又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没有理由做不好事。可事实却是,邮政的服务和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与其开咖啡店、奶茶店、药店,不如研究一下怎么提升服务品质。
目前,我国的物流系统还不健全,城市间的物流系统只能算勉强构建完成。但区县、乡村的物流非常欠缺。这些地区民间快递企业不愿去,因为赚不了什么钱,在当地建一个分发站只亏不赚。而当地居民虽然需求少,但也有需求。民企不愿干的苦活累活,就该国企冲在前面。为了早日完善我国物流体系,邮政理应起到带头作用。此外,邮政的快递价格并不比其他快递企业低,甚至还略微偏高,可速度却迟迟上不去,这也是需要改进的地方。邮政并不缺钱,要提升服务并不难,为什么已经亡羊了还不愿补牢呢?
其实,邮政本身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需要花钱。邮政虽然不差钱,但还没有富到可以随意挥霍的地步。企业多元化是有前提的,必须把本职业务做好、做精,成为行业老大,并且在无进一步精进空间的基础下,再去思考多元化拓展。事实证明,邮政显然还没到这个地步。咖啡店、奶茶店、药店这种多元化试点,实在没有什么意义。